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助推疫后经济复苏

【独家】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助推疫后经济复苏

导读: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呈现积极向好态势。如何降低疫情造成的损失,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兴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正成为助力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途径。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全党全国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呈现积极向好态势,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在持续做好严格防控、精准救治的基础上,如何降低疫情造成的损失,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着力稳定居民消费。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要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带动5G手机等终端消费,推动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消费。”

只有把复工复产与扩大需求结合起来,把被抑制、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兴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才能充分拉动消费这驾马车,帮助战“疫”化危为机。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当前,疫情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春节期间本应是消费旺季,但由于防控疫情需要,人口外出、流动和聚集大量减少,部分疫情严重地区实施严格的隔离管控,使得消费几乎被冻结,服务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中国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能、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中国经济也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要减少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就要让消费成为确保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8%;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9.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7.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可见,消费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可靠的动力,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新兴消费也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5G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电子商务、网络问诊、网络教育等消费活动已部分转移至线上,摆脱空间限制的数字经济领域消费模式尽展其优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媒体上撰文表示,以互联网平台为主体的数字经济,其所具有的数字化力量使得其在对商家实行精准帮扶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数字经济可以利用其灵活性以及技术驱动能力,为疫情期间开张难、经营难问题提供解决新思路。“可见,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速度进一步加快,消费者在数字经济领域消费的习惯得到进一步巩固。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快速复苏上功不可没,也是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融入生活,全面激活“云消费”

这个春节,“宅”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生活常态。一场疫情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消费习惯,以“互联网+”为驱动,“宅经济”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

从“云买菜”到“云逛街”,网络消费在疫情期间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为居民便利生活提供了保障。民以食为天。为了阻断疫情传播,许多小区加强了出入检测与限制,很多居民也从超市购物转而成为生鲜电商平台的新用户,美团买菜、盒马鲜生、饿了么等外卖配送行业逆势增长。根据美团2月19日公开发布的《2020春节宅经济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包括蔬菜、肉食、海鲜在内的各类食材销量的平均环比增幅达到200%,通过美团外卖搜索“烘焙”寻找相关商品的次数增加了100多倍,并带动了酵母、酒曲商品销量增长近40倍。“互联网+生鲜”成为“宅经济”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从“云上课”到“云办公”,线上学习和线上办公越来越成为人们战“疫”期间的生活常态。钉钉、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相关应用软件也迎来大批量的用户增长。仍在家乡在线上课的张同学是中国农业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她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线课程的效果总体来说还不错。“我们节约了原本上、下课找教室的时间,课件的阅读和保存更方便了,相比在大教室里上课,在线上课和老师沟通也更及时,可以随时在聊天区向老师提问。”疫情结束之后,她也愿意在网络上自主购买一些非本专业的课程学习,如英语、专业考证课程等,“已经慢慢习惯在线学习的方式了。”

新兴消费的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驾护航。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电子商务法,该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法律将电子商务定义为“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将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和业态纳入调整范围,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平台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规范经营者办理工商登记和免于登记的情形,严格禁止虚假宣传、强行搭售、通过搜索和竞价排名误导消费者等行为。电子商务法的制定与施行,为鼓励、支持、创新、规范和保障新兴消费的健康发展,维护广大消费者、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保障。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新兴消费“奠基石”

实现新兴消费快速发展、稳定发展、持续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行业的发展,需要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成熟。加快相关技术的建设发展,对我国有效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对冲疫情影响意义重大。

【独家】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助推疫后经济复苏

∆3月7日,重庆两江新区首次应用5G技术举行“新基建•智能网联”专场“云签约”活动,签约项目总投资62.8亿元人民币。图为签约仪式现场。摄影/中新社记者 陈超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议要求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成为稳定经济社会运行、提振上下游行业发展的“发动机”。

在近日工信部召开的加快5G发展专题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时,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要着眼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充分认识加快5G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把握5G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务实推动5G加快发展。

在持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的关键时期,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对冲疫情影响,也可以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效率更高、能力更强、智能化水平更好的发展新方式,确保中国经济这片大海保持稳中向好、长期向好。(张钰钗 李小健)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0年第6期

编校:杨菲菲、侯朝宣、王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