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是,你真的说对了吗?

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到了,还有一些客人没来。

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

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就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

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了!”于是又走了大部分。

主人见因自己言语不慎,把客人气走了,十分懊悔。

这时候在场还剩下一个朋友,他跟主人说:“你说话得注意啊,你看把宾客都气走了。”

主人听了,很委屈地说道:“我说的不是他们啊”。

这个人一听这话,心想“不是他们!那只有是我了!”于是也生气地走了。

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是,你真的说对了吗?

怎么说,都是错?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都想对着这个主人来这么一句:“你怎么就不能好好说话呢?”

说到说话,这是每个人生来就自带的一项基本生理机能。它是我们面对朋友、家人、同事的时候一项基本沟通方式之一,这个几乎人人都会,但是我们真的会说话吗?

比如当朋友遇到一件难过的事情之后,来找我倾诉,作为她的好朋友,我肯定需要说一些安慰的话。我一般都会这么说:“别难过了,这件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快就会过去的。

”可是当我说完类似这些话之后,朋友会变得更加消极,整个人更加难过,反而哭的更厉害了。同时还会大声反驳我:“你说的真轻巧,你没经历过,什么都不懂。”

看到朋友的抱怨,我只能选择了沉默以对。看到我的沉默,朋友又开始抱怨了:“你这个人怎么都不说话了,真没有同情心,人家心里都难过死了。”

这样的情景估计我们每一个人都曾遇到过,相信大家都跟我都有着同样的感受:说话真难啊 ,说也不好,不说也不好。最后,有的人因为害怕说话得罪人,干脆选择沉默是金,在任何场合,都是闭口不谈。

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是,你真的说对了吗?

只能保持沉默

直到这周读完《好好说话》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说话存在着很多隐性误区,不同的场景讲究不同的说话方式,不同的听话对象也要求我们不同的说话方式。如果我们不注意,就会给人心里添堵而不自知。

《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由马东出品,“华语圈最会说话的组合”马薇薇、周玄毅、黄执中等著,这本书抛开常见的教授套路,通过新鲜、有趣的说话技巧,达到修正读者三观、激发读者思维、传输使用技巧的目的,从而综合提升说话之道。

《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这本书通过不同的场景案例,既可以帮助我们察觉说话中常出现的误区,还能教会我们一些走出各种误区的小诀窍,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也能通过思考成为一个真正的会说话的人。

好好说话,其实就是玩一场权利的游戏。

不同的场合,说话的内容也不一样,所采用的说话方式也不一样。比较正式的场合,我们的言辞就需要严谨。如果是朋友之间的聚会,交谈的方式就可以比较放松自如。

《好好说话》这本书中,作者将好好说话这一行为比喻成权利的游戏。因为场景的不同,权利的流向也不同。权利控制在哪一方,作者告诉我们就应该相对应地采用对应的说话方式。

作者从5个常用的场景分析,让我们了解了说话误区,以及在不同场景中说话的小窍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比较多的应该就是三种场景:沟通、说服、谈判。

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是,你真的说对了吗?

沟通技巧

01 沟通是权利的流动

沟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交流方式,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学习,我们都需要跟别人沟通。比如安慰朋友,分享信息以及日常道歉等等。

这个看似简单的说话方式,如果我们言行失当,即使付出了关心,最后缺能引火上身,从而旁生枝节。

比如传递坏消息这个事情,作者就给我们列举了,当我们作为“报丧者”的时候,特别容易犯的三个误区。①报丧者非得表现出身同感受②混淆“善意”与“愧疚”的概念,开口就说对不起③主动安慰,试图帮对方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带着这些误区去传达快的消息,往往最后自己的身份会从一个事件的无关者变成事件的责任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引火上身。

面对这样的误区,作者也给出了我们一些小窍门。那就是我们在传递坏消息的时候做到以下几点就行:①态度中立,既不过分亲热,也不过分冷漠②语言表达上,只要能提现“愿意帮助的善意”就行③说完消息,不要立即就走

02 说服权利在对方

下面是我日常生活中跟女儿的一段对话:

我:现在几点钟了,你作业怎么还没有写完?

女儿:我不是一直在写吗?

我:你怎么写的那么慢,你就不能做快一点吗?

女儿:我做的已经很快了。

我:你这个拖拖拉拉的毛病什么时候才能改掉?

女儿:我哪里拖拉了,整天就知道说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你一点都不了解我。

一直到现在,女儿这个拖拉的毛病还是没有改掉。作为妈妈的我,我一直以我的方式在说服她,可是女儿为什么听不进去呢?

《好好说话》这本书作者就提出了,说服不是说教,在我们想让对方做出改变的时候。如果我们以说教的口气来跟对方说话,会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根本不了解她,从而产生对抗的态度更加坚持自己的想法。

说服的权利是在对方,我们要采取一个循序渐进的做法,只要让对方的想法从一点点改变开始,其实我们的说服就开始成功了。

03 谈判权利在对方

尼仑伯格曾说:一场成功的谈判,每一方都是胜利者。

我们很多人对谈判有着很大的误解,总觉得谈判就是以一方获胜而结束。其实真正的谈判,是一种交换,且主要交换的乃是双方评价不同的事物。而如何在一个既有的僵局中,为彼此创造出不同的事物以供协商与交换,就是所有谈判的精髓。

我们大家都有个主动提出加薪的经历吧,大家都是怎么跟老板提出加薪要求的呢?我只知道在我提出加薪的要求之后,老板是同意了,我当时的心情还是很开心的。可是自从给我加薪之后,老板对我的工作总是无故挑刺。虽然加薪成功,但是我工作的心情一直很不开心。心里其实很后悔做了这么一件事情。

作为职场人士,加薪是我们的权利,有时候还不得不提,那如何跟老板提加薪呢?

作者给我们提出了加薪的误区:千万不要让自己在提出加薪的时候,成为一个

乞求派或威胁派。这两种做法都是把谈判的基础寄托在老板的人品上,我们自己把决定权都交给了对方。就算最终老板同意了加薪,日后也会对我们心有芥蒂。

作者推荐的小窍门就是①用确认标准获获取主动 ②大大方方地和老板讨论自己的工作表现③带着老板“想象未来”

说话虽然简单,但可不是一件小事。在不同的场景,说什么话,很重要。简单的话可以伤害到别人,可能造成的后果很大。用简单的语言去温暖这个世界,可能给人带来的就是一时、一天乃至一生的帮助。

那我们就打开这本《好好说话》,你一定可以学会好好说话,成为一个可以温暖全世界的人。

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是,你真的说对了吗?

温暖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