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中):不拘一格用人才 文臣武将冒出来

汉武帝(中):不拘一格用人才 文臣武将冒出来

——漫话中国历代“一哥”

后世一说起汉武帝的丰功伟绩,我们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主动出击,大破匈奴了。其实,这只是汉武帝无数功劳簿上的一个方面罢了。军事方面,汉武帝北逐匈奴,击破南越、闽越,平定西南,打通西域,东部则击败了卫氏朝鲜,汉朝疆域在汉武帝时期,扩大了两倍。政治方面,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官方垄断盐、铁、酒的经营,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汉族作为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正是汉武帝打下的坚实基础。而能做到这一切,不在于汉武帝刘彻个人才华有多么全能,而在于他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

汉武帝(中):不拘一格用人才 文臣武将冒出来


先来说说为击破匈奴立下头功的霍去病和卫青。甥舅两人全都是家奴的私生子,舅舅卫青,老妈只是平阳侯家中的一个婢女,平阳侯家里有从平阳县借调的办事员郑季,这个不是官员们追求的政绩,而是办事员郑家老三,一来二去,就和卫青的老妈好上了,于是就有了卫青。而在卫青之上,还有同母异父的三个姐姐一个哥哥,而霍去病的生母,就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她也是和平阳县一个叫霍仲孺的办事员有了私情,生下了霍去病。听到这里,您也许觉得这卫青的老妈一家人怎么私生活这么混乱。不要忘了,他们的身份是家奴,一般是没法和身份清白的良家子平等通婚的,所以,面对县衙门工作人员的诱惑,是很难做到不忘初心的。要怪,还是怪平阳县的办事员们作风不正啊。无论如何,霍去病、卫青甥舅两人的身份就摆在那里,要说,很难有出头之日。不过,他们有幸遇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在姐姐平阳公主家宠幸了卫子夫之后,就把便宜小舅子卫青也一同带走,在建章宫做了一名小兵。随后,因缘巧合,随着姐姐卫子夫一步步走到皇后高位,卫青地位也水涨船高,先是做皇帝秘书,后来又承担重任,成为北征匈奴的统兵大帅。卫青率军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农耕民族向游牧民族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并取得胜利,秦朝有蒙恬,而汉朝,则是从卫青率军开始的。他的外甥霍去病功绩更为耀眼,这个只活了24岁的年青人,可以说是燃烧着绽放了自己的生命,他从17岁开始随卫青两次出战匈奴,两次功冠全军,被封冠军侯,后又在两次河西之战独挡一面,歼敌四万,迫降四万,占据河西之地,为汉朝打通西域奠定基础。21岁时,他和舅舅卫青分别率军,他一直向北打到今天的贝加尔湖一带,使匈奴远遁,漠南再无王庭。可以说,正是霍去病的雷霆一击,让西汉朝廷再无北方边患之忧。卫青、霍去病能有机会统兵完成不朽功业,除了有皇后卫子夫的关系,更与汉武帝有识人之明紧密相关。

汉武帝(中):不拘一格用人才 文臣武将冒出来


汉武帝除了能识人,还能容人。汲黯,最初是汉武帝的谒者,也就是负责传达事情的通讯员,后来出京做过东海太守,颇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负责诸侯国各王及其子孙封爵夺爵等事宜,位列九卿,这已经是相当于部长级的高官了。汲黯为人耿直,当着汉武帝的面,经常直言进谏,让汉武帝经常是下不了台。但是,面对这样的一个经常让自己没面子的大臣,汉武帝刘彻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虽然经常被气得转身退朝,但始终对汲黯高看一面,称他为“社稷之臣”。而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有才能,为人却睚眦必报,又很贪财。也就是遇到了汉武帝,否则根本不可能一年升四次官。当然,汉武帝容人也分是谁,换个汉武帝看不上的人,敢跟他叫板,估计坟头的青草早就郁郁葱葱了。

汉武帝(中):不拘一格用人才 文臣武将冒出来


汉武帝最让人称道的还是他用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卫青、霍去病可以说是他举贤不避亲。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办事员中选拔任用的。他任用的一些将军并不是汉人,而是昔日对手越人或者匈奴人。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mì dī),最初是一名在宫中养马的匈奴俘虏,后来也被汉武帝选拔为托孤的重臣,和霍光等一齐辅佐下一任皇帝。对于精通农业、商业、水利、科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汉武帝同样是知人善任。徐伯原是普通水工,汉武帝命他主持开凿渠道,使关东到长安的水路缩短了一半。汉武帝还打破商人不得为吏的旧传统,任用大盐商东方咸阳、大冶铁家孔仅主持盐铁方面的工作,任用洛阳商人的儿子桑弘羊负责统计工作。这些人在汉武帝推行统一货币、官管盐铁等经济改革中控制了商人的活动,稳定了农业生产,增加了财政收人。总之,为汉武帝的四处征伐打下了很好的经济基础。在汉武帝眼里,没有阶级出身和民族差异,只要是人才,就会得到重用和信任。他在位期间曾两次颁布求贤诏书,让州郡从民间为朝廷推荐人才。正因如此,汉武帝时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史学家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