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別了!改變世界攝影方向的大師

本週在攝影界最大的突發新聞莫過於Robert ・ Frank的逝世。

永別了,Robert ・ Frank,留給我們的是讀不懂的經典和看不清的人生。

永別了,Robert ・ Frank,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攝影師,他的作品改變了美國攝影,改變了世界攝影的方向。

永別了!改變世界攝影方向的大師

最早的消息是我在凌晨的微信群裡看到的。後來確切的消息是紐約時報發出來的,攝影師Robert ・ Frank(中文一般用:羅伯特 ・ 弗蘭克)於9月9日,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Inverness去世,享年94歲。報道沒有說明是什麼原因。

瞭解Robert ・ Frank是從“非決定性瞬間”開始的。在世界攝影史中,“決定性瞬間”和“非決定性瞬間”是永遠也不能繞過的一對概念。“決定性瞬間”是由法國攝影師Henri Cartier-Bresson(享利·卡蒂埃·佈列松)1952年,以“決定性瞬間”為書名提出的。此後,決定性瞬間便成為世界攝影師遵循的一貫理論和美學基礎。正當這一理論在攝影界風行之時,Robert ・ Frank卻提出了非決定性瞬間,認為世界是流動的,不完美的,不去捕捉決定性的瞬間。

隨著國內外介紹Robert ・ Frank的文章和作品越來越多,有人還專門進行了研究,開始逐步對Robert ・ Frank的作品有了一些瞭解和認知。特別是對1958年出版的代表作《The Americans》即《美國人》的理解。當第一次拿到這本作品集時,可以說,除了導讀有文字表達外,83張照片只有地點,沒有其他的說明,完全看不懂,也完全不能理解。粗顆粒的黑白,失焦的模糊,傾斜的畫面,異樣的肢體、沮喪的表情。作者到底在拍什麼,到底在說什麼?就是這樣一本書,卻是被奉為攝影“聖經”,人手一本。

永別了!改變世界攝影方向的大師

中譯版《美國人》的封面

縱觀Robert ・ Frank的一生,傳奇而又倔強,堅韌而又執著,是不安於現狀的一生,是敢於不斷地挑戰自我的一生。

敢於冒險闖蕩。Robert ・ Frank,1924年生於瑞士的蘇黎世,16歲開始進入攝影界,接受過嚴格專業的攝影培訓,是瑞士公認的有才華的青年攝影師。然而,青年的Robert ・ Frank受不了瑞士的狹隘與沉悶,孤身冒險闖蕩美國。而在1953年,Robert ・ Frank的照片無法在雜誌上廣泛刊登,各雜誌社經常拒絕刊登他的作品,因為他討厭“有開頭有結尾的無聊故事”,這顯然不符合當時雜誌社的要求。不僅如此,馬格南也慘痛地拒絕了他的申請。之後,Robert ・ Frank回到瑞士。然而,他還是又回到了美國,並許下誓言:這是我最後一次回到紐約,勢必努力讓自己的個人事業達到頂峰。

毅然決然辭職。Robert ・ Frank在為當時美國鼎鼎大名時裝雜誌《哈潑市場》攝影師半年後,放棄本可在美國成名的機會,毅然決然地辭職,去當一名自由撰稿攝影師,這一決定需要勇氣,意味著放棄高薪放棄功成名就,僅靠自己的照片來養活自己。

