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一捧就红、一冷就死”的怪圈

青海洁神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是由三线制造企业组建而成的民营企业,2010年正式转型生产环卫设备。2014年,由于银行抽贷断贷,正处于发展鼎盛期的洁神陷入债务纠纷被迫停产。几年间,企业资产和银行账户相继被查封,产品市场丢失,职工因下岗欠薪和医保等问题持续上访。民企座谈会以来,当地政府、法院、金融机构各方面转变思路,沟通协调,多方努力推进资产重组和债务化解,使企业得以起死回生。

跳出“一捧就红、一冷就死”的怪圈

“听了激动、看了感动,到了底下一动不动”

回顾洁神从倒闭到重生的过程,无论是民营企业自身,还是政府、金融、司法等方面,都有值得反思的深层次问题:如何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避免对银行贷款的高度依赖;如何秉承善意执法理念,避免“一刀切”的粗暴做法;如何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避免“红时捧、冷时扔”的怪圈出现。

洁神从组建、发展到被收购仅用8年时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有不少洁神员工表示不理解:从开业时“众星捧月”,各大银行抢着办贷款,洁神俨然是各界争相追捧的“宠儿”,到风险突如其来后的束手无策,“过山车”般的心理落差,让很多员工难以适应。

受访的民企人士认为,政策需要连贯性,中央提出六大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也在陆续出台,但一到地方就会出现“调门高,企业听不到”的情况。有的政府部门和单位的观念、意识仍没有转变,出台的政策还是存在“玻璃门”现象,“听了激动、看了感动,到了底下一动不动”。

一些政府部门手中有些资源,比如各种发展基金、技改资金等,但对民企来说,就是“听说了也就过去了”,争取起来不知如何操作,亟须地方政府细化出台实质性的措施。

金融支持实体,需解决“肠梗阻”盘活机制

洁神整合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了对问题企业的救助功能,履行了央企的社会担当。在前期收购不良资产包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华融引进了符合园区条件的、有实力的战略投资方,通过省级报纸、专业网站等途径,征集投资人或者是重组方,对不符合要求的投资人果断说“不”。

洁神有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市场、自己的主营业务。即便在3年停产期间,也一直有美国的订单,“本来是很好的优质资产,为什么变成了不良资产?就是银行突然抽贷之后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形成了不良资产。”采访中金融业内人士如是说。

洁神新业主邢利民说,2018年10月青海洁神全部股权、资产及债权债务被收购后,便致力于恢复生产经营,但是债权债务的处置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目前仍有几家银行债务未能处置完毕,主要原因就是银行要价过高,难以达成共识。

究其背后原因,银行的考核体系、机制造成对民企惜贷,国家多次下文件要求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是到了银行就难以落实。有的银行甚至下了文件,明确要求对民企慎重贷款。

银行对民企的贷款门槛过高,利率至少在10%以上,而且还附加有苛刻担保条件。调研中有民营企业家反映,在银行贷款时,不仅要求他本人以法人身份签字,还要求配偶甚至儿子、儿媳都签字画押,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受访人士呼吁,银行不能搞“一刀切”,要区别不同的行业、产品、产业、市场、业主的信用等,采取灵活的措施。建议银行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下,结合具体省情、个案,研究构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各总行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给省级行积极作为的空间。同时,银行要解决机制不灵活的问题,不能纯粹为了安全,为了盈利,机械执行规定。

跳出“一捧就红、一冷就死”的怪圈

外部环境待改善,“成长的烦恼”须多方化解

民企的发展,需要宽松友好的外部环境。如何秉承善意执法理念,避免简单机械执法给陷入困境的企业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此案例有着深刻的启示。

洁神能够成功复苏,首要功劳在于政府的引导。洁神所在的园区管委会积极作为,不断与银行、法院、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沟通,多次以公函的方式,要求收购企业必须符合园区产业布局,不得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也不能变更债务人的土地使用权性质,引导和保证了整合的方向。

2018年11月民营企业座谈会后,法院善意执法促双赢。针对收购重组进程中出现的个别金融机构债权人为实现己方债权,违法处置债务人的财产,产权变更出现困难等问题,西宁中院及时予以解决,强力推动收购重组和债务化解工作,从司法层面上盘活了可能起死回生的民营企业的查封资产。特别是在法律程序已基本完结的情况下,法院主动担当、直面困难,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积极作为,多次召集各方协调座谈,推进整合,尽了司法权外的社会责任。

西宁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刘纲说,对以企业为债务人的纠纷案件的处理,要拓宽问题解决思路,尽可能地以“达成和解”“分期履行”“破产重整”“债权转股权”等手段替代“破产清算”,避免将企业一棒子打死,努力实现双赢。

最后,作为民企本身,也要清醒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抽贷断贷固然是导火索,但企业盲目扩张、盲从投资,运转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抗风险能力弱却是最大的问题和隐患。一旦外部支持丧失,就一发不可收拾,债务危机就会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发布于 2019-11-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