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鎮:山上“致富果” 山下“脫貧菜”


□本報記者 姚福進

紫雲自治縣火花鎮持續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堅持“富”字當頭,山下“脫貧菜”,山上“致富果”等產業發展思路,依託壩區資源及低熱河谷氣候條件,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利用豐富坡耕地資源,大力發展冰脆李、紫葡萄等特色精品水果,讓山坡換新顏,村莊更美。

種好“脫貧菜”助民多增收

4月18日,火花鎮火花壩區裡,村民們在翻地、起壟、蓋膜、栽苗、噴灑營養液、搭架等忙碌著。

“火花壩區面積3000畝,目前已栽種菜芯、小瓜、豇豆、西紅柿1200畝,剩餘1800畝栽種辣椒和紅芯紅薯等。”火花鎮黨委副書記鄒斌如是說。

蔬菜產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僅效益高,還為貧困群眾提供更多就近就業機會,通過直接或間接獲利增收脫貧致富。

“噴灑營養液以計時薪酬,每小時10元,一天做工10小時就能收入100元,累並快樂著!”江納村村民韋陽妹說,她把土地流轉給村合作社統一種植蔬菜,每天來合作社做工獲得勞動報酬,加上土地流轉費,一塊田地如今讓她獲得了多重收益。

“土地流轉費每畝每年800元,我們兩夫妻每月在合作社做工至少25天,每天最低80元,每月收入至少5000元。”在合作社務工的陳文秀告訴記者,她和丈夫雖然是60多歲的人,但能賺點錢補貼家用。

在平寨村西紅柿種植田裡,綠油油的西紅柿長勢可人。同樣,在禾弘村的一片良田裡,也有不少村民在栽種茄苗,管護西紅柿和搭建西紅柿護架等。

“火花鎮在調優產業結構中,把江納村與龍頭村連片的火花壩區(500畝以上)土地全部統一流轉,由鎮企公司統籌,村合作社實施落實,夏季栽植以西紅柿、小瓜、豇豆、菜芯、芥藍等蔬菜品種。”紫雲縣委政法委書記、火花鎮黨委書記徐玉書說,在禾弘、董桑、平寨等村,低熱河谷地帶的土地,或由村合作社流轉統籌種植蔬菜,或鼓勵和支持農戶及大戶種植蔬菜。

管好“致富果”過上好日子

做農業三分種七分管,管護不好等於白種。

在龍頭村甲西組紫葡萄種植園裡,種植戶盧國先正忙著將肥料注入土壤中。

“把幾種肥料用水攙兌成水肥後,注入葡萄藤的根部,這樣不僅效果較好,還節省本錢。”盧國先說,過去他每年給葡萄施肥時都是直接把肥料放在葡萄根部,遇下雨會被雨水沖走部分,遇晴天會蒸發一部分,每年給葡萄水肥要7000元;今年改用注射混合液體肥的方式施肥,2500元的肥料足夠了。

2016年,盧國先在龍頭村坡地種植了50畝紫葡萄,去年採收8萬斤,平均每斤的銷售價2元,除去成本,去年一年賺了10萬元。

在火花鎮龍頭、納座、興和、克田、納磨、關平等村都有不少農戶種植紫葡萄,種植面積每戶三五畝至幾十畝不等,目前正值紫葡萄關鍵管護季節,紫葡萄種植戶都在忙碌著管護紫葡萄。

在禾弘村沙子寨組一片冰脆李林裡,村民王登輝正在給冰脆李疏果,他告訴記者,疏果的目的是讓掛的果稀密均勻,掛果多了果子個不大,而且容易引起病蟲害。

“5年前,我種植了50畝冰脆李,去年採收了5萬斤,平均以每斤4元的價格銷售,一年收入20萬元。”王登輝說。

據悉,火花鎮持續做強做大蔬菜和精品水果兩大產業,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增加精品水果種植面積和管護。今年春,火花鎮盤活公路沿線的閒置坡地,種植冬桃1000畝、柑橘800畝、冰脆李2000餘畝,並加大對原有的3萬畝冰脆李、2萬畝紫葡萄的管護力度,讓種植戶獲得更多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