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新译 第四十三课 易 持

第四十三课 易 持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道德经》新译   第四十三课  易 持

一、自然规律不可违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在平安时期容易保持,做什么事情都可以长期坚持下去,不致半途而废;事情未发生之前易于谋划,好事会做得更好,坏事通过谋划之后,就可以避免其发生或减少其损失。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脆弱的东西容易摔坏,如瓷器、玻璃等脆性材料做成的东西,很容易破碎;微小的东西容易散失,如绣花针掉在地下就很难找到,一根长棍子掉了,很容易找到。

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在出事之前就要预计到它的发展,如哥们要你帮忙去打架,可能把别人打伤、打死,考虑到它的恶劣后果,就可婉言拒绝;未乱之前就要着手治理,乱子没有闹起来就治理好了,这样就不会造成损失。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合抱的大树,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合抱的参天大树,都是从很小的树苗生长起来的。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九是数字中最大的,九层高台,也就是最高的台子,也是由泥土堆成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行走千里,都是一步一步地走到的。过去都是走路,现在可以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但它总离不开公路、铁路、航线,从起点依次走到终点。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不按这个做的就要失败,违背了自然规律,什么也做不成功;固执的也会失去机会,机会来了,不能犹豫不前,一旦失去了就是自找苦头。

二、圣人对待自然的态度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所以圣人,不勉强做任何事情,一切顺其自然,顺应客观规律去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不会失败;对任何事物都不固执,不带主观意愿就不固执己见,客观发生了变化,主观也随客观改变,这样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故无任何损失。

三、人对待自然的态度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人民所从事的事业,都是按自己想好了的一套办法去做,遇到很大困难时,也就是说主观与客观发生极大矛盾的时候,仍然用主观的办法,拼命地去干,经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也是最困难的时候失败的。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怎样才不会失败呢?在结束时也要和开始时那样慎重处之,在最困难的时候,必须拿出开始时的决心和信心,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这样就不会失败了。

四、圣人回归自然的途径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所以圣人的欲望就是不欲,圣人要把最后一点欲望也消除。消除欲望的最好办法,是不看重难于得到的物品,货物是由钱买来的,不看重钱财是消除欲望的关键。

五、人回归自然的途径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学是从不学开始的,你没有修过道德,所以要学习。修到一定的时候,就要恢复大家的全部过失,也就是恢复人道的过失,自私自利,骄傲自满,目空一切,老子天下第一,把人道的过失全都暴露出来,看你是否有决心抛弃它。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坚决抛弃对万事万物的人道处理方法,辅助万物自然成长,决心对万事万物的处理,符合自然法则,符合道德的要求。具体地说,就是要符合《道德经》的要求,这样你的道德水平就提高了,脱离人道的范畴,进入圣贤的范畴。道就会帮你逐步实现这一目的,最后功劳不归自己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