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畔赵北口,副部长画笔下的未来特色小城镇是这样的

白洋淀畔赵北口,副部长画笔下的未来特色小城镇是这样的

编者按:赵北口即雄安新区安新县赵北口镇,名字源于“燕南赵北”之意。2019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河北雄安新区赵北口特色小城镇城市设计方案征集资格预审公告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公布,未来的赵北口一定是非常美丽的,那么,以前的赵北口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定看看副部长画笔下的赵北口吧!

此画名为《柳桥烟翠图》,清代兵部右侍郎、画家戴熙所作。

画上题跋有二

一为:余见南田草衣寒江读钓有此意,因师其大略,为柳桥烟翠云,鹿床日记。

二为:故国三千里,春风十二桥。泥人惟岸柳,不折也魂消。少时过赵北口有此语,画中意境犹仿佛三十年前怅望时也。不觉怃然久之。癸丑七月雨窗井东居士书此遣闷。

钤印:戴熙、榆庵、金伯精鉴印

《柳桥烟翠图》绘于咸丰三年(1853年),属于戴熙晚年的精品之作。从题跋中可以看出,此画创作的并非实景,而是着力体现一种清幽的意境。 尤其是画作中所题的小诗:“故国三千里,春风十二桥。泥人惟岸柳,不折也魂消。”既体现了画作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愿,也体现了作者对赵北口自然风光的怀念。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画面上有一际远山,而赵北口是没有山的。明清时期,赵北口景色堪比苏杭,但无山却是最大的缺陷。不仅仅是戴熙,明清众多画家都有这样的看法。因此,无论是徐扬的《南巡纪道图》、还是钱维城《恩周两淀图》,以及乾隆御笔的《赵北口放舟行围图》,都会在赵北口景物远处添上一笔或隐或显的远山。

此外,很多诗人在诗句里也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例如,乾隆皇帝曾题诗记到:“若教图入横披画,更合移来几叠山。”雍正年间衍圣公孔传铎亦形容为,“但有千重水,曾无一片山”。清代著名诗人查有新,在其《赵北口杂咏》也里饱含真情的表达过,“欲买青山只欠资,此情除是白云知。”

戴熙

(1801年-1860年) ,字醇士,号鹿床、榆庵、松屏、莼溪、井东居士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画家。道光十一年(1831年)进士,入职翰林院,累官至兵部右侍郎(大约相当于现今的国防部副部长)。晚年辞官,主持于杭州西湖畔的崇文书院。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克杭州时死于兵乱,谥号文节。擅长山水画,学王恽笔墨,兼师宋元诸家,尤善花卉及竹石小品,道光时期的宫廷书画多出于其手。

河北自媒体百佳号 新区白洋淀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