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A·薩默瓦

拉里A·薩默瓦 | 理解文化

拉里A·薩默瓦 | 理解文化

拉里A·薩默瓦 理查德E·波特 主編,《文化模式與傳播方式》,麻爭旗等譯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拉里A·萨默瓦 | 理解文化

巴黎人吃蝸牛,聖地亞哥人卻認為它有毒,為什麼?伊朗人每天要席地做五次禱告,而拉斯韋加斯人能在吃角子老虎(slotmachines,又譯 “老虎機”,一種投幣賭具)前站個通宵,為什麼?有人講他加祿語(Tagalog菲律賓國語,譯者注),有人卻講英語,為什麼?有人在全身塗顏著彩,有人卻不惜幾百萬美金只在臉上著色裝彩,為什麼?有人對上帝說話,有人卻想讓上帝發話,為什麼?

這些問題有一個共同的一般答案。正是文化能教我們回答這些問題,回答無數其他關於世界是什麼樣以及我們如何在此世界裡生活和交流的問題。孩子從落地時起就受到正式和非正式的教導從而習得行為規矩。文化的這種無所不在、至高無尚的力量使霍爾(1977)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人類生活中,沒有哪個方面不受到文化的觸動和改變”。霍爾的觀點基本上是正確的:文化無所不是、無處不在。更重要的是,至少以本書而論,文化和傳播協同工作——兩者不可分離。事實上,要判別哪個是聲音、哪個是迴音往往是困難的。

文化要管的是各種各樣的信息在什麼條件、什麼情況下可以被髮送、 注意或釋讀。我們會選擇什麼樣的傳播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生長的文化環境。記住,我們並非生來就知如何著裝、玩什麼玩具、吃什麼食物、拜哪路神仙、怎麼花錢,或怎麼用時間。文化既做先生又當課本。從應該有多少目光接觸,到怎麼講清生病的原因,文化在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文化是傳播的基礎,文化是多樣的,傳播亦有差異。這一點,史密斯 (1966)講得很清楚:

在現代社會里,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交流,正如人們在世界各地不同的社會里進行交流那樣,人的交流方式就是生活方式。這就是文化。誰跟誰說話?怎麼說,說什麼?這些就是交流和文化的問題。一位日本藝妓和一位新英格蘭的圖書館職員,他們通過不同的渠道,運用不同的網絡發送並且接收不同的信息。當傳播要素不同或發生變化時,文化要素也不同或發生變化。傳播和文化不可分隔。

人類學家哈維蘭(1993)指出,“人們維護文化以應對有關的各種問題。”有人認為,我們的祖先創造了文化是出於同樣的原因。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文化滿足這樣一個基本需要,即佈置一個可預測的世界,在那裡個人有明確的方向。文化使我們有能力理解周圍的環境。正如英國作家托馬斯·富勒在200年前所說,“文化使一切變得容易”。雖然這麼說可能有點誇張,但是文化的確通過給事件、物體以及周圍的人以意義而使人從孃胎到塵世這一轉變過程變得輕鬆了。文化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讓這個世界變得沒那麼可怕、沒那麼神秘。

不言而喻,文化無所不在,具有多維性,複雜性和普遍滲透性。文化的意義十分寬泛,因此任何單一的定義或核心理論都不能說明它到底是什麼。文化的定義有寬有窄,寬的無所不包(“文化是一切”),窄的具體有限(“文化是歌劇、美術和芭蕾”)。按本文的目的,我們的定義是:文化是人類群體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通過個體和集體努力而獲得的知識、經驗、信仰、價值觀、態度、意義、社會等級、宗教、時間概念、角色、空間關係、宇宙觀,以及實物和物質財富等所有一切的積澱。

拉里A·萨默瓦 | 理解文化

節選自|拉里A·薩默瓦,理查德E·波特 主編

《文化模式與傳播方式》

[email protected]

拉里A·萨默瓦 | 理解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