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分,台剧爆款《我们与恶的距离》展现的人间苦痛与美好

引子

去年大热的台剧《我们和恶的距离》豆瓣评分一直保持在接近满分的水平,我一口气看完整个剧集,看到了其中展现的人间苦痛,也感受到了黎明的希望。我们每个人距离痛苦丑恶有多远,就离幸福美好有多近。

豆瓣9.5分,台剧爆款《我们与恶的距离》展现的人间苦痛与美好

《我们与恶的距离》其实还是它的英文名更符合它,the world between us,我们之间的世界——在施害者与被害者之间、司法者与受裁决者之间、被害者与被害者之间……的世界。

复杂的情与法的纠葛,让我在开始看的时候摸不清主题。

现在总结来看,应该是当代社会,如何看待高发的犯罪率、如何看待精神疾病患者、如何看待媒体信息和价值导向的传播,以及交织或者承载这些种种“主题”的,我们,我们的爱。

“坏人”和司法正义

精神病患者。剧中出现的几个案子都多少和精神病有关。片头摘取的网友在看到精神病患者犯罪后从轻处理的新闻后回复说,“免死‘精’牌我也想要一个”。这样的情况当然也有,犯罪后出具有效精神鉴定证明精神状态异常,然后躲过死刑。同时也可以说,除非仇杀、逐利,一个真正精神、心理状态正常的人,确实不太容易做出杀人放火的事情。个中界定自有司法专业人士判断和不断调整完善。但“判断、判刑”始终是事后举动,正如剧中王赦律师所坚持的,探究犯人心理转变的原因才是解决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的关键。

现有的法律程序,案发-逮捕-判决-执法,加上对社会的法律知识普及,中间或许还缺失了如何在执法过程中“尊重犯人基本人权”、“关怀被害人、施害者家属”、“犯罪心理分析、案件分析”等等环节和考量。

剧中冲进电影院枪杀9个孩子的李晓明,在妹妹李晓文(李大芝)眼中,是一个可以给妹妹恋爱支招的好哥哥,父母印象中从小善良听话、胆小内向的孩子。他的转变,以及在幼儿园随机杀害两个孩子为求一死的陈昌的深层次的犯罪原因,到剧终仍是个迷。但是从女友自杀后抑郁不得志、失去工作的导演应思聪身上可以大致看到,一个正常人是如何从抑郁到思觉失调,再发展到出现暴力行为的。他是因为在生活中遭遇了难以应对的挫折、缺失健康的沟通和关系,以及更多不同角度和深层次的原因,才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转变为幻听、自言自语,手持玻璃碎片试图伤害他人的精神病人。

王赦说,不要说他们是坏人,好人和坏人并不没有绝对的鉴别标准。只能说他们触犯法律,是“罪人”。

剧中心理医生们呼唤社会尊重他们的人权,看到并且关注这些困于扭曲镜像下的群体,关注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发生这样的转变;指责媒体在浮躁牟利的气氛中,没有保持踏实求证、中立表达的媒体良知,将精神病患者污名化的行为。

或许我们周围没有这样触及法律的事件发生,但从小处说,周围的环境对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也多少是抱持着有色眼光的。小时候大人们说容易情绪化的孩子“心眼小”、“脆弱”,现在则是说“自己想不通”、“抗压能力弱”。而相对的,说话伤人的人一句“心直口快”、“说话直”、“为你好”就能坦然无碍。这也是我反感“弱能量”、“心理脆弱”等等描述的原因。这本来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表达方式,有时或许还隐藏着不为他人考虑者的外归因习惯。

狂妄自大或是自以为是,何尝不是另一种病。

那些自认为可以对社会潜规则适应良好的人,看似“内心强大”,背后又何尝没有其他方面、其他角度的心理问题呢。

正如我们的身体多多少少会有些不舒服,心理问题也不过就是心感冒了而已。让社会大众普遍接受这个事实,客观、平常看待心理疾病,是一条漫长的路。

人间好可爱

最后一集,让我有想要下载下来反复观看的想法。最好是连同倒数第二集一起下载。

  • “黎明前的黑”。

倒数第二集的开篇标题,是支撑我平静又期待地往下看的动力,也让我觉得,当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来看看。无论现状有多绝望,只要坚持,哪怕是微小的努力和单纯的信念,也终究能撑到光明。

王赦律师终于抵挡不了现实,放下理想的情怀为黑社会老大打不费力但高收入的官司,然后在夜里抽烟、辗转,失去活力、夜不能寐;应思聪拒绝服药,再次发病,应思悦在既要照顾父亲和弟弟,又要面对因为收留李大芝而一筹莫展的生意的时候发生那个承诺一辈子、承诺一起承当的男人不可托付,惨淡退婚;最了解人心的心理医生夫妇,也读不懂对方的心,相互埋怨、冷战逃避;终于逐步走出伤痛的宋乔安,因为想要守护初心而不得不对抗资本影响下的传媒困境;大芝父母隐匿在小渔村,仍然躲不过媒体的长枪短炮,只能不断道歉,求大家至少放过自己的女儿……一切都那么绝望,比黑更黑,没有人能告诉沉沦其中的每一个人,这是黎明前的黑,努力坚持的下一秒,到底会不会看见曙光?但天终究亮了。大家在相互的扶持中,在困境中彼此支撑,终于还是看到了未来的样子。

