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一座元代古橋變新橋?

山西晚報訊(記者 孫軼瓊)日前,有媒體刊文,指山西忻州市忻府區莊磨鎮連寺溝村的一座名為鐵梁橋的元代橋樑被修成了一座“新橋”。針對文中所述情況,山西省文物局迅速派出專家趕赴實地進行調研,並於4月22日下午正式對外公佈初步調查結果。

鐵梁橋為忻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山西保存較好的早期橋樑之一。根據現存西側橋拱上、橋欄石柱上的兩處元、明時期題記,主體應為元明時期遺構。多年來,此橋一直擔負著山村間的交通任務,由於年久失修、自然和人為損害,橋體整體下沉嚴重,橋體石構件損毀嚴重,橋面石構件、橋面兩側石護欄及欄板丟失大半。通報稱,該橋於2019年10月初維修,11月底完成了主體維修工程,工程還未完工。省文物局實地調研組成員通過調閱相關資料發現,該工程從立項到方案的編制、評審論證、批覆以及維修隊伍、監理單位的選擇,程序均符合要求。

剛從現場實地調研趕回的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趙曙光表示,該工程採用落架維修,橋體拆卸均對文物構件進行了編號、保護性拆運等工序符合對文物維修保護的要求,從施工人員現場照片資料可以得到說明。其次,維修後的鐵梁橋基本穩定,基礎部分採取了傳統工藝做法,排除了橋體維修前的瀕危狀態。

“有些群眾反映,修建後的鐵梁橋用上了全新的現代石料,我們在現場也看到,所有新補配的材料都是青石材質,這與橋體原構件材質相符,只是千餘年來,橋體的青石風化嚴重,與新補配的青石材質色感反差較大。”趙曙光告訴山西晚報記者,目前橋體並未交付,工程人員還需要對橋體補配的構件進行做舊、隨色等細部工作。

針對古橋文物構件丟失、損毀一事,專家組成員也在現場進行了調研,發現橋體重要的、基本完整的文物構件都進行了原位保護歸安。比如橋體券拱部分的石構件的保護加固,橋面五個完整的護欄,橋體西側南邊小券拱部分原構件,一些石獅子、石柱構件的保護歸安等。此外,在修橋過程中,施工方還對河道淤埋物進行了清理,發現了一部分橋體上的殘損構件,進行了一定的展示。

儘管鐵梁橋的修建遵循了維修方案的原則,但就文物保護方面,確實存在一些問題。趙曙光說:“對原構件缺乏專業認定,保護存在隨意性。對於橋體券拱兩邊橋體上存留的貼面石材、對河道中挖出的橋體石構件保護措施欠妥,沒有進行研究後原位補配歸安,而是將其鑲嵌在河道南北兩邊的護堤上;對石構件殘損部位補配工藝較粗糙。現場看,對於一些石獅子、石碑刻、石柱的殘缺部位補配色感反差較大,工藝較粗”。針對工程存在的問題,初步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當地文物主管部門文物保護原則把握不準,保護文物理念缺位,監管不到位。二是修繕隊伍技術人員文物保護意識淡薄,在修繕過程中對石構件的處理上隨意性太大,對於不瞭解、認識不到的技術問題請示研究不夠,造成了目前的情況。

針對上述問題,忻州市政府高度重視,忻州市監委成立了工作組,忻州市文物局成立調查組,山西省文物局也提出了整改方案,要求就鐵梁橋後續的維修保護進行整改。趙曙光表示,省文物局藉此將集中組織對全省在建文物保護工程大檢查,對於工地存在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整改,與此同時要制定文物保護資質單位的業務培訓、法規培訓制度,進一步加強資質管理,對資質借用、掛靠等現象發生一起處理一起,絕不姑息。

本文轉載自"https://www.toutiao.com/item/6818831935251415566/",文中觀點並不代表本號觀點。本號尊重原創版權,如有冒犯,請私信立即刪除。同時歡迎各類投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