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人的堅守,撐起將軍山醫院“戰時”醫務處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悄然打響,貴州省將軍山醫院醫務處迅速以先鋒隊的姿態進駐將軍山。從資料報送、制度制定到後勤保障、質控管理……1月31日組建至今,這支由10名成員組成的抗疫“戰隊”始終堅守在將軍山醫院,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默默奉獻當好幕後英雄。

10個人的堅守,撐起將軍山醫院“戰時”醫務處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31日,接到急赴將軍山的命令後,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劉永煌被任命為貴州省將軍山醫院醫務處負責人,接到命令後他立即“出征”,李敏、羅勇、張蔓娜、陳昌駒、周勃、陳祥、鄭撼、殷少文、代佑罡等9名從全省各地抽調而來的醫務人員緊隨其後。

“為了防控工作應急需要,我們在將軍山醫院‘安營紮寨’,醫務處24小時值班。將軍山醫院是臨時組建的,我們所有的制度、規範、流程,一切的一切只能‘無中生有’。”劉永煌明白醫務處是疫情防控的“作戰部”,他們將擔負起全院醫療救治的組織協調工作,全員必須迅速行動,科學高效、有條不紊地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既要把守“後方”,又要部署“前線”。

10個人的堅守,撐起將軍山醫院“戰時”醫務處

疫情來勢洶洶,戰鬥通宵達旦。醫務處必須在短期內快速集結起臨時從全省各地抽調而來的醫務人員,組織醫務人員進行崗前院感、信息系統培訓;組織駐點專家組對病人病情會商,確保病人得到精心診治;配合省指揮中心調配負壓救護車接運患者,安全高效轉運病人、運送患者核酸樣本。

醫務處的工作繁雜、瑣碎,雖然沒有直接接觸患者,但他們卻要在後方做好各項工作的同時,充分保障前方的醫護人員安心投入戰鬥。貴州省將軍山醫院醫務處辦公室、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醫務科副科長張蔓娜介紹,自將軍山醫院成立以來,醫務處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及流程近30項,制定診療方案120多套,信息報送360多次。

“特別是報表,每天早上8點、12點,下午2點、4點,晚上8點、12點都要進行報送,省、市政府,省、市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黨委、紀委他們都要這些數據。涉及到要對外發布的信息,由我們醫務處全權負責。”張蔓娜說,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各類醫務管理流程是在摸索和學習中前行,完全是醫務處的10個同事一手一腳靠自己去幹。

“病人來了以後,我們的醫護人員要穿防護服出來接。具體什麼時間點來?到了以後,我們怎麼處理?包括救護車轉運,怎樣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現場消殺。整個流程全部都是我們自己理的。”張蔓娜印象特別深的是2月5日和2月12日,那兩天分別有20個病人轉運到將軍山醫院接受治療,醫務處的工作量隨之迅速增大,他們就像一架加足馬力的“戰車”,緊急發動、高速運轉,絲毫不曾停歇。

從制度制定、信息報送到後勤保障、質控管理,凡是需要形成規範制度的內容,都要由醫務處牽頭完成。截至目前,他們還推出了36期質控報告,並下發至相關科室,督促其整改提高,保障將軍山醫院整體醫療工作在規範下運行。

貴州省將軍山醫院醫務處成員,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務處,醫療質量控制科副科長陳昌駒介紹,在每一項細緻入微的工作背後,醫務處還將相關資料裝訂成冊,為後續醫療管理及研究做鋪墊。

“我們專門把專家組每天進行的會商會議記錄裝訂成冊,裡面涉及到重點關注的對象,兒童、老年患者等,還有專家組的意見,藥怎麼用?用多久?等等這些信息進行歸納,這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療效分析,各種各樣的檢查檢驗結果來說很有價值。”陳昌駒說。

10個人的堅守,撐起將軍山醫院“戰時”醫務處

在將軍山醫院醫務處辦公室的一面牆上,滿滿當當貼了近30張規章制度及流程,每天進出醫務處的人員都會看到這份“戰績”。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上面的內容幾經修改,時刻提醒著大家: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現在,將軍山醫院還有在院治療的境外輸入性病例2例(確診病例1例,無症狀感染者1例),隔離觀察的治癒患者78例。戰鬥還沒有結束,我們會繼續在這裡工作。”劉永煌說,在抗疫戰場上,醫務處全體成員將繼續全力以赴,在將軍山醫院站好每一班崗,堅持到戰鬥勝利的那一天。

(貴州綜合廣播記者 陳思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