豆瓣9.5分,台剧爆款《我们与恶的距离》展现的人间苦痛与美好

思锐告诉大芝,要在困难的日子里大声笑出来

  • “未来的样子”。

未来的样子,是美媚抱着王赦,告诉他想要再看到那个温暖的、眼里有光的、为了心中理想坚持奋斗的老公;是大芝父母在空等一天后发现海边钓鱼人的频频回头不再是好奇和鄙夷,而是犹豫之后的光顾和一句“你们辛苦了”;是在王赦的努力下被害者家属与施害者家属敞开心扉的会谈;是思聪一点点好起来,接受自己需要靠药物支撑但也能正常生活一家人携手回家吃爸爸煮的猪脚面线;是大芝终于重回媒体,和乔安相遇时双方微笑面对,“世界真的好小”;是思锐终于遇到了可以理解她的亲人的另一半……

从钓鱼人走向大芝父母的小摊说“你们辛苦了”的时候,开始哭得停不下来,不管之前多么黑暗——大家都很无辜,但只觉得那么无力——心里只剩一句想要大声说出的“人间好可爱”。

心里很苦,需要多少甜才能中和?

只要一点点就足够。

豆瓣9.5分,台剧爆款《我们与恶的距离》展现的人间苦痛与美好

在枪杀案件中死亡的天彦生前说过的话,鼓励着妈妈安乔走向新生活

绝望的“通天塔”

如果说我之前认为,居于个人小生活的视角下的,通天塔是我们各自持有的不同的认知结构和立场。那么这部剧让我看到了,放大到我们生活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通天塔”到底有多复杂、无奈……

我们生活在同一时空之下,如同蝴蝶效应,你不知道自己何时何地的一个举动,会对他人产生如何的“多米诺效应”。

王赦心怀扶助弱者的美好愿望,但受制于经济压力、社会威胁,坚定如他也经历了对现实的妥协;宋乔安坚持媒体自律、认真求证,不求快、不跟风,也遭受了上司的排挤冷落。受害者家属愤怒地问大芝,你们凭什么走出了痛苦、还能笑得出来,我们的生命明明已经回不去了;李大芝父母哭着道歉,回忆李晓明成长过程,不过是个内向胆小的孩子,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无力。

故事的叙事视角,无论放在那一边,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心酸和困苦,但合在一起,却似乎无解。我们明明说着一样的语言,为什么却不能相互理解?

《风雨哈佛路》中,丽丝说,人们会在不知生活到底会有多困难的时候感到失败,所以久久围困于自己的失败中,我们称为愤怒、对事物的整体视而不见,对于所有能够成功的微小元素以及什么是成功视而不见。

我想这段话部分解释了这样的困局:因为每个人都困囿于自己的痛苦中,而对整体视而不见。当然,生命如此微小、生活却那么多不如意,每个人都行走艰难、自顾不暇。但当我们愿意去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微小的生命就能如黑夜点灯,汇聚成光。

我想,之所以有“未来的样子”,源自于在“黎明前的黑”中,困囿的人们没有放弃爱、放弃理想,他们汲取到身边爱的力量,忠于自己的内心,伸出手相互鼓励着走出一步、两步,终于走到了未来面前。

我们之间的世界,之所以如此动人,因为即使眼前满布绝境般的无解,只要不放弃、不抛弃,你所经历的最黑的黑夜,就是黎明前的黑,就能撑破浓云触摸光明。自助且助人。也唯有助人,才能真正自助。

幸运的我们

不管曾经遭受怎样的挫折,但我们至少没有走到将自己逼到绝境,用伤害和杀戮来释放绝望的地步;会情绪低落、愤懑难平,但至少没有思觉失调、失去希望。

我觉得自己是走在过这个边缘的。当高中我不停的在纸上乱涂乱画、甚至写下不少极端字眼的时候;从人群中回到只有自己的宿舍时嚎啕大哭的时候;无数次想要回到高中,一到高考、毕业等场景就觉得甚至难以呼吸的时候……看到思聪被幻象折磨,反驳着脑子里的毒舌监制的否定,我也不断想起毒舌同事和冷漠他人。

但我何其幸运,情绪潮落潮起,总有温暖的力量陪伴我、拉住我。对知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带领我不断遇到化解黑暗的光芒。

这部剧让我更加看到了,心理知识普及从正常人开始的必要性。心理问题如同感冒,只不过生病的是心而已。而应对感冒最好的方法,除了在有预兆时及时就医,更好的是能在平时生活中就主动预防;也让我看到了知识——心理学、哲学等等学科的美好魅力,看到了作为接触到这些知识的人可以对周围做出的帮助和改变,看到了会爱与能够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幸运的我们,在促进我们之间的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路上,拥有能力、承担责任。

豆瓣9.5分,台剧爆款《我们与恶的距离》展现的人间苦痛与美好


豆瓣9.5分,台剧爆款《我们与恶的距离》展现的人间苦痛与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