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张道藩故居

盘县张道藩故居

张道藩故居位于今六盘水盘州(盘县城关镇)沿河南路张家坡,始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坐南朝北,三进院落,分别由大门、过厅、正堂、厢房、客房、明楼等组成。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正堂、明楼等前檐窗花雕刻工艺精细,窗花图案多种。

盘县张道藩故居

其中正堂大门两边窗花形式别致,中间部分为二方连续之团形寿字状,边缘部分为二方连续的万字格,两者之间用一条四方连续的透空卷草连接,窗下方用一条四方连续的透空卷草装饰。堂屋内悬匾"鸿案偕春"系书法家赵朴初所提,客房门额悬匾"齐眉合德"系蒋介石书,此为蒋介石为张道藩母亲做寿时题赠。

盘县张道藩故居

张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卫之,本籍贵州六盘水盘州人(盘县城关镇),美术教育者。曾于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担任台湾立法院长。张道藩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上数人高中进士。他自幼发奋读书,十分刻苦努力,小学毕业后到天津一个族叔家里。

盘县张道藩故居

青年张道藩

1916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19年底西渡英国,凭著一身才气,于1921年入伦敦大学大学院美术部就读。成为该院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留学生。1922年冬在伦敦加入中国国民党。次年为国民党伦敦支部负责人。此次来德国旅行,听说徐悲鸿也在柏林,便急匆匆地前来拜访这位艺术上的同道。后进英国维多利亚公园学校、克乃佛穆学院、伦敦大学思乃德学院、巴黎最高美术学院深造。

盘县张道藩故居

张道藩


在法期间,张道藩向28岁的蒋碧微暗示爱意,无奈蒋碧薇罗敷有君,加以婉拒。而蒋碧薇在与徐悲鸿十多年的磕磕绊绊中,性格差异日益显露。31岁,徐悲鸿与他的女学生孙韵君过往甚密;39岁,徐悲鸿在报纸刊登了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的启示,令18岁不出闺门就跟随徐悲鸿到处流浪,生儿育女的蒋碧薇感到莫大侮辱,爱情、亲情逐渐演变成了苦情和悲情。

盘县张道藩故居

蒋碧薇与张道潘

至此,当张道潘再次向蒋表示爱意时,蒋遂与张道潘陷入凄苦缠绵的半生苦恋,三角里头又骤然复杂起来,情网纵横,网住了一圈人的命运与痛苦。蒋碧薇被弃而求自立,身为女人,蒋碧薇向往爱情的缠绵悱恻,夫妻恩爱永恒,渴望得到生活的和谐愉快,生命的圆润光辉,但她也追求灵魂的真实与完美,不愿虚伪承欢。她很清楚与张道潘的结合,会使她自与徐悲鸿分手后,数年来寻求自立的傲骨,坚强奋斗所博得的社会上的一点儿同情,必会尽付东流,也会因此伤害张道潘的法国妻子,并因之而遭到指责和唾弃。

盘县张道藩故居

蒋碧薇

张道潘在烽火战乱中,顶替了弃家不顾的徐悲鸿,给予她及其子女现世的安稳和宽慰,两个人象霖雨苍生,在真诚的滋润中重萌情趣,达成了精神的永远合一。她情愿放弃画坛巨匠名正言顺妻子的身份,而去做张道潘心灵完全契合的红颜知己,重新扭动命运的钥匙,再次开启了爱情之门。蒋46岁时与徐悲鸿离婚,50岁时随张道藩赴台北同住。两人走过了十年的旷世绝恋。

盘县张道藩故居

张道藩郭淑媛夫妇合影


留学期间,张道藩结识了陈立夫等人, 在认识陈立夫不久,张道藩即加入国民党,并终身与陈保持着密切联系。1926年2月,张道藩与一位名叫苏珊的法国姑娘结婚,收养一女。同年回国的张道藩在广州国民政府农工厅任秘书、代厅长。同年底由陈果夫推荐,偕黔籍人士李正益之、黄宇人、商文立回贵州指导筹办国民党党务。张道藩是贵州省党务指导员,商、黄、李三人则是党务筹备员。1927年1月到达贵阳。张道藩等人常出入于贵阳各学校,遭到贵州军阀、省长周西成的猜忌。

