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斷奶時總出問題?防好這三種病,仔豬平穩渡過“斷奶關”

斷奶仔豬的飼養是自繁自養豬場的關鍵和基礎,因仔豬的消化系統由消化乳汁過渡到完全的消化飼料,同時伴隨營養、環境、轉群等應激因素的存在,讓本就脆弱的仔豬很容易感染疾病。此時的小豬一旦得病,輕則影響生長髮育,重則變成僵豬甚至死亡。本文來給大家解析斷奶仔豬常見的三種疾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讓養豬朋友能幫助仔豬平穩渡過“斷奶關”。

仔豬斷奶時總出問題?防好這三種病,仔豬平穩渡過“斷奶關”

腹瀉

原因分析:仔豬斷奶腹瀉是一種常見的應激性疾病,且危害較大,多發生於斷奶後2-5天的仔豬。引起斷奶仔豬腹瀉的原因有3種:營養性腹瀉、細菌性腹瀉、病毒性腹瀉。營養性腹瀉主要是由於飼料中的營養物質難以被仔豬腸道全部吸收,尤其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仔豬很難完全消化。營養性腹瀉的主要表現是,在仔豬的糞便中帶有未消化的飼料,採食與精神都正常,減少喂料後不再腹瀉。

細菌性腹瀉主要由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引起,斷奶仔豬拉黃白色稀便,採食量低,有少數的豬脫水死亡,病程較長,用頭孢、恩諾沙星等抗生素有效果。病毒性腹瀉是最嚴重的腹瀉,主要的病原有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等,一旦感染,仔豬迅速拉水樣糞便,1-2天就會脫水死亡,並且治療難度很大,抗生素往往不管用。

仔豬斷奶時總出問題?防好這三種病,仔豬平穩渡過“斷奶關”

防治方法:引起的仔豬腹瀉的核心原因是環境刺激與飼料改變,所以在仔豬斷奶時,一定要提供舒適乾燥衛生的環境,尤其是溫度不能過低。斷奶仔豬需要的溫度大約在24℃,低於這個溫度仔豬就容易腹瀉,尤其是在凌晨2-3點時是豬舍溫度最低點。給仔豬提供優質的飼料,現在大多數豬場給仔豬飼餵粉加粒的教槽料,有奶粉香味,有誘食性也利於消化。此外,養豬人要在仔豬斷奶時做好保健,常用的方法是在飼料中添加阿莫西林、白頭翁散、益生菌等產品,同時用複合維生素因素,這樣能大大降低仔豬的應激,也能減少各種病菌的入侵。

水腫病

原因分析:水腫病也是斷奶仔豬常發的疾病之一,多發於斷奶後2周左右的仔豬,發病率為10%-40%,死亡率高達90%以上。體重8-15公斤、生長健壯的仔豬,發病率更高。由於仔豬在斷奶後受到各種應激因素(如飼料改變、過量採食)的刺激,導致消化道功能紊亂,加之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引起致病性大腸桿菌繁殖,產生水腫毒素,經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後,造成毒血癥,最終導致水腫病的發生。

仔豬斷奶時總出問題?防好這三種病,仔豬平穩渡過“斷奶關”

該病在暴發初期,見不到任何症狀就突然死亡。發病稍慢的表現為精神沉鬱,食慾不振,多數體溫不高,少數升高到40℃以上,行走不穩,形似醉態,空嚼磨牙;輕度腹瀉,面部、頸部、眼瞼水腫。有的出現運動失調、麻痺等神經症狀。後期反應遲鈍,呼吸困難,叫聲嘶啞、驚叫不安、抽搐或者癱瘓,或四肢呈划水樣運動等神經症狀。病豬或便秘或腹瀉,往往是吃得最飽長得最快的豬,最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首先要加強飼養管理,減少仔豬受到的應激。仔豬斷奶時可以注射1毫升亞硒酸鈉維生素E,留在原欄中1-2周,飼料逐漸更換。飼料中可適當添加益生菌,有利於調整仔豬腸道菌群,減少發病。發病豬立即用恩諾沙星、慶大黴素或磺胺類藥物注射,配合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效果更好,連續注射4-5天。同窩沒有發病的仔豬,也注射1毫升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阿莫西林或磺胺等抗菌素。

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徵

原因分析:此病由圓環病毒Ⅱ型引起,在仔豬斷奶後3-5天容易發生,不發病的豬可能為隱性感染,但可帶毒、排毒,成為傳染源。由於早期斷奶的各種不良因素刺激構成嚴重的應激,仔豬胃腸道的正常消化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發生紊亂,使其消化和吸收能力降低,造成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從而引起生長遲緩,甚至停滯。

仔豬斷奶時總出問題?防好這三種病,仔豬平穩渡過“斷奶關”

症狀表現慢性消瘦和呼吸困難,皮膚呈灰白色或黃疸、淋巴結腫大、出血等症狀。若有併發感染或繼發感染症狀就更加複雜,除了消瘦和呼吸困難之外,有的四肢關節腫大,臥地不起。病死仔豬解剖後,發現心臟、肺臟、肝臟、腎臟等多種器官已經壞死或衰竭。

防治方法:仔豬在15日齡時,應免疫圓環病毒Ⅱ型疫苗,這是預防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徵的最有效手段。此外,加強飼養管理,適時斷奶,定期驅蟲;重視豬場的生物安全措施,做好豬場平時的防疫衛生工作,如驅蟲滅蚊、藥物防治等;合理地安全衛生消毒,發生疫情時要進行帶豬消毒;飼餵全價飼料,發病後在飼料中添加阿莫西林、土黴素、利高黴素等藥物,同時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

仔豬斷奶時總出問題?防好這三種病,仔豬平穩渡過“斷奶關”

結語:斷奶仔豬的健康是豬場的重中之重,一旦發病會嚴重影響後續的生長髮育。本文給大家講解的三種疾病,都是仔豬斷奶後經常發生的,希望能引起養豬人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