少有人走的路,做慾望的軀使者而不是傀儡

我們不妨按照人生危機發生的時間次序,簡單歸納我們在各階段需要放棄的東西;

無需對外界要求作出回應的嬰兒狀態

無所不能的幻覺

完全佔有(包括性方面 )父親或母親(或二者)的慾望

童年的依賴感

自己心中被扭曲了的父母形象

青春期的自以為擁有無窮潛力的感覺

無拘無束的自由

青年時期的靈巧與活力

青春的性吸引力

長生不老的空想

對子女的權威

各種各樣暫時性的權力

身體永遠健康

最後,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總的來說,它們就是我們在人一過程中必須放棄的生活環境、個人慾望和處世態度。放棄這些的過程就是心智完美成長的過程。(摘自《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做慾望的軀使者而不是傀儡

從嬰兒到成熟

什麼是慾望?

簡單的說,慾望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對事物的一種渴求,它具有多樣性,即生存需求、享受需要、發展需要,並且是隨著人們生活的社會環境和社會歷史條件而變化的。

也就是說,人從出生到死去,每個階段所產生的慾望都會不同。正如美國心理學家馬期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那樣,人類的慾望是無限的。

少有人走的路,做慾望的軀使者而不是傀儡

馬斯洛需求層次圖解

不同階段和個人對慾望的追求會有所不同,但是有兩種東西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對金錢的追求和愛的慾望,這也就是為何會有那麼多的人要不停的工作,不停的尋找自己人生的一另一半的原因。

慾望的兩面性

在我們去追求精神享受和身體享受的時候,為了達成目的往往會花很多的心思和各種各樣的行為方式,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往往有那麼一部分人因為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慾望而走向極端。

“對慾望不理解,人就永遠不能從桎梏和恐懼中解脫出來,如果你摧毀了你的慾望,可能你也摧毀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壓制它,你摧毀的可能是非凡之美。”——偉大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

也就是說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慾望更是如此,即可控制的慾望和不可控的慾望。

可控的慾望

可控制慾望是指在我們追求一切需求的時候把自己的慾望框在一定的範圍內,那麼它就是會往好的方向去發展。

愛慾和貪慾是我們追求的更多的東西,可也是在上面犯錯最多的。

愛情是愛和性的組成部分,當在追求愛慾的時候,控制好一個度,那麼它就是美好的,不能去否認或者去逃避,更不能去壓制或者扭曲它。


不可控的慾望

不可控的慾望是指為達成所需或所享受的生活而深陷錯誤的思維不可自拔。

貪慾是一切罪惡和災難的開始,它不僅僅是為了官能的快樂,為財富,為產業,以及對其他國家的佔有慾,甚至還涉及到思想、主意和信仰等等,對於小至人民,大到全民族來說都是一場災難的開始。

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某處長用了四年的時間貪汙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多,當被查出來以後他說,“窮怕了,自從有了第一次以後就再也收不住手了。”

少有人走的路,做慾望的軀使者而不是傀儡

《人民的名義劇照》

不要認為這隻出現在電視裡,現實中每年各省都會有很多這樣的案例,他們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貪慾。

權利在他們手裡就是撈錢的工具,權利使他們無法控制自己,拿著百姓的錢卻不為民辦事,可以說是民之災國之不幸。

因此 ,慾望的兩面性需要我們去正確的去面對它,不能成為它的傀儡,而應該成為它的軀使者。

可以沒有慾望麼?

我們可以沒有慾望麼?

答案是否定的。

人類生存是慾望的產物,而生命則是慾望的延續。沒有慾望的生活就像是一潭死水一樣,枯燥而乏味。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寺廟裡面出家的和尚是沒有慾望麼?

