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薦讀《知堂回想錄》作者:周作人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015:薦讀《知堂回想錄》作者:周作人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他是誰的兄弟?誰的學生?誰的老師?有怎樣的人生經歷?通過作品,對他會有不同的解讀。客觀看待人和事。

內容簡介: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晚年回顧自己一生重要經歷,寫成之內容豐富的傳世鉅作。最初只有“北大感舊錄”數節,值曹聚仁在香港辦《循環日報》,周作人以稿件寄之,在副刊發表,引發關注。後受曹聚仁之邀開始“一生回想”,歷時兩年多,成文二O七節。手稿總題為“藥堂談往”,出版 時改名“知 堂回想錄”。作為現代文學大家,周作人親身經歷與參與了中國近現代史上諸多重要歷史事件,如晚清光復會秋瑾、徐錫麟等的活動、辛亥革命、張勳復辟、新文化運動等,其一生形跡記錄即是重要史料。又出之以如面談之知堂文風,可謂文學性與史料性兼具。難怪促成本書出版的曹聚仁先生說:“這麼好的回憶錄,如若埋沒了不與世人相見,我怎麼對得住千百年後的中國文化界?”


周作人(1885-1967),現代作家、翻譯家,原名櫆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綬,自號起孟、啟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等。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留學日本,與兄樹人(魯迅)一起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五四時期任教北京大學,在《新青年》《語絲》《新潮》等多種刊物上發表文章,論文《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詩《小河》等均為新文學運動振聾發聵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創立了中國美文的典範。在外國文學藝術的翻譯介紹方面,尤其鍾情希臘日本文學,貢獻巨大。著有自編集《藝術與生活》《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三十多種,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