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中的“十八般兵器”

茶茶小課堂歡迎您,每天一點點,進步一大截。

昨天給大家整理了中國茶類,相信認真學習的你呢,對中國的茶類在腦海裡已經有了一個大框架。思路呢也是非常的清晰了。最起碼,你應該記住了有幾種茶類吧。然後慢慢延伸到每一種茶類都有哪些比較經典的知名茶。至於對茶品的認知呢,我後面還會出文章教會大家去辨別,對號入座。

今天的文章要寫的是茶藝中的“十八般兵器”。有沒有很好奇呀,那就跟我一起來學習吧。

茶道六君子(茶則,茶漏,茶夾,茶針,茶匙,茶筒),昨天我已經通過視頻的方式給大家做了詳細的解說,想了解的可以關注我查看完整版,目前都是免費的。

那剩下的十二大兵器還有什麼呢,讓我來一一解密吧。

茶盤,分為幹泡臺和溼泡臺兩種。

幹泡臺,需要配合水盂使用,大多沒有下水口,但現在也有改進的,淺水槽幹泡臺,比較好用,乾淨美觀,不麻煩。

溼泡臺,有一個導水口,直接連接茶水桶。沖泡過程中可以直接把茶水倒在茶臺上,因為省事快捷,很多男性喜歡使用。但有一個弊端是看起開不太講究衛生,檯面久而久之會變色。

茶藝中的“十八般兵器”

水盂,一個像碗一樣的迷你小水缸。

如果你覺得用大碗來就好了,那就太土了。哈哈·····水盂的主要作用是用來盛放多餘的茶水的,為了保持檯面的清爽乾淨。

在挑選水盂的時候,多選擇瓷器製成的,也有陶製的,玻璃制的等等,個人偏好素淨的白瓷。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但要做到相互協調,相互匹配。

茶藝中的“十八般兵器”

煮水器,也稱隨手泡。

煮水器需要是專業的泡茶用具,可以自動加水和燒水。每次的水量不是很多,及時使用完畢,再重新燒水,不能同一壺水反覆燒開。不利於生體健康,還會影響水質。

茶藝中的“十八般兵器”

煮茶爐,專門用來煮茶葉的小爐子。

有酒精爐和炭火爐兩種。我使用的是酒精爐。冬天用來煮老白茶,邀約三五老友,真是愜意。

茶藝中的“十八般兵器”

儲水缸,多為陶器或是瓷器。

陶器會比較有古樸的韻味。我特別喜歡高溫柴燒自然窯變的傣陶,造型美觀,還可以淨化水質,吸附異味。

茶藝中的“十八般兵器”

傣陶

茶荷

茶荷,多為引口的半球狀,用來盛放待泡幹茶,以供大家欣賞幹茶的外形。多選用瓷器為美觀,也有用竹製的,陶製的,各有特色。

茶藝中的“十八般兵器”

蓋碗,又稱三才蓋碗。

蓋碗在清代頗受宮廷皇室,貴族以及高端茶館的鐘愛。蓋碗由三部分組成,託,碗和蓋,所以稱之為三才碗,三才是指天地人,因此也有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道理。寓意天地人和。

蓋碗有玻璃的,瓷器的,陶製的。經驗來看,瓷器的最為實用。玻璃的容易燙手,陶製的容易吸附茶味,也不利於觀賞。在選擇蓋碗的時候,選擇胎質薄的,比較好用。

蓋碗,我們多用於沖泡烏龍茶,紅茶,白茶,以及普洱茶等等,因為蓋碗使用起來比較方便,適合多種茶類的沖泡,所以也有說它是萬能茶具。必備茶具。

茶藝中的“十八般兵器”

公道杯,又稱茶海。

公道杯多為透明的玻璃器皿以及陶製的,在正規場合,或是茶藝表演,要選擇通明度高的公道杯,利於觀察茶湯的色澤和通透度。挑選杯肚較大,杯口較小的茶海,利於聚香和聞香。陶製的公道杯拍照片很美。

茶藝中的“十八般兵器”

紫砂壺

說到紫砂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就算沒有用過,也知道宜興紫砂壺很有名吧。紫砂壺我們多用來沖泡青茶類,黑茶類以及普洱熟茶和老茶。使茶湯的滋味更為醇厚甘甜。紫砂壺也有很多壺型,例如石瓢壺,西施壺(我最喜歡的),美人肩,葫蘆壺等等。

茶藝中的“十八般兵器”

透明玻璃杯

玻璃杯比較普遍,隨處都可買到。品質不會差太多。建議選擇較薄的透明度高的玻璃杯,用來沖泡綠茶和黃茶的時候便於觀賞茶舞。時而金槍直立,時而朵朵如花,美不勝收。

茶藝中的“十八般兵器”

茶杯

茶杯分為品茗杯和聞香杯,品茗杯,多選用透明玻璃的和白瓷的,便於觀看茶湯顏色。品茗杯不宜選擇太大的,一般一隻杯一次能盛下三口的茶水為宜。“三口才知其味,三番才能動心”。

聞香杯,一般為純白瓷,或是杯子外面是紫砂,杯子裡面是渡瓷的。比品茗杯高深,多用在烏龍茶中,品聞其獨特的高香。

茶藝中的“十八般兵器”

最後剩下一個,留給大家自由發揮吧。歡迎大家多多參與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