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东梁乡寺家坪村立足优势把小杂粮做成产业

盂县东梁乡寺家坪村立足优势把小杂粮做成产业

荣文忠介绍加工出的小杂粮

“我们村的加工设备好,杂粮品质也好,莜面、豆面、小米口感好,营养成分流失少,回头客多。您可以先买些尝尝……”4月21日,盂县东梁乡寺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荣文忠接到了顾客咨询购买小杂粮的电话。借着这一机会,他赶忙推荐村里加工厂生产的杂粮产品。荣文忠说:“自从去年底杂粮加工设备安装到位后,村民很看好这一产业。大家努力把小杂粮产业做好、做精,让小杂粮成为带动寺家坪村稳定增收的希望。”

寺家坪村离县城较远、产业单一,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274户648人中有61户165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以来,帮扶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和盂县烟草公司领导干部积极为寺家坪村脱贫出谋划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寺家坪村在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

这几年,在帮扶单位的扶持下,村里翻修了办公场所,改善了基础设施。每年春节前,建档立卡贫困户还能收到米面油等慰问品。大家日子有了起色,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经过村支“两委”与帮扶单位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必须落地一项能“造血”的产业,才能带来持续稳定的收入。经过前期考察和准备,2019年村里成立了盂县中寺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落地了光伏项目。

“公司名中的‘中寺’二字取中级人民法院和寺家坪之意,上马了100千瓦的光伏设备,去年收入5万元。按照比例,村里拿出3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了红。”荣文忠说。接着,村里又瞄准了小杂粮加工项目,准备利用盂县西部小杂粮品质高、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小杂粮加工产业。

外出考察后,寺家坪村购回了加工设备,新建了厂房、库房等,还定做了印有“中寺”品牌字样的包装袋。荣文忠说:“经过初步测算,加工厂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加工生产小杂粮100吨,年产值达200万元。规模生产小杂粮、品牌化销售不但能解决村里乃至全乡小杂粮的销售问题,推动种植结构调整,还能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部分岗位。这种模式比原来分散销售增加了近三成收入。”

去年底,寺家坪村小杂粮加工厂试运行,首批加工的小米、荞麦面、豆面的品质达到了预期要求。东梁乡的工作人员和帮扶单位成了寺家坪村的首批顾客,价值2.3万元的小杂粮产品销售一空。同时,加工厂还雇用了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厂里工作,岳志斌就是其中一个。岳志斌说:“因为缺资金和技术,我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我在村里的加工厂打工,每天能收入50元,还能学些设备的操作技术。”

除了团购外,帮扶单位的职工还成了寺家坪村杂粮产品的义务宣传员。大家通过朋友圈分享、微信销售,帮寺家坪村卖了不少小杂粮,培养了一批客户。荣文忠说:“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做大、做强‘中寺’品牌,从零散销售卖进超市、商场,把杂粮产业做出大文章,成为寺家坪村脱贫不返贫源源不断的动力。” (侯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