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三國丨劉備在荊州待了6年都沒見過諸葛亮?死要面子活受罪

前面我們分析了後世對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持懷疑態度,認為劉備不可能主動去找諸葛亮。

其實這樣的質疑是有道理的,自從劉備從袁紹那兒投奔劉表以來,劉備在荊州一共待了6年,其間並沒有劉備與諸葛亮有交集的記載,這一點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於是乎,後世為了促成劉備三顧茅廬的經典,專門為此做了解釋。

解讀三國丨劉備在荊州待了6年都沒見過諸葛亮?死要面子活受罪

解釋一:諸葛亮行蹤不定,劉備找不到他

此派觀點認為,諸葛亮為人神神秘秘,又住在山中,還經常外出考察天下地形與民俗,所以在隆中的日子並不多。劉備也常來找諸葛亮,可無奈運氣不好,來了很多次才遇見諸葛亮在家,所以才叫“三顧茅廬”。古文的“三”有多次的意思。

但這個觀點小編認為靠不住。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是要出將入相的,這樣一個人怎麼可能故意讓別人找不到自己呢?就好比一個人要找工作,卻把自己的簡歷隱藏起來,這不合理呀。再者,諸葛亮又不是神仙,哪兒那麼行蹤不定啊,諸葛亮也不是躲避仇家,到處東躲西藏。所以,說諸葛亮不好找靠不住。

解讀三國丨劉備在荊州待了6年都沒見過諸葛亮?死要面子活受罪

解釋二:諸葛亮名氣太小,劉備都沒聽過他

當時的諸葛亮畢竟還只是個年輕人,平時又很隱秘,又沒做出過什麼漂亮的事兒,加之荊州的名士又多,所以諸葛亮當時名氣太小,以至於劉備都沒經說過他。這一點還有歷史根據。

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當時很狂,自比於管仲樂毅,但當時的人都不贊同,言外之意就是不承認諸葛亮的才能。

對於這個觀點,小編也不贊同。既然《三國志》都說了當時的人不同意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那說明諸葛亮還是有點名氣的嘛,劉備怎麼可能都沒聽過呢?

解讀三國丨劉備在荊州待了6年都沒見過諸葛亮?死要面子活受罪

解釋三:劉備的擔憂

劉備每天都會見很多人才,每天也都有人給他推薦人才,或許有人曾給他推薦過諸葛亮,但劉備有自己的擔憂,他不敢輕易的把自己的軍政大權交給一個不確定的人,所以沒去找諸葛亮。

這個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諸葛亮當時確實沒有突出的表現,擱誰也不敢貿然託付終身。

解釋四:諸葛亮的擔憂

諸葛亮的理想是做一個集團的二把手,全面領導這個集團的大戰略,只對老闆一個人負責。但劉備的情況有點特殊,那就是他和張飛關羽的關係太好了,三人是生死兄弟。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就算投奔了劉備,自己二把手的地位很難坐穩,所以諸葛亮也沒有去找劉備。這個觀點也有一定道理。

解讀三國丨劉備在荊州待了6年都沒見過諸葛亮?死要面子活受罪

諸葛亮出山時才26歲,而劉備三顧茅廬時已經46歲;諸葛亮當時只不過是一個種地的“村夫”,而劉備已經是南征北戰的英雄;諸葛亮當時沒有任何地位,只不過自稱“臥龍”,而劉備已經被當今天子稱呼為劉皇叔。從年齡來講,劉備是諸葛亮的長輩;從地位來講,劉備是諸葛亮的上級。

如此對比下來,劉備哪裡放得下面子下鄉去請一個比自己小了20歲且默默無名的人呢?換做是我我也不願意。

解讀三國丨劉備在荊州待了6年都沒見過諸葛亮?死要面子活受罪

後記:死要面子活受罪

劉備在荊州一共待了6年,其間並沒有與諸葛亮有過多交集,原因固然很多,但劉備死要面子是一個重要原因。由於劉備放不下面子,所以一拖就是6年。

這也印證了那句老話: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劉備早點放下所謂的自尊,早點去找諸葛亮,或許三分天下就會提前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