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莊宗李存勖:戰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遺憾,一聲嘆息

前言

公元908年初,唐末的兩大梟雄之一——五十三歲的晉王李克用病倒了。

由於長期的軍務操勞,再加上一直被另一梟雄——“大魔頭”朱溫壓制,身體、心理的雙重壓力下,最終憂憤難平,一病不起。

臨終前,在眾臣的注視下,李克用把長子李存勖叫到身前,心有不甘地從箭囊中取出三支箭,顫巍巍地交到李存勖手上,滿懷希冀地盯著兒子,咬碎鋼牙:“為父這三支箭,一支掃滅幽燕,一支驅逐契丹,最後一支,給我踏平朱梁!”說罷,氣絕身亡。

後唐莊宗李存勖:戰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遺憾,一聲嘆息

李克用臨終遺囑(劇照)

李存勖含淚叩拜,一句一句默唸完父親的遺囑,從此正式繼承李克用的衣缽,成為父親麾下千軍萬馬的新主人。

天下臣民、諸路群雄,不管是自己人還是對手,大家都滿懷好奇,帶著疑慮的眼神打量著這位新兵蛋子——新任晉王,英雄還是狗熊,拭目而待。

李存勖躊躇滿志,目光堅定,人生戰場,正式開啟!

這一年,他二十三歲。


潞州戰場一鳴驚人

李克用的死,客觀地說,一多半是因為潞州之圍。

潞州作為河東屏障,對於李克用的河東根據地至關重要,作為對手,朱溫自然也很清楚潞州的重要性,所以,他的梁軍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惜動用巨大人力物力,在潞州城外廣築壘、深挖壕,硬生生把潞州變成一座孤島,也要斷絕城內外的一切聯繫,發誓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潞州守將李嗣昭拼死力守,苦苦支撐了將近一年,在這一年裡,李克用心急如焚,數次派遣大帥周德威前往救援,但每次都徒勞而返,最終氣血攻心而亡。

不誇張地說,潞州,就是李克用的催命符。

李存勖掌權後迅速穩定住內部局勢,在以雷霆手段剷除異己,確立自己的權威後,立即下令周德威率軍回師晉陽,一是為了摸清情況,二是為了收服軍心,一切搞定之後厲兵秣馬,待劍出鞘。

在朱溫眼裡,李存勖不過是個乳臭未乾的娃娃,他根本想象不到,這個娃娃是個怎樣的狠角色。

李存勖憋足了勁,就是要讓天下人知道:李克用的兒子不是吃素的!

後唐莊宗李存勖:戰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遺憾,一聲嘆息

大軍出征

公元908年四月,李存勖平地一聲驚雷,突然宣佈領精兵出征,他告訴將軍們:朱溫這個老狐狸欺我年少,認為我不會打仗,必定鬆懈,如果我們出其不意,打他個措手不及,潞州之圍必定迎刃而解。

將軍們躁動了,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少主竟然有這樣的謀略,所有人驚訝之餘,一致認同。

李存勖當即沙場點兵,安排妥當,親率大軍迅速開往潞州。

當部隊星夜兼程行進到距離潞州只有十多里路的三垂岡時,天色已晚,林中漸有霧氣,李存勖見狀,立即下令停軍,部隊埋鍋造飯。

將士們飽餐一頓後稍事休整,等到黎明時分,大霧滿天,咫尺之外,人莫能識,李存勖命令大家偃旗息鼓,人馬銜枚疾進,神不知鬼不覺逼近潞州城外的梁軍軍營。

突然間,喊殺聲此起彼伏,很多梁軍還沒來得及從被窩裡爬出來,就已經被從天而降的晉軍送去了閻王殿。

晉軍將士們手執火把,一邊奮勇拼殺,一邊放火焚寨,梁軍營盤頓時烽煙四起,成為火海。

後唐莊宗李存勖:戰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遺憾,一聲嘆息

梁營一片火海

在漫天的火光中,梁軍屍橫遍野,晉軍士氣大振,越殺越勇,梁軍將不識兵,兵中