總是在說,一個人去當和尚就是無慾無求,六根清淨。

非也,他們之所以選擇這條路,一是因為他們對俗世的生活已經厭倦了,身邊的親情也好,愛情也罷,都與他無關。二是因為他們想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那些身邊的人或者物都無法給予的。

可以說他們對精神世界的慾望追求超過對物質生活的追求。

有一次去著名的佛教聖地色達旅行的時候,一個小師傅邀請去他住的地方去玩,來到他住的小屋,因為按照我們的生活方式來說,他們那個連房子都稱不上。

用幾根木頭和幾塊鐵板搭成的簡易小房間,大概只有五平左右,外面用紅色的油漆處理了一下,脫掉鞋進入了小屋子,左邊有一個通風的小窗口,靠窗的地方有一個燒柴的火爐,以及兩個圓形的小墊,進門的正前方是他的書桌(一個不高的小櫃子),上面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經書,而在書桌旁邊有一床摺疊好的棉被,那就是他睡覺的地方。

少有人走的路,做慾望的軀使者而不是傀儡

打坐的小師傅

少有人走的路,做慾望的軀使者而不是傀儡

僧人日常

小師傅面對我盤腿而坐,說起他進佛學院學習的一些事情。

他當初是因為被家人送來佛學院的,已經學習6年了(他們需要學習14年才能畢業),從沒有回過一次家,想家人了就和他們通一下視頻,畢業後優秀者就被分配到全國大大小小的寺廟裡。

佛學院每個周都會給他們發放生活費,有佛學院裡面有食堂,也可以自己回去做飯,而他們的生活所需品都是由周邊的居民或者商家給他們準備。

我問,“在這裡一直學習不回家,苦麼?”,小師傅答道,“挺苦的,但是習慣了就好,有時候也很想回家,但是和同學他們一起玩要好很多。”。

佛學院的學生沒有什麼如樂活動,放學後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回到小屋學習,學習各種經文以及各種科目。

在那裡坐了一會兒,邊聽他說邊想,如果我也能像他這樣能安靜的好好學習,也可能會小有成就的。

從他們那裡可以看出,我們不能沒有慾望,無論是對物質的追求還是對精神世界的嚮往,那都是證明我們還活著的方式。

如何成為慾望的軀使者,而不是傀儡?


作慾望的軀使者,而不是做他的傀儡。

人的行為要麼是被迫的,要麼是主動的,而被迫的其中一部分往往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因此能否控制住自己的慾望而不被慾望所俘虜,成為慾望的軀使者是行為方向的關鍵所在。

找到自己的慾望

衣、食、住、行、用是我們所追求的最基本的慾望,它們是決定你否能生存下來的先決條件,然後再去考慮深層次的精神糧食。

我們需要做到的是用主動的思維去創造這一切,也就是讓自己內心充滿對事物的渴望,而不是看到周圍發生的一切都與你無關,城市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家庭壓力的加大以及疫情帶來的困難等等都是在告訴我們,保持內心的慾望和渴望,而不應該像一隻長了翅膀卻不想飛的鳥一樣。

找到自己的慾望,因為它是使你進行的動力。

駕馭自己的慾望

一個人的慾望會隨著身邊的人或者事情變得越來越強,無論是權利、金錢,還是愛情在不經意的控制著我們的大腦,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駕馭自己的慾望。

如果你是控制慾望的高手,那麼你將擁有駕馭一切的能力,如果沒有控制這個的能力,你將走向黑暗的深淵。

學習,可以說我們用來控制慾望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停的學習,無論是做哪方面的學習,心理、著名讀物、財經、小說等等都是能幫助我們做慾望的主導者;

運動,提高身體條件,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而好的精神狀態則是決定我們去追求更多更好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必要前提;

遠離“黑色朋友圈”,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最終走上人生的另一個極端,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處在一個“黑色朋友圈”中,打架、偷盜、搶劫、吸毒販毒等這些的發生都是因為周圍的環境和人所致,因此必須遠離他們你的慾望才不會被激發。

少有人走的路,做慾望的軀使者而不是傀儡

先行者

慾望能讓我們前進,但我們都應該自己去主導內心的慾望,而不應該被它們支配著走,貪婪、恐懼、愛慾、懶惰等這些都應該被一一侵蝕,能做欲的軀使者,也能做自己人生的主導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