盘县张道藩故居

张道藩与蒋介石

四人与周西成洽商组党事宜连报不谐,于是四人商议对策,张、商二人在上层社会人士中游说,谨慎行事;李、黄二人则在下层社会中策动组织工厂工人、学校师生反对军阀的罢工罢课,两者并行。李益之的表兄罗宗英时在周西成军中任军需官,在李益之等人的影响下,联络军中有识之士,相机行事;张道藩则活动担任贵阳电报局任局长的亲戚余志明,活动担任贵阳发电厂厂长、贵州大定人、曾留日攻读机械土木工程的陈樵荪,在电厂工人中进行组织和宣传活动。李益之、黄宇人、吴桂贞等还分头到贵阳电厂、贵阳女师、贵阳高中、省立农校等处,向部分师生员工,宣传国民革命打倒地方军阀的主张。四人还分别投书外县志趣相投的亲友,启示北伐革命之理,指出历史发展之趋势,以便筹组国民党组织。广州国民党代表的活动,从贵阳向外县开展,加之北伐战争的迅速推进,贵州很快地掀起了一场反对贵州地方军阀周西成的地下运动。

盘县张道藩故居

适逢贵阳南门外兵工厂失火,周西成借口张道藩等人与这件事有关,勒令他们交出与广州、南京联系所用的密电码,遭拒绝后将道藩,李益之逮捕入狱,严刑拷讯。后张道藩经国民党元老平刚保释出狱后于9月逃离贵阳,经广州、香港回到上海

张道藩加入国民党后,逐渐成为CC系骨干人物。历任广东省政府秘书,贵州省党务指导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南京市政府秘书长,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1930.4-1930.10.18),青岛大学7月份后正式开课,张道藩以负责的精神辅佐杨振声,确立了青岛大学的运转机制。1930年11月,青岛大学甄别大一新生的考试中,张道藩在审核中发现不少学生使用假文凭报考,按学校规定勒令离校,引起一部分学生的不满。1930年12月4日,青大部分学生发起反甄别罢课活动。学生分成两派,一派成立护校团,拥护学校决定,反对罢课学生停课。一派罢课成立纠察队,反对学校当局处罚"假文凭报考"。两派在楼梯发生争执,教务长张道藩打电话调来警察保安队包围校舍。

盘县张道藩故居

张道藩书李白诗《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学校当局布告开除闹学潮的学生,被除名者38人,罢课失败。据梁实秋称,对这次学潮的压制,张道藩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在警察不敢捉人时,是张道藩给警察壮胆"。梁实秋对校长杨振声的处境表示同情,写信给徐志摩说,"事变之来如疾风暴雨,其衷心苦闷可以想见"。12月9日,青大召开校务会议,会上决定校务会议每星期四下午举行,公推张道藩、赵太侔和杜光埙起草校务会议规则;并规定"每年九月二十日为本校成立纪念日"。12月,张道藩辞去青岛大学教务长职,调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

盘县张道藩故居

张道藩为 蒋碧微 所书行书节录《装潢志》条幅


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交通部常务次长中央执行委员,内政部常务次长,"国民大会"选举事务副总干事,教育部常务次长,中央社会部副部长,中央政治学校校务主任,教育长,中央宣传部长,海外部长,第一届"立法委员"。长期从事官办文化教育事业,参与控制国民党文宣与党务系统。1932年与叶楚伧等成立中国文艺社。1934年组织公余联欢社话剧团。翌年创办国立戏剧学校,兼任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副主委。

盘县张道藩故居

张道藩致于右任信札


1938年于武汉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后又兼任教育部教科书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电影企业公司董事长,南京市文化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中央训练团民间艺术训练班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组织成立"国际文化合作协会"。

1946年,张道藩母亲逝世,他回乡料理丧事,他将夫人苏珊安排在云南曲靖(距盘县120多公里)住下,只身一人回家。在治丧期间,遍访亲朋好友、地方名宿,声明不收丧礼,对推辞不掉的亲朋丧礼金,在离开时亲自造册,全部捐献给了学校作教育之资。他母亲出殡那天,所过之处路人皆馈赠一人两个月饼。赴台后,于1950年奉派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参与策划推动国民党改造工作,继任CC系首领。创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兼任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中华日报》董事长。

盘县张道藩故居

1952年10月当选"台湾立法部门"院长,主持院务近10年。不时支持CC"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问政,制衡陈诚"内阁",多次遭院内团派"台湾地区民意代表"攻讦。1956年4月19日,奉蒋介石之命,以"台湾立法部门"院长身份访问日本,并参拜靖国神社。1961年因电力加价案而辞职。1965年任"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会副董事长暨文艺创作奖审议委员会召集人。1968年6月病逝。号称"三民主义文艺理论家"。


盘县张道藩故居

《美意延年》张道藩


盘县张道藩故居

《猫石图》张道藩


盘县张道藩故居

《荷花》张道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