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抗清史靠农民起义军一度收复半壁江山

崇祯皇帝朱由检殉国后,明朝宗室及遗留大臣多辗转向南遁走。此时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大体据有淮河以北原明朝故地,张献忠于八月成立的“大西”政权则据四川一带,清朝政权则据有山海关外的现今中国东北地区,且控制蒙古民族诸部落,而明朝的残馀势力则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

南明抗清史靠农民起义军一度收复半壁江山

  • 南明小朝廷

明朝南渡后一些遗留的文臣武将决定佣立朱家皇室藩王建立政权意图东山再起,此后便成立了弘光政权,但是不久清军南下弘光帝在位仅一年即覆灭。南京失陷后,又有杭州的明朝藩王朱常淓、应天的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年)、抚州的明朝藩王朱慈炲(1645年)、福州的明朝藩王朱聿键(1645-1646年)、绍兴的明朝藩王朱以海(1645-1653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监国政权先后建立,其中唐王朱聿键受郑芝龙等人在福州拥立,登基称帝,改元隆武,是为明绍宗。

南明抗清史靠农民起义军一度收复半壁江山

这时清朝再次宣布剃发令,江南一带掀起了反剃发易服的抗清斗争,清军后方发生动乱,一时无力继续南进。但南明内部严重的党派斗争与地方势力跋扈自雄,且隆武帝与鲁王政权不但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发展抗清斗争,反而在自己之间为争正统地位而形同水火,各自为战,所以当1646年清军再度南下时,先后为清军所各各击灭。鲁王在张煌言等保护下逃亡海上,在沿海一带继续抗清;隆武帝则被清军俘杀,后来又成立了永历政权。

南明抗清史靠农民起义军一度收复半壁江山

  • 农民军的加入

正当南明政权一个接一个地覆亡,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大顺农民军馀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最前线,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于1645年战死于九宫山后,他的馀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永忠、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 (明朝)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永历帝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 (五代),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馀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

南明抗清史靠农民起义军一度收复半壁江山

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清广东提督李成栋 (明朝)、清广西巡抚耿献忠、清大同总兵姜镶、清延安营参将王永强、清甘州副将米喇印先后反正回归明朝,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南明抗清史靠农民起义军一度收复半壁江山

但永历政权内部依然还是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杀,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之子李来亨等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政府,转移到巴东荆襄地区组成夔东十三家军,独立抗清。这支部队一直坚持到1664年。

  • 张献忠残部加入

张献忠于1646年战死后,以其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为主的大西军残部自1647年进占云南、贵州二省。1652年,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建议联合抗清建议,定都安龙。不久,以大西军馀部为主体的南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 (清朝宗室),天下震动。同时,刘文秀 (明朝)亦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复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

南明抗清史靠农民起义军一度收复半壁江山

  • 郑成功抗清

东南沿海的郑成功等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磁灶大捷、钱山大捷、小盈岭大捷、江东桥大捷、崇武大捷、海澄战役的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本期南明抗清斗争史就到这里喜欢的可以点点关注,接下来我会推出明朝最后的政权郑式政权抗清的历史故事。我是历史的齿轮,咱们下期不见不散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