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重金屬汙染“毒瘤”開刀

向重金屬汙染“毒瘤”開刀

整治後的霞灣港。通訊員供圖

株洲日報記者 俞強年 通訊員/崔林 徐順友

土壤重金屬汙染,防治難度大,是環境汙染的“毒瘤”,嚴重威脅到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3月31日,湖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旨在為當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採取更有力的舉措防治好土壤汙染,摘掉這一汙染“毒瘤”。

政策聚焦

土壤汙染防治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

相對於國家法律和外省有關地方立法,《實施辦法》更體現“湖南特色”。與上位法不牴觸和不照抄照搬的前提下,立足省情實際,儘量對上位法作了補充細化的規定;同時將湖南土壤汙染防治方面的經驗和一些有益探索上升為地方性法規。

比如,針對河流底泥與周邊土壤汙染存在關聯關係的情況,《實施辦法》規定,支持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和洞庭湖流域內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組織開展四水乾流及其重要支流和洞庭湖河床底泥環境質量狀況監測。

針對我省優先保護類農用地面積縮小的問題,《實施辦法》規定,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林業主管部門應當進行預警提醒,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依法採取環境影響評價區域限批等限制性措施。

針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行為,規定了從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合理使用符合標準的獸藥、飼料以及飼料添加劑,控制使用量和使用範圍,防止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汙染。還特別規定“散養密集區所在地縣、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實行畜禽糞汙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和綜合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未經處理,不得直接向環境排放”,減少和防止對土壤的汙染。

針對農業農村種植業生產經營行為,在合理使用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科學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以及使用合格農用薄膜等農業投入品上作了具體的規定。

土壤汙染防治的進展怎麼樣?如何考核?《實施辦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土壤汙染防治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土壤汙染防治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評價重要內容,並將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

六種情形應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

土壤汙染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滯後性和累積性,一旦汙染,治理修復的難度大、週期長、成本高。對此,《實施辦法》重點對農用地、建設用地、工礦企業的汙染防治和風險管控作了制度設計,制定了管控措施。

建設用地的風險管控作為土壤汙染防治的重點,《實施辦法》建立了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制度,列明土地使用權人應當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的六種情形。具體包括:有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礦採選、化工、火力發電、電解錳、電鍍、製革、石油加工、煤炭開採、鉛酸蓄電池製造等企業關停、搬遷的;固體廢物處理、汙水處理、危險化學品倉儲、加油站等場所關閉、封場的;用途擬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的生產經營用地用途擬變更或者土地使用權擬收回、轉讓的;土壤汙染狀況普查、詳查和監測、現場檢查表明有土壤汙染風險的;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對汙染狀況超標的,《實施辦法》規定“土壤汙染責任人、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土壤汙染風險評估”,強化管控。同時,強化礦山開發、尾礦庫對土壤汙染防治的管控。

此外,《實施辦法》還根據國家要求建立了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制度,規定了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應當履行的義務。

政策背景

劍指 土壤汙染突出問題

去年1月,國家《土壤汙染防治法》開始實施,我省是在國家法剛實施不久就研究制定《實施辦法》。

湖南是有色金屬之鄉,又是農業大省,還是國家重要農產品主產區,長期以來的有色金屬採選、冶煉活動帶來的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比較突出,因農藥化肥過度施用,農業面源汙染也較為嚴重,我省的土壤汙染範圍、汙染程度在全國是比較靠前的。相較於大氣和水,我省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任務尤為繁重。

土壤汙染防治任務複雜艱鉅,省委、省政府一直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國家《土壤汙染防治法》出臺以後,我省迅速啟動立法程序,採用《實施辦法》這種實施性立法的形式,對一些突出問題作出細化、補充性規定,較快地完成了立法任務。

株洲行動

株洲清水塘,重金屬汙染防治的新樣板

清水塘老工業區是國家“一五”“二五”期間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本世紀之初,該地區排放的汞、砷、鉛、鎘等重金屬汙染物分別佔湘江干流接納量的90%、50%、30%和25%。

清水塘地區土壤重金屬汙染防治,是一場傷筋動骨的攻堅戰。

矢志不渝摘“毒瘤”

摘掉清水塘地區土壤重金屬汙染這一“毒瘤”,是人們的共同心願。

2007年,藉著長株潭城市群成為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示範區的東風,清水塘工業區列為全國第二批發展循環經濟試點園區;

2011年,國務院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實施方案》,明確將株洲清水塘列為全國重金屬汙染治理重點區域。同年,清水塘重金屬汙水處理廠開始運行,初步解決工業汙水直排湘江問題;

2013年,湖南啟動湘江保護和治理三個“三年行動計劃”,清水塘老工業區的汙染防治是重中之重;

2014年,清水塘被列為全國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21個試點地區之一。至此,清水塘治理之路迎來最大“拐點”——從循環經濟試點轉向整體搬遷改造。

2016年起,市委、市政府勇於擔當,下定決心,開啟“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十年建成新城”戰略行動,把清水塘老工業區建設成為一個生態的、科技的、文化的現代化新城。

2010年以來,通過水系治理、廢渣處理、土壤修復等“綜合治療”,已累計投入15.5億元。湘江株洲霞灣斷面長期穩定保持Ⅱ類水質,清水塘老工業區退出了國家劃定的重金屬汙染重點防控區。

“騰籠換鳥”迎新天

隨著三一、綠地新項目落地開工,成都置信智能科技示範園、小米智慧城市、恆和工貿總部、火炬總部經濟等多個項目已經簽署框架協議或正式合作協議。

工業文化商業街、會展中心、未來科技館(含工業博物館功能)、應急安全體驗館等商業項目,《清水塘1956》大型燈光秀夜遊項目正在佈局建設中,初步培育形成文創商貿板塊核心產業業態。

藉助現有的恆和工貿及火炬項目,留住片區搬遷改造企業就地發展總部經濟,打造口岸經濟產業區,重點建設口岸經濟總部園項目。

……

“高標準建設新城、高質量導入產業、高效率推進項目,將清水塘打造成為株洲的新名片、新標誌、新亮點。”清水塘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曉斌表示。

鏈接

清水塘土壤重金屬 汙染治理“數字清單”

1.治理成效

完成了霞灣港治理、歷史遺留廢渣治理等9個項目。

目前,清水塘已修復治理汙染土壤面積2457畝。

區域內63傢俱有國土使用權的關停搬遷企業,已有39家企業場地完成環境調查,其中22家企業場地符合規劃用地環境質量,其餘24家企業正在開展環境調查。

2.任務目標

2020年,把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納入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對45家重點土壤汙染監管單位開展監督性監測。

2020年,完成世界銀行貸款項目銅塘灣等4個片區土壤治理修復項目風險管控與修復企業土壤汙染。

2020年,完成鑫正有色、京西祥隆等21家企業場地治理,推進中鹽株化、海利化工等5家大型企業場地治理,力爭區域生態修復率達到80%,確保產業用地安全利用。

2021年,基本完成區域內的63傢俱有國土使用權的關停搬遷企業的場地治理修復。

2021年,全部完成區域內水系、歷史遺留廢渣治理及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修復共22個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