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明清皇后,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皇后轶事

皇后称号是怎么来的


细说明清皇后,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皇后轶事

皇后是皇帝正配的称号,皇后的“后”在最早的时候甚至可以代表君王,又根据荀子的观点“天子独大”,没有人能和天子平起平坐,所以不能取“齐”的谐音“妻”,只能称“后”,而“妃”只是皇帝的侧室。

古代皇后所居住的寝宫也多位于后宫的正中央,因此皇后又称为正宫娘娘。明清两代皇后的寝宫——坤宁宫就是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位于后宫的正中,名字也取自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为乾,故皇帝的寝宫取上半句,名为“乾清宫”。地为坤,皇后的寝宫取下半句,命名为“坤宁宫”。皇后是后宫之首,要管理后宫所有的妃嫔,宫人及后宫的一切事务,所以作为皇后最重要的就是德才兼备,母仪天下,这也是历代选择皇后的重要标准之一。

明朝两位刚毅殉国的皇后

皇后为一国之母,也是后宫之首,必须要有母仪天下的风范,是天下女人的表率和榜样,接下来给大家说说两位刚毅殉国的皇后。

第一位、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后——马氏


细说明清皇后,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皇后轶事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谋反,史称“靖难之变”。三年后,都应天被攻陷,当宫中燃起大火时,马皇后知道自己的丈夫失败了,她没有一丝慌乱,泰然整理好衣物,梳好头发,稳坐坤宁宫,最终整个宫殿被火苗吞噬,时年不到25岁。

第二位、明朝崇祯帝皇后——周氏


细说明清皇后,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皇后轶事

周皇后仪态万千,在宫中的威望很高。内忧外患频频之时,周皇宫带头削减后宫的开支,并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捐献出来作为军费。

李自成农民军攻破京城时,崇祯帝不愿一国之母受辱,命周皇后自尽。周皇后与皇子告别后领旨,转身回到坤宁宫自缢殉国。

满蒙联姻制度

满清时期,为了创立和巩固政权,皇后的册立与联姻制度密不可分。


细说明清皇后,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皇后轶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非常注意策略。当时女真又很多强大的部落,势力都不可小觑,努尔哈赤远交近攻,通过部落联姻的方式迎娶其它部落首领的女儿,来与女真各部落建立友好的关系。

皇太极时期,女真各部落都已在“后金”的掌握下,但没有蒙古的协助,女真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王国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满蒙联姻盛行。皇太极有名号的十五位后妃中,七位是蒙古女子。一后四妃中,皇后哲哲,庄妃布木布泰,宸妃海兰珠,这三个人都出自势力强大的蒙古科尔沁部。

清军入关后,随着政权的稳定,选妃之事上稍微宽松了些,但皇后的人选依然由政治力量左右,而不仅仅考虑品德和美貌。

大清国的第一位皇后——哲哲

接着来说一下清朝一位宽厚仁慈的皇后,她就是皇太极的皇后——哲哲。


细说明清皇后,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皇后轶事

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努尔哈赤与科尔沁蒙古联姻,出身于蒙古大领主世家的哲哲嫁给了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称帝后,将大福晋哲哲封为中宫皇后,她也是大清国的第一位皇后。她深爱着皇太极,但为了兴旺爱新觉罗的血脉,她宁愿自己承受痛苦。为皇太极纳了许多侧妃,她的侄女海兰珠几乎夺走了皇太极所有的爱。但他从不嫉妒,始终恭顺着侍奉皇太极,并以母仪天下的风范关心照顾着所有的妃嫔,内宫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皇太极的敬重。

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末代皇宫婉容


细说明清皇后,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皇后轶事

婉容不仅样貌端庄,从小接受的教育也非常开明,大婚后和溥仪住在紫禁城的两年里还算得上是和美幸福。两年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宫,永远被废除皇帝称号,婉容也失去了皇后的身份,随丈夫住进了天津张园。她一改宫中的装束,换上了时装旗袍和高跟皮鞋,还烫了头发,成为租界中的摩登女郎。

新的环境使得婉容和溥仪的关系越发疏远。八年后的1932年,溥仪在长春就任满洲国执政,成了执政府的傀儡,溥仪对婉容更是置若罔闻,不闻不问,夫妻关系也一直是有名无实,再加上婉容的行动也受到日本人的严密监视和限制,这一切使她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于是她开始放纵自己,做出了所有可以激怒溥仪的事,最终她过上了与世隔绝长达十年的冷宫生活。她不梳洗,不剪指甲,长长的指甲剜到了肉里,人也变得喜怒无常,精神萎靡。到了伪满末年,她的两条腿已经不会走路,眼睛也不能见光。花容月貌,身材窈窕的皇后变得蓬头垢面,形容枯槁,1946年在延吉市与世长辞,时年41岁。


细说明清皇后,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皇后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