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30萬元補貼提醒新能源車企,要對電池全生命週期心裡有本賬

4月23日,四部委推出《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分別對補貼退坡延遲、補貼產品價格門檻以及優化技術指標提出了新的規定。其中,30萬元補貼門檻成為輿論關心的重點。

王鑫:30萬元補貼提醒新能源車企,要對電池全生命週期心裡有本賬

為什麼會在價格上設定新能源汽車補貼門檻?有人說是要讓財政補貼真正刺激大眾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避免將純電動汽車變成富人的“玩具”;也有人說,設定價格門檻目的是讓企業將重心放在電動技術開發上,真正實現節能環保,而不是單純地用數據糊弄事,打著電動車的旗號提高自身產品溢價和利潤;還有人說,價格門檻就是變相少補貼……在我看來,這些有一定道理,但還不全面。

解讀這次四部委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千萬不能割裂看待,而是要把每一條新規定結合起來。首先,延遲補貼退坡表明,主管部門希望通過這一行為刺激終端消費,不能再讓補貼退坡向已經不景氣的市場“火上澆油”,這一點很好理解。不過在隨後的技術優化指標細節中,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車電分離、推動換電技術等關鍵詞不斷出現在《通知》中,而且明確指出:“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為鼓勵‘換電’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這說明國家對換電技術以及車電分離有了重新思考,也指明瞭下一步補貼重點支持的技術領域。

王鑫:30萬元補貼提醒新能源車企,要對電池全生命週期心裡有本賬

眾所周知,換電技術從純電動汽車興起一開始就一直存在爭議。支持的一方認為,這一技術是解決充放電效率的好技術;反對的一方則表示,由於電池統一性和換點技術密閉等問題,換電技術存在安全隱患。早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純電動公交與郊區純電動出租的換電車型大批淘汰,輿論一面倒的反對換電,這一技術也進入蟄伏期。

在外界看來,換電技術與車電分離又一次被輿論關注,是蔚來汽車有一次開始推動換電技術。但是在採訪中瞭解到,真正重新理解“換電”是從財務分離計算開始,而且部分商用車企在換電技術上早就算清了這筆賬,只不過在乘用車領域,蔚來汽車在國內是獨一份而已。

很多專家告訴我,過去大家說換電技術走不通,原因是很多電動汽車產品是逆向開發,現在很多車企電動車底盤是全新開發的,因此實現車電分離不會出現過去擔心的安全隱患。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車電分離不是單純地將車輛和電池分離,而是企業從財務角度將車輛和電池進行分離計算,通過租售形式分離“車”與“電池”的成本,實現電池批次利用、淘汰,最終將電池回收儲存電能等。

舉例說明,過去一輛純電動汽車銷售價格是30萬元,車企一次性賣的是車輛和電池。雖然享受一定補貼,但電池衰減監管、批次利用、最終回收的問題誰也不想管,也導致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詬病電池衰減的問題,既浪費了電池原材料,也造成了使用不好的效果。但是從財務角度將車輛和電池進行分離計算,車輛的價格是一回事,電池的價格是另外一回事。把電池成本核算到未來5-10年的使用過程中,整車價格自然下來了,5-10年後,電池還可以批次利用,最終用於儲電和回收,這種形式基本打通了純電動汽車電池的全生命週期,這也是此次四部委推動30萬元補貼以及車電分離的中心思想。

就在這次《通知》發佈前,有人注意到,特斯拉把國產版車型價格降了下來,有人說這麼快做出降價行為,特斯拉的目的就是不惜一切拿補貼。其實在專家看來,特斯拉降價一點都不難,只是從財務角度將車輛和電池重新算了一筆賬。

從長遠來看,這次補貼真正指明瞭未來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車企不僅要單獨開發純電動汽車平臺,實現“車電分離”,而且要對電池全生命週期心裡有本賬,不能“一賣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