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改变世界摄影方向的大师

本周在摄影界最大的突发新闻莫过于Robert ・ Frank的逝世。

永别了,Robert ・ Frank,留给我们的是读不懂的经典和看不清的人生。

永别了,Robert ・ Frank,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摄影师,他的作品改变了美国摄影,改变了世界摄影的方向。

永别了!改变世界摄影方向的大师

最早的消息是我在凌晨的微信群里看到的。后来确切的消息是纽约时报发出来的,摄影师Robert ・ Frank(中文一般用:罗伯特 ・ 弗兰克)于9月9日,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Inverness去世,享年94岁。报道没有说明是什么原因。

了解Robert ・ Frank是从“非决定性瞬间”开始的。在世界摄影史中,“决定性瞬间”和“非决定性瞬间”是永远也不能绕过的一对概念。“决定性瞬间”是由法国摄影师Henri Cartier-Bresson(享利·卡蒂埃·布列松)1952年,以“决定性瞬间”为书名提出的。此后,决定性瞬间便成为世界摄影师遵循的一贯理论和美学基础。正当这一理论在摄影界风行之时,Robert ・ Frank却提出了非决定性瞬间,认为世界是流动的,不完美的,不去捕捉决定性的瞬间。

随着国内外介绍Robert ・ Frank的文章和作品越来越多,有人还专门进行了研究,开始逐步对Robert ・ Frank的作品有了一些了解和认知。特别是对1958年出版的代表作《The Americans》即《美国人》的理解。当第一次拿到这本作品集时,可以说,除了导读有文字表达外,83张照片只有地点,没有其他的说明,完全看不懂,也完全不能理解。粗颗粒的黑白,失焦的模糊,倾斜的画面,异样的肢体、沮丧的表情。作者到底在拍什么,到底在说什么?就是这样一本书,却是被奉为摄影“圣经”,人手一本。

永别了!改变世界摄影方向的大师

中译版《美国人》的封面

纵观Robert ・ Frank的一生,传奇而又倔强,坚韧而又执着,是不安于现状的一生,是敢于不断地挑战自我的一生。

敢于冒险闯荡。Robert ・ Frank,1924年生于瑞士的苏黎世,16岁开始进入摄影界,接受过严格专业的摄影培训,是瑞士公认的有才华的青年摄影师。然而,青年的Robert ・ Frank受不了瑞士的狭隘与沉闷,孤身冒险闯荡美国。而在1953年,Robert ・ Frank的照片无法在杂志上广泛刊登,各杂志社经常拒绝刊登他的作品,因为他讨厌“有开头有结尾的无聊故事”,这显然不符合当时杂志社的要求。不仅如此,马格南也惨痛地拒绝了他的申请。之后,Robert ・ Frank回到瑞士。然而,他还是又回到了美国,并许下誓言:这是我最后一次回到纽约,势必努力让自己的个人事业达到顶峰。

毅然决然辞职。Robert ・ Frank在为当时美国鼎鼎大名时装杂志《哈泼市场》摄影师半年后,放弃本可在美国成名的机会,毅然决然地辞职,去当一名自由撰稿摄影师,这一决定需要勇气,意味着放弃高薪放弃功成名就,仅靠自己的照片来养活自己。

