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做自媒體寫乾貨文章,流量很低?

最開始的自媒體時代是內容為王的時代,好的內容能在一瞬間成為爆點,瘋狂吸粉引流,取得的效果都是令人眼紅的,這就是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的開端。

為什麼現在做自媒體寫乾貨文章,流量很低?

後來,好多人都看準了這個時代的巨大紅利,紛紛湧入,然後,微信公眾號由藍海變成紅海,自媒體時代也從內容為王轉向了只有標題黨才吃得開。所以到底是什麼才引發瞭如此大的顛覆,當吸引用戶的不是內容而是標題,我們是不是到時候該思考些什麼了?

今天我們就從兩個方面分析一下乾貨類內容反而不吸引人的原因,請看以下兩點:

1.受眾面窄

其實做自媒體也相當於運營了一個社群,雖然在之前的關於社群知識的講解中我們強調最多的內容之一就是“窄眾思維”,但是很明顯,窄眾思維在自媒體賬號的運營中根本吃不開。這個是因為什麼呢?之前的窄眾思維指的是面向營銷類社群而言,只有把用戶的需求細分成很多不同的方面,才能更精確地get到用戶的需求痛點,才能給用戶提供更加完善和專業的服務,才能實現最後吸粉固粉以及變現的終極目標。

為什麼現在做自媒體寫乾貨文章,流量很低?

但是對於自媒體賬號來說,追求的是創作的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範圍的擴散,儘可能覆蓋到最多的潛在用戶群體,吸引更多的粉絲,但是這時候由於專業度的限制,讓很多門外漢根本無法理解文章中的內容,這就成為導致了乾貨類文章閱讀量低的直接誘因。

所以對於受眾面窄這類問題,只能說人在各位、各謀其事,自媒體從業者只能不斷地想辦法把自己的內容做的更精,儘可能的吸引能夠與你同頻共振的粉絲。

為什麼現在做自媒體寫乾貨文章,流量很低?

2.專業性太強

就這麼說吧,學術論文大家肯定都有過了解也不陌生,那動輒成百上千個專業詞彙的堆砌出來的長篇大論,就算你是這個專業的,你是不是也不願意讀下去。道理很簡單,專業性太強的東西總是晦澀的缺乏趣味性的,這個同樣也適用於新媒體的從業者,畢竟太過於特立獨行的自媒體總是不吃香的,所以還是要努力迎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儘量讓自己的文章的內容有趣味,做有趣味的乾貨,既然大家感到快樂,同時又有收穫, 這樣的自媒體難道會不被人喜歡?不存在的!

小結

所以說以上就是乾貨類文章流量越來越低的幾點分析,如果你是剛入新媒體圈的小白,請好好選擇一下你的定位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