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家二蔡之蔡襄


宋四家二蔡之蔡襄


當下,很多藏書典藉中都提到宋四家中的蔡是指蔡京而非蔡襄。關於此說法見《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有云:“如今天下盛行四家書體,是蘇東坡,黃魯直、米元章、蔡京。蘇、黃、米、蔡,宋朝四絕”。此蔡即指蔡京。雖如此,個人以為蔡京為人奸佞,大興貪腐,玩弄權術,後來史學界索性把亡國的標籤給了他,蔡京也為其所為買了單,不但列奸臣之首,而且還被宋四家直接除名。後來,人們便把宋四家中的蔡冠以蔡襄。

宋四家二蔡之蔡襄

初出茅廬

蔡襄生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福建仙遊人,農家子弟。宋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時年一十八歲的蔡襄勤奮苦讀,終於魁甲高第,以甲科進士,開封第一而譽滿京師。仕途一片大好之時,也捲入北宋官場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之中,而蔡襄在這場鬥爭中,堅持原則,立場鮮明,卓識遠見,也贏得後人的讚許與推崇。

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吏部外郎范仲淹上《百官圖》,欲施新政於朝。彈劾權臣勾結朋黨,貪求私利,諫仁宗推行新政,這一舉動,極大觸動權貴利益,遭到權貴們的強烈反對。范仲淹、餘靖、尹洙、歐陽修四人同時被貶出京師,京都一時陰雲四起,新政舉步維艱。此時,高中魁甲的狀元郎挺身而出,二十四歲的蔡襄作了一首《四言一不肖詩》:

中朝鶯鶴何儀儀,慷慨大體能者誰。

之人起家用儒業,馳聘古1無所遺。

當年得從諫官列,天庭一露胸中奇。

矢身受責甘如薺,沃然華實相葳蕤。

漢文不見賈生久,詔書曉落東南涯。

歸來俯首文石陛,尹以京兆天子毘。

名者翼翼郡國首,裡區百萬多佔辭。

豪宗貴倖矜意氣,半言主者承其頤。

昂昂孤立中不倚,傳經決訟無牽羈。

老奸黠吏束其手,眾口和附歌且怡。

日朝黃幄邇天問,帝前大畫當今宜。

文陳疏舉時密啟,此語多秘世莫知。

傳者籍籍十得一,一者已足為良醫。

一麾出守番君國,惜此智慮無所施。

吾君睿明廣視聽,四招邦俊隆邦基。

廷臣諫列復鉗口,安得長喙號丹墀。

晝歌夕寢心如疚,咄哉汝憂非汝為。

此詩高度讚揚了范仲淹等人,同時表達對新政的支持,也對反對派高若納,呂夷簡等人進行譏諷,字裡行間充滿了凌然正氣。此詩一出,遍傳京師,官民爭相傳抄,一時洛陽紙貴。傳說契丹使臣見了也很震動,購買張貼於使館。

迫於此詩的影響力和社會輿論的壓力,宋仁宗不得不罷黜了呂夷簡等人的官銜,重新起用范仲淹等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慶曆新政"。

人到中年

宋仁宗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蔡襄任知諫院,因其剛正不阿的性格,直諫彈劾樞密使夏竦,參知政事陳執中,再次得罪權貴,加上仁宗皇對新政沒有決心,使蔡襄感到了迷茫。慶曆四年,蔡襄以贍養老母親為由知福州,任福州路轉運使。襄在地方頗有政績,帶領民眾興修水利,廣施仁政,減免苛稅,大力推進福建茶業發展,深受民眾歡迎。

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51年,蔡襄因為在地方政績卓著,被仁宗皇帝再次召回京師,入修起居注,其母因得御賜冠批,進《謝賜御書詩》。時隔一年,仁宗皇佑六年,蔡襄遷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任上,襄盡心於民事,裁決果利,曲直分明,頗得民眾愛戴。

仁宗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四十四歲的蔡襄赴泉州知樞密直學士,到任後,移風易俗,興辦學校,發展農業,使泉州有了昇平氣象,同年,在泉州萬安渡口建萬安橋,把泉州人民的經濟往來連接在一起,並親自書《萬安橋記》以志盛。

宋四家二蔡之蔡襄


仁宗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四十八歲的蔡襄又一次因為政績出色,第三次被召回京師,拜翰林院學士,三司使,總理財政。他以“轉天下盈虛出入,量力以制用。劃剔蠹敝,薄書紀綱纖悉皆可法。"為綱,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財務制度為後世所沿用。

夕陽西下

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宋仁宗駕崩,英宗即位。蔡襄仕途渺茫,京都失意,英宗懷疑蔡襄在仁宗時插手立太子之事,羅列罪名,迫使蔡襄自請外放。

宋四家二蔡之蔡襄

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五十三歲的蔡襄被流放杭州,任杭州知府,拜端明殿學士。這次出京,使蔡京感覺十分輕鬆,終於擺脫了政治權利激烈鬥爭的險惡處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書法,詩文的研究中。時年有書帖《晝錦堂詩》、《致通禮當以屯田足下》尺牘,書風虛靈生動,精妙雅妍。治平三年,蔡襄徙南京留守。書法已是爐火純青,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山堂詩帖》、《蒙惠帖》。其中《蒙惠帖》後人給予極高的評價,形容其空靈散淡,平中離奇,開創北宋寫意書風之先河。

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一代名臣,書中巨匠,蔡襄因病殞於家中,享年五十六歲。有子三人,女三人。同年秋,歸葬於福建莆田,歐陽公為其撰寫墓誌。

宋四家二蔡之蔡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