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人的坚守,撑起将军山医院“战时”医务处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悄然打响,贵州省将军山医院医务处迅速以先锋队的姿态进驻将军山。从资料报送、制度制定到后勤保障、质控管理……1月31日组建至今,这支由10名成员组成的抗疫“战队”始终坚守在将军山医院,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默默奉献当好幕后英雄。

10个人的坚守,撑起将军山医院“战时”医务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31日,接到急赴将军山的命令后,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刘永煌被任命为贵州省将军山医院医务处负责人,接到命令后他立即“出征”,李敏、罗勇、张蔓娜、陈昌驹、周勃、陈祥、郑撼、殷少文、代佑罡等9名从全省各地抽调而来的医务人员紧随其后。

“为了防控工作应急需要,我们在将军山医院‘安营扎寨’,医务处24小时值班。将军山医院是临时组建的,我们所有的制度、规范、流程,一切的一切只能‘无中生有’。”刘永煌明白医务处是疫情防控的“作战部”,他们将担负起全院医疗救治的组织协调工作,全员必须迅速行动,科学高效、有条不紊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既要把守“后方”,又要部署“前线”。

10个人的坚守,撑起将军山医院“战时”医务处

疫情来势汹汹,战斗通宵达旦。医务处必须在短期内快速集结起临时从全省各地抽调而来的医务人员,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岗前院感、信息系统培训;组织驻点专家组对病人病情会商,确保病人得到精心诊治;配合省指挥中心调配负压救护车接运患者,安全高效转运病人、运送患者核酸样本。

医务处的工作繁杂、琐碎,虽然没有直接接触患者,但他们却要在后方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充分保障前方的医护人员安心投入战斗。贵州省将军山医院医务处办公室、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医务科副科长张蔓娜介绍,自将军山医院成立以来,医务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及流程近30项,制定诊疗方案120多套,信息报送360多次。

“特别是报表,每天早上8点、12点,下午2点、4点,晚上8点、12点都要进行报送,省、市政府,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党委、纪委他们都要这些数据。涉及到要对外发布的信息,由我们医务处全权负责。”张蔓娜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类医务管理流程是在摸索和学习中前行,完全是医务处的10个同事一手一脚靠自己去干。

“病人来了以后,我们的医护人员要穿防护服出来接。具体什么时间点来?到了以后,我们怎么处理?包括救护车转运,怎样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消杀。整个流程全部都是我们自己理的。”张蔓娜印象特别深的是2月5日和2月12日,那两天分别有20个病人转运到将军山医院接受治疗,医务处的工作量随之迅速增大,他们就像一架加足马力的“战车”,紧急发动、高速运转,丝毫不曾停歇。

从制度制定、信息报送到后勤保障、质控管理,凡是需要形成规范制度的内容,都要由医务处牵头完成。截至目前,他们还推出了36期质控报告,并下发至相关科室,督促其整改提高,保障将军山医院整体医疗工作在规范下运行。

贵州省将军山医院医务处成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务处,医疗质量控制科副科长陈昌驹介绍,在每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背后,医务处还将相关资料装订成册,为后续医疗管理及研究做铺垫。

“我们专门把专家组每天进行的会商会议记录装订成册,里面涉及到重点关注的对象,儿童、老年患者等,还有专家组的意见,药怎么用?用多久?等等这些信息进行归纳,这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疗效分析,各种各样的检查检验结果来说很有价值。”陈昌驹说。

10个人的坚守,撑起将军山医院“战时”医务处

在将军山医院医务处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贴了近30张规章制度及流程,每天进出医务处的人员都会看到这份“战绩”。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上面的内容几经修改,时刻提醒着大家: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现在,将军山医院还有在院治疗的境外输入性病例2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隔离观察的治愈患者78例。战斗还没有结束,我们会继续在这里工作。”刘永煌说,在抗疫战场上,医务处全体成员将继续全力以赴,在将军山医院站好每一班岗,坚持到战斗胜利的那一天。

(贵州综合广播记者 陈思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