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貼你知道是怎麼來的?

殘貼你知道是怎麼來的?

從傳世品看,建水紫陶“殘帖”裝飾最早出現在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研究者多據地方誌關於王永清“好作‘斷簡殘篇’得翻卷殘破之勢,摹篆穎隸真草於其上,無不逼肖,所謂補袞圖也。初作小品扇面,人爭寶之,後乃專施於陶器,遂相沿成風”(民國《建水志稿·人物》)的記載,認為“殘帖”是王永清發明的。

其實,關於王永清“獨創”、“開創”或者“發明”“殘帖”的說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殘帖”是傳統審美藝術在建水紫陶裝飾中的繼承和發展。殘缺美屬於美學範疇中的一種特殊形態,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用“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來表達“殘缺之美”。老子甚至主張“大成若缺”,即缺處就是美處。傳統書法、繪畫中的“布白”,篆刻中的“殘邊”,“馬一角”、“夏半邊”的“不全之全”,唐詩宋詞的殘句,造型藝術中的斷橋殘雪,以及“錦灰堆”、“八破紋”等等,無一不體現著對“殘缺”美的追求。

建水紫陶裝飾中的“殘帖”,正是傳統文化中“大成若缺”、“形殘神存”、“未盡之美”的體現,是對陶器裝飾中“殘缺美”審美價值的繼承與發揚。那層層迭壓的色區和色區上不同的書體,以及由殘缺不全的金石銘文、詩詞、名句內容構成的斷簡殘篇般的“爛簡書”,強烈要求欣賞者調動自己的常識、情緒、思想等去聯想、去填充迭壓部分的內容,以最終消解這些張力而走向完形,得出自己對作品的完整認識,在聯想和想象中體會到殘缺美的意境和魅力。

“殘帖”之美,在於“殘”,是以“殘”“缺”元素為表現手法的藝術表現形式,而這種形式不僅自古有之,而且早在元代就形成了中國畫的一大流派,即“錦灰堆”。“錦灰堆”一詞最早出自元代錢選(1239 -1301年)的《錦灰堆》圖卷(見《石渠寶籍初編》、《吳越所見書畫錄》),題曰:“世間棄物,餘所不棄,筆之於圖,消引日月。”圖中所畫乃螯鈐、蝦尾、雞翎、蚌殼、筍籜、蓮房等物,皆食餘剝勝、無用當棄之物,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是獨具三維視覺藝術特點的寫實畫法。

清末“錦灰堆”畫風盛行,不論舊書、殘帖、公文或私札、廢契、短簡等,都可臨摹成畫。“錦灰堆”發展成為頗受歡迎的文人畫派,先後出現袁德甫、陳二指、鄭達甫、趙松濤、孫麗川、姜正武及朱石渠、朱榮等著名的“錦灰堆”畫家。而王永清所作“補袞圖”,在建水古建築裝飾圖中仍能找到其蹤影,如建水縣城曾彬宅院板壁上,至今保留有王永清“殘貼”畫。

由此看來,王永清在運用“殘貼”裝飾紫陶之前,不僅是善作“翻卷殘破之勢”小品扇面的“錦灰堆”畫家,而且精於書法,擅於制印飾陶,因此,他將“錦灰堆”和“八破紋”的三維視覺藝術施於紫陶之上,使之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也在情理之中。

從表現題材來看,“錦灰堆”以螯、鈐、蝦尾、雞翎、蚌殼、筍籜、蓮房、字帖、畫稿、舊書、舊扇、碑拓、信札、冊頁等殘損實物片段為表現素材,在錦繡殘落間隱隱地透出歲月留痕的殘缺美,因而,俗稱“殘畫”。

殘貼你知道是怎麼來的?

為突出“殘”這一特徵,建水紫陶捨棄“錦灰堆”中殘損實物片段均可入畫的做法,吸取了“錦灰堆”、特別是“八破圖”題材中的金石銘文、碑拓、書法名帖、詩詞、名言絕句等精華,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文人裝飾藝術形式——“斷簡殘篇”,是對“錦灰堆”“八破圖”繪畫手法的繼承和創新。

從藝術形式來看,“錦灰堆”採用色塊堆帖、覆蓋、迭壓的方法,將破裂、翻卷、堆棧、玷汙、撕裂、火燒和煙燻等古舊樣貌加以重構,構成殘章斷簡的古樸典雅、趣味橫生,呈現“非書勝於書、非畫勝於畫”的藝術效果,備受文人雅士的青睞,故又名“八破圖”“八段錦”“打翻字紙籮”等。清末,八破”題材大量出現在淺絳彩瓷盤、筆筒、帽筒、碗、壺等物件上,成為具有文人色彩的裝飾性圖案

“殘帖”繼承了“錦灰堆”、“八破圖”藝術中色塊重複疊加、素材殘缺不全的表現手法,並採用建水紫陶獨特的刊刻填彩、無釉磨光工藝而製成的具有斷簡殘篇般古拙蒼勁、斑駁殘缺的裝飾圖案,成為紫陶獨具特色的裝飾藝術和標誌性圖案。

“殘帖”以傳統書法體為裝飾主題,在未乾的陶坯表面使用白、藍、黃、紅、橙、紫等天然陶土色泥,分色區按順序鑲嵌入陶坯裝飾區域,再分別運用書法中楷、行、草、隸、篆等書體形式,把我國曆代著名的金石銘文、碑帖、詩賦、詞曲、格言、古語等內容裝飾於色區上,不同書體內容適配不同色區,按順序第一色區內容有部分被第二色區覆蓋,第二色區內容有部分被第三色區覆蓋,以此類推,色區與書體內容之間反覆交替,多次覆蓋,層層迭壓,之後再經過寫、刻、填、塗、迭、刮、戳、擦、磨等陶上技法的綜合處理,形成類似“斷簡殘篇”的表像特徵,為古老的殘缺藝術形式增添了斑駁古拙的金石韻味和深遂的文化內涵。

可見,“殘帖”裝飾藝術並非建水紫陶獨創,也非王永清發明,“殘帖”與古老的“錦灰堆”繪畫藝術和景德鎮瓷器“八破紋”裝飾一脈相承,它是在借鑑“錦灰堆”繪畫藝術中的“殘缺”理念和堆帖迭壓手法,吸取“八破紋”裝飾藝術中的碑帖、書法等精華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裝飾藝術,是祖國優秀陶瓷裝飾藝術在建水紫陶裝飾中的繼承、運用和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