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村并镇不好使,关键还是要依靠活在乡村里的人,让游子回家才行

撤村并镇不好使,关键还是要依靠活在乡村里的人,让游子回家才行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各地撤村并镇的运动也是此起彼伏,一阵高过一阵。美丽乡村怎么搞?也有人认为就是把空壳村、老旧村、破败的村庄拆掉,能进城的进城,不能进城的就地转移建设农民新村。

这种方式在有的地方做的不错,异地拆迁的农民得到了比较大的补偿,生活条件和待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但是,也有些地区的的撤村并镇,不但没有给农民带来好处,反而是让农民刚刚有所改善的生活,因为拆迁又陷入困难,甚至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撤村并镇不好使,关键还是要依靠活在乡村里的人,让游子回家才行

支持撤村并镇的人有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能节省大量的土地。其实关于土地问题,我们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了解,一个是国家确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另一个是国家的建设用地有占一亩补一亩的原则,三是农村拆迁之后腾退出来的土地不是耕地性质,而仍然是建设用地性质。四是关于耕地的使用,最近这几年很多地区都在进行平原绿化,因此,房前屋后种树不影响绿化工程。

关于农村能不能存在下去的问题,或者说该如何拯救农村的问题,各地也有很多经验。我们在北京山区野外爬山的时候,就在怀柔、密云、门头沟等地发现一些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已经人去屋空,有些宅院保存完好,大砖瓦房、门楼很是壮观,水井、磨盘等村民生活设施应有尽有。但是,北京地区进行彻底撤村搬迁的只限于这些深山区的小村子,而在浅山地带的村庄依然被列入保护和发展之中。

撤村并镇不好使,关键还是要依靠活在乡村里的人,让游子回家才行

据了解,因为地理区位的有利条件,北京的小山村虽然也算是比较偏僻,但是,没有出现空壳村的现象,由于遇到房价太高的问题,因此农民进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外,就是政府给予农民的补贴也较高,比如盖房补贴、保温补贴、更换门窗补贴,最近的煤改电工程,家家户户使用上了空气能设备,夏天当空调,冬天当暖气,而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北京的宅基地实行严格限制的时间比价早,因此,很少有多余的闲置不用的宅院。但是,有些人进城后,被闲置下来的宅院很快就被城里来的人租下来了。最早在京郊山区租房居住的是一对在地质科学院退休的老专家,因为生了重病的原因,想到山区疗养,于是在一个叫“香屯”的山村租房住下来。幸运的是,几年过后,老人的病全好了。这对老人的到来,也给当地农村带来一些城市生活的好习惯,于是,这个村庄也就成为后来农家乐的发源地,大量的城里人开始到山区村庄旅游度假、越野登山。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长城脚下的文化村,先是一个外国人在慕田峪脚下的北沟村租下了当地农民废弃的旧宅院、破砖瓦窑,经过内部改造,开始经营山村民宿,专门为在京的外国人提供周末进山度假的服务,大获成功。目前,北京地区已经有很多类似的山区民宿正在蓬勃发展。

撤村并镇不好使,关键还是要依靠活在乡村里的人,让游子回家才行

最近,一个当地的朋友跟我讲,他们家已经搬迁到县城居住,在农村的房子在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装修之后,租给了一个北京的丁克家庭夫妻,这对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城区也有好几套房,因此,自然也算是一个富裕家庭。但是,两个人都厌倦了城市生活,就是喜欢在山村的日子,愿意享受与当地农民自然交流的生活,遇到农村大集,就开着豪车跑几公里买回来几根大葱、几块红薯、几把青菜,当地邻居家有什么好吃的也给他们送过来。这让他们感到了一种久违的幸福感。

笔者曾到附近的农村走访,空闲房屋不是很多,城里人想到农村租套房子的需求量很大,城里人因为不能到农村买房,所以都选择了长期租房的方式,一般都是一次性租房10几年,甚至20年以上,有的进行了较大的改造,用于经营民宿,或者是周末度假休息。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进行彻底翻建,这样,就等于是一次行投资,就不用了付房租了,然后,20年后,房屋归当地农民,由农民无偿收回。总之,在北京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有一定的生机活力,城里的人们和资本已经悄悄地走进了农村建设的潮流之中。

撤村并镇不好使,关键还是要依靠活在乡村里的人,让游子回家才行

有人可能会说,北京乡村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北京乡村的经验,外地是不可能学会的。这个道理肯定是对的,但是,各地也都有各地的优势,比如环京地区,河北省的很多山村,距离北京也不算远,现在高速公路已经四通八达,即使再远几十公里,也就是一脚油的事情。同样,各地农村也都能靠近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可能大一些,也可能小一些。但是,问题是怎么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适应市场的需要。

最近,一组照片让深山中绵延生息千年的古村——大汖村,再次被世人瞩目。组照中的一张是全村人的合影,镜头里定格着这个被时代抛在身后的村子和它的最后的十几位村民。大汖村位于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是一个古老宁静的古村落,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2019年1月,大汖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但是,这么一个文化名村如今也面临空壳村的严峻问题,当下的大汖村是单一的韩姓血缘村,从始祖韩崇明由御枣口迁入大汖村以来,已有250至300年历史,至今韩氏子弟已繁衍至15代。因此大汖村的人口变动,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又由多变少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大汖村达到348人的人口高峰后,经过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剧烈的城镇化大潮,近40年的人员持续流动, 2019年的大汖村常住村民13人,平均年龄70岁。

撤村并镇不好使,关键还是要依靠活在乡村里的人,让游子回家才行

那里保留着成片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整座村庄依山就势建造在一整块巨石上,由下而上、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参差10多层。村中所有房屋都没有地基,只凭借黏土和石头垒砌在光滑的山石上,有的还是二层楼房结构,千年不倒。依山而建的古民居,被当地人戏谑的称为“盂县深山里的布达拉宫”,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家家户户由弯曲和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

可如今,白天行走在村中,会看到大部分院落大门紧锁,无人居住。一些院子里,家具都还在,仿佛主人走得太匆忙,来不及搬走。夜幕降临,偌大的村庄只有几处零星灯火,忽明忽暗,像是随时会被黑暗吞噬一般。全国著名文化村落尚且如此地步,可见问题有多严重,局面有多严峻。不过,我们也看到,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村庄的保护,关键还是要依靠活在乡村里的人,他们才是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本文由“马跃成”账号发布2019年11月13日】

撤村并镇不好使,关键还是要依靠活在乡村里的人,让游子回家才行

撤村并镇不好使,关键还是要依靠活在乡村里的人,让游子回家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