精雕细琢作品。Robert ・ Frank在申请到古根海姆奖金后,开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还带上家人,从1955年至1956年,利用两年的时间,游遍美国,拍摄了28000多张照片。拍摄这些照片时,Robert ・ Frank做了充足的资料准备,他融合各种街头摄影的做法,同时还分别挑战各位大师的主要特点,包括比尔·布兰特,布拉塞和丽赛特·莫德尔等人在英国和法国所做的阶级观察,维吉大胆的纽约街头小报摄影,布列松、科特兹等城市摄影师巧妙的构图等等。最重要的是,他从曾用影像描绘大箫条时期美国的埃文斯那学习到了冷静和耐心观察的创作态度。当遇到期待的画面出现时,大多时候他会多按几次快门,但不会做过多的停留,而是迅速、果断、然后继续前行,随着拍摄的推进,他的风格变得更加自由和随意。1956年6月,Robert ・ Frank再次回到纽约,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冲洗在这个旅途中所拍摄的767卷胶片,并洗出1000多张照片。但这本画册的出版却并不顺利。当时市面上已有不少关于“美国”的出版物了,直到1957年6月,法国的出版商罗伯特·德菲尔坚持要出这本画册,Robert ・ Frank把冲洗出来的照片挂在自己的房间,认真进行筛选。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天候,反复进行挑选,不断地否定,提炼主题。将照片的数量压缩至85张,他又和罗伯特·德菲尔一起将这85张照片平铺在办公室的地板上进行最后的挑选。再删去了2张照片,然后在几小时内就完成了最后的排序。并命名《美国人》,且是作为《大众百科全书系列》的第3册出版的。1958年底,美国格罗夫出版社(Grove Press)的Barney Rosset迫切希望能为《美国人》出版英语版本。在这个版本中,Robert ・ Frank邀请了当时著名的作家,美国“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为其写导读,杰克·凯鲁亚克在导读中写道:“看过这些照片后,你将最终彻底明白一架自动留声机是否比一副棺木更为悲哀。”“不喜欢这些照片人也不会喜欢诗歌,明白吗?不喜欢照片的人回家去看电视上戴宽沿帽的西部牛仔的镜头,温和的马匹忍受着牛仔。”“Robert ・ Frank,瑞士人,谦虚雅驯,又美好,举起他的小照相机,一只手咔嚓一声,就把一首悲哀的诗从美国汲取进他的胶卷,同时侪身这个世界的悲剧诗人的行列。”

永别了!改变世界摄影方向的大师

注:图片来自网络,左:杰克·凯鲁亚克,右:罗伯特·弗兰克

Robert ・ Frank却说:“我努力工作并不是仅仅为了拍照,而是为了在我的美国照片中给出一种观点。---美国是一个有趣的国家,但这里有许多我不喜欢并且绝对不会接受的事物,我也试着在照片中展示这些。”这个版本除了简单的图说、摄影师的名字和导读作者的名字之外,全书再无其他评论文章,书名则被放置在封面“新奥尔良有轨电车”这张图片的上方;而书中图片的顺序并没有发生变化,这种设计此后一直被延续下来。《美国人》的首版英语版本于1959年出版。1968年由光圈出版社出版(Aperture)出版《美国人》,让这本画册更富盛名。现在的版本是由steidl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此版本中,Robert ・ Frank亲自挑选了2张略有不同照片进行替换:中译版的《美国人》是2008年由德国出版社steidl同期制作出版的。2008年由steidl出版的英文版和中文版两个版本,都是由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亲自参与书本设计和监印的。所有书中照片都由史泰德数码暗房制作。

激流勇退改行。出版《美国人》时Robert ・ Frank才35岁,当《美国人》红遍美国时,奠定了Robert ・ Frank在摄影界无可比拟的地位时,他却刀刃向内,向功成名就开刀,激流勇退。1978年,Robert ・ Frank撂下一句话。“我已无须再用摄影证明我的才能。”并把剩下的照片连同当时他所有的作品档案一起卖掉,用来支付生活费以及投资制作电影。让许多人都无法理解和感到惋息。

永别了!改变世界摄影方向的大师

注:图片来看网络。罗伯特·弗兰克与第二位妻子琼

2007年9月,83岁的Robert ・ Frank曾经来到中国北京和平遥。他说:他是看完李振盛《红色新闻兵》画册后,激起了对中国的好奇心才来中国的。不过。《红色新闻兵》距Robert ・ Frank看到的,已过了半个世纪了。

永别了!改变世界摄影方向的大师

注:图片来自张国田老师的微信。2007年9月,罗伯特·弗兰克在平遥

永别了!改变世界摄影方向的大师

注:图片来自张国田老师的微信。2007年9月,罗伯特·弗兰克在画展上签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