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C X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一場科技與藝術的交融!

GMIC X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一場科技與藝術的交融!



科學與藝術自古以來一直是人類追求真理的兩條重要途徑,而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藝術的生長演變,這兩條道路也越來越多地相互交融重疊。


GMIC作為全球科技風向標將與國內領先的當代藝術機構——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聯手藝術家、策展人,在GMIC 在線 2020主舞臺,向線上觀眾傳遞藝術訊息,縱覽科技與藝術彼此間的密切關係與深入影響,以及在疫情影響之下,藝術創作、藝術機構、藝術行業的新變化等。

除此之外,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還將特別展現2020年UCCA重磅展覽——“非物質 / 再物質:計算機藝術簡史”精彩預告。

出席這場特別策劃環節的嘉賓有: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UCCA集團CEO

田霏宇、策展人黑陽、UCCA策展人秋韻、藝術家費亦寧,其他神秘藝術家我們也將陸續公佈,敬請期待。


GMIC X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一場科技與藝術的交融!

田霏宇(Philip Tinari)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

UCCA集團CEO

田霏宇現任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館長兼CEO。自2011年出任館長以來,UCCA已在田霏宇的帶領下,由私人美術館成功轉型為UCCA集團,旗下包括一座由北京市文化局認證、於多地運營的美術館,一個公益基金會和一組以藝術為核心的企業。田霏宇在任期間,UCCA已舉辦了70多場展覽和上千場公共項目,每年向超過百萬觀眾介紹中國和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及藝術新秀。


2009年至2012年,他創辦了中國首個國際發行的雙語當代藝術雜誌《藝術界LEAP》,並擔任編輯總監。此外,他還是國際知名藝術雜誌《Artforum》的特約編輯,並曾擔任Artforum中文網的創始主編。田霏宇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有多年的研究和寫作經驗,他曾任2017年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大展“1989年後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的聯合策展人。


田霏宇在2015年被世界經濟論壇提名為“全球青年領袖”,2016年被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選為“公共知識分子”項目成員。田霏宇自2001年移居北京,獲有杜克大學的文學學士學位以及哈佛大學的東亞研究碩士學位,目前正在牛津大學攻讀藝術史博士。


GMIC X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一場科技與藝術的交融!

黑陽

(Jerome Neutres)

策展人

黑陽,1970年生於法國,博士、作家與策展人。自1996年起策劃近40場展覽,包括在阿斯塔納國際藝博會(2017年)與巴黎東京宮(2018年)廣受好評的“藝術家與機器人”。他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於先驅藝術家以及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形式與媒介,並曾策劃過多場攝影展覽(赫爾穆特·牛頓、歐文·佩恩、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回顧展)和影像藝術展覽(比爾·維奧拉回顧展)。


同時,他也撰寫了大量藝術史和文學史方面的論文,收錄在《讓·熱內,不可見之物》(1996年)、《新德里,新浪潮》(2007年)、《布朗庫西在紐約》(2013年)等諸多著錄中,並在法國和世界範圍內發表了150餘篇文章。


黑陽曾在巴黎大皇宮美術館擔任10年戰略總監,並曾任巴黎盧森堡博物館主席;

此前,他還在西班牙、印度和美國擔任法國文化專員。如今,黑陽專注於獨立藝術策展和藝術生產,自2019年起擔任日內瓦尤倫斯基金會的首席策展人,致力於開拓和發展基金會在數字藝術方面的收藏。


GMIC X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一場科技與藝術的交融!

秋韻|UCCA策展人

1989年出生於中國江蘇,2012年本科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2014年畢業於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藝術政治專業,獲碩士(MA)學位,現工作生活於上海。


秋韻曾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等知名文化藝術機構實習。2018年入選紐約Residency Unlimited駐留策展人。曾任上海龍美術館策展人,“詹姆斯·特瑞爾回顧展”總負責人;上海喬空間策展人,參與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籌建。


秋韻長期關注並支持年輕藝術家發展,曾在紐約SLEEPCENTER策劃展覽“李爽:如果雲知道”。寫作文章見諸於《藝術新聞中文版》《藝術世界》《Numero Art中文版》等刊物。


GMIC X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一場科技與藝術的交融!

費亦寧|藝術家

1990年出生於中國哈爾濱,2013年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17年畢業於紐約帕森斯藝術學院,獲碩士(MFA)學位,現工作生活於上海。


費亦寧的作品關注當代人置身龐大社會機器中的異化狀態,創作媒介涵蓋3D動畫、3D打印、數字成像技術等。通過抽象敘事、假想預言結合荒誕與現實,呈現深度信息化的世界與被其裹挾的個體之間糾纏的關係。費亦寧認為,儘管科學技術持續發展,人類仍不可避免地面臨一個新的、去中心化的“不可知”時代,從而失去了對自我身體和精神的控制。藝術家選擇通過編造故事來消解更宏大、弔詭的故事,創作怪物來抵抗更無形、強大的怪物。


近期參與群展項目:“降臨:發明風景,製作大地”( 前哨當代藝術中心,上海,2019) ;“堅決提高非生產性建築的標準”( 東畫廊,上海,2018)。


毋庸置疑的是,科學與藝術將會更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共同生長,彼此映射,成為時代的最誠實的註腳。它們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無疆界的語言——不僅記載著人類過去走過的漫漫征途,更承載著面對未來的無限希望。

4月26日,和GMIC 在線 2020一起,見證這場——全球連線:科技與藝術的交融!您可添加小G(微信號:gwc_global)預約,登錄GMIC官網(www.gmic.cn)觀看直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