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箴言,第37天:我們生來,是為了受教訓,還是受教育

我們生來,並非是為了要受教訓。

我們生來,是為了要受教育指導。

按照字典裡的解釋,“教訓”其一是指教育訓戒,如教訓孩子。其二是指從錯誤或失敗中取得的知識,如接受教訓,改進工作。

而字典裡說的“教育”,其一是指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主要是指學校對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其二是指用道理說服人使照著(規則、指示或要求等)做,比如說服教育。

快樂箴言,第37天:我們生來,是為了受教訓,還是受教育

要提到教訓,那往往是指已經犯了錯誤,或者已經經受失敗了,而且教訓是指在一個人已經犯下錯誤,面臨失敗的時候還要被施教者或上級或長輩教育訓戒,即受到他的某種懲罰。

試問,誰會承認,誰能接受,自己生下來,自己活在這個世上,是為了得到教訓這種待遇的?

人人生來平等,一張嘴巴,兩隻眼睛,一個鼻子,兩隻耳朵,並沒有何不同。

從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世上,就如白紙一張,被父母,被老師,被世人,被社會各畫上不同的色彩圖案。

而每個人到後來的色彩圖案變得不一樣,雖是絕妙之處,因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可是,色彩圖案變成了好或壞,很大一定程度上是由那些在我們的白紙上作畫的人來決定的,尤其是在我們自己還沒有擁有自我意識,堅定意志,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

快樂箴言,第37天:我們生來,是為了受教訓,還是受教育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給我們初始作畫人的方式。

如果他們是用教訓的方式來作畫的,那麼我們註定長成經常犯錯,經受失敗。因為只有這樣,才會經常受到教訓。

而如果他們是用教育的方式來為我們初始作畫的,那我們更多的是學會以禮服人,循規蹈矩,少犯錯,少失敗。

快樂箴言,第37天:我們生來,是為了受教訓,還是受教育

揠苗並不能助長,掩耳也不能盜鈴。

通過懲罰教訓來教育孩子,自然也不能確保孩子正確的成長。

如果父母,老師,世人,社會起初的教育方式就是對的,那麼孩子又怎麼能學會揠苗助長,掩耳盜鈴的手段,更不會經常犯錯,也不會經常失敗。

人就只有一顆心,如果被裝滿了正面的,積極的,向上的東西,又怎麼會騰得出地方來安放其他多餘的反面的,消極的,妥協的能量。

快樂箴言,第37天:我們生來,是為了受教訓,還是受教育

可是在孩子三歲,七歲的時候卻還不懂得過濾內心吸收的能量,這時我們的作畫人們就得小心教育,而不是教訓。

應該去引導,去指引他們去收納那些正面的能量來填滿心底,才不會讓反面的力量入侵而汙染了純潔的內心。

強扭的瓜不甜,而教訓懲罰出來的服從也並會不長久。

教育的力量是感染的力量,而不是教訓。

教訓的力量是帶有強迫性的,教育的力量是沒有強迫性的,是自由的。

我們生來,是為了受教育而來的,而非受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