精雕細琢作品。Robert ・ Frank在申請到古根海姆獎金後,開著一輛破舊的二手車,還帶上家人,從1955年至1956年,利用兩年的時間,遊遍美國,拍攝了28000多張照片。拍攝這些照片時,Robert ・ Frank做了充足的資料準備,他融合各種街頭攝影的做法,同時還分別挑戰各位大師的主要特點,包括比爾·布蘭特,布拉塞和麗賽特·莫德爾等人在英國和法國所做的階級觀察,維吉大膽的紐約街頭小報攝影,佈列松、科特茲等城市攝影師巧妙的構圖等等。最重要的是,他從曾用影像描繪大簫條時期美國的埃文斯那學習到了冷靜和耐心觀察的創作態度。當遇到期待的畫面出現時,大多時候他會多按幾次快門,但不會做過多的停留,而是迅速、果斷、然後繼續前行,隨著拍攝的推進,他的風格變得更加自由和隨意。1956年6月,Robert ・ Frank再次回到紐約,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沖洗在這個旅途中所拍攝的767卷膠片,並洗出1000多張照片。但這本畫冊的出版卻並不順利。當時市面上已有不少關於“美國”的出版物了,直到1957年6月,法國的出版商羅伯特·德菲爾堅持要出這本畫冊,Robert ・ Frank把沖洗出來的照片掛在自己的房間,認真進行篩選。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天候,反覆進行挑選,不斷地否定,提煉主題。將照片的數量壓縮至85張,他又和羅伯特·德菲爾一起將這85張照片平鋪在辦公室的地板上進行最後的挑選。再刪去了2張照片,然後在幾小時內就完成了最後的排序。並命名《美國人》,且是作為《大眾百科全書系列》的第3冊出版的。1958年底,美國格羅夫出版社(Grove Press)的Barney Rosset迫切希望能為《美國人》出版英語版本。在這個版本中,Robert ・ Frank邀請了當時著名的作家,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傑克·凱魯亞克為其寫導讀,傑克·凱魯亞克在導讀中寫道:“看過這些照片後,你將最終徹底明白一架自動留聲機是否比一副棺木更為悲哀。”“不喜歡這些照片人也不會喜歡詩歌,明白嗎?不喜歡照片的人回家去看電視上戴寬沿帽的西部牛仔的鏡頭,溫和的馬匹忍受著牛仔。”“Robert ・ Frank,瑞士人,謙虛雅馴,又美好,舉起他的小照相機,一隻手咔嚓一聲,就把一首悲哀的詩從美國汲取進他的膠捲,同時儕身這個世界的悲劇詩人的行列。”

永別了!改變世界攝影方向的大師

注:圖片來自網絡,左:傑克·凱魯亞克,右:羅伯特·弗蘭克

Robert ・ Frank卻說:“我努力工作並不是僅僅為了拍照,而是為了在我的美國照片中給出一種觀點。---美國是一個有趣的國家,但這裡有許多我不喜歡並且絕對不會接受的事物,我也試著在照片中展示這些。”這個版本除了簡單的圖說、攝影師的名字和導讀作者的名字之外,全書再無其他評論文章,書名則被放置在封面“新奧爾良有軌電車”這張圖片的上方;而書中圖片的順序並沒有發生變化,這種設計此後一直被延續下來。《美國人》的首版英語版本於1959年出版。1968年由光圈出版社出版(Aperture)出版《美國人》,讓這本畫冊更富盛名。現在的版本是由steidl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的,此版本中,Robert ・ Frank親自挑選了2張略有不同照片進行替換:中譯版的《美國人》是2008年由德國出版社steidl同期製作出版的。2008年由steidl出版的英文版和中文版兩個版本,都是由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親自參與書本設計和監印的。所有書中照片都由史泰德數碼暗房製作。

激流勇退改行。出版《美國人》時Robert ・ Frank才35歲,當《美國人》紅遍美國時,奠定了Robert ・ Frank在攝影界無可比擬的地位時,他卻刀刃向內,向功成名就開刀,激流勇退。1978年,Robert ・ Frank撂下一句話。“我已無須再用攝影證明我的才能。”並把剩下的照片連同當時他所有的作品檔案一起賣掉,用來支付生活費以及投資製作電影。讓許多人都無法理解和感到惋息。

永別了!改變世界攝影方向的大師

注:圖片來看網絡。羅伯特·弗蘭克與第二位妻子瓊

2007年9月,83歲的Robert ・ Frank曾經來到中國北京和平遙。他說:他是看完李振盛《紅色新聞兵》畫冊後,激起了對中國的好奇心才來中國的。不過。《紅色新聞兵》距Robert ・ Frank看到的,已過了半個世紀了。

永別了!改變世界攝影方向的大師

注:圖片來自張國田老師的微信。2007年9月,羅伯特·弗蘭克在平遙

永別了!改變世界攝影方向的大師

注:圖片來自張國田老師的微信。2007年9月,羅伯特·弗蘭克在畫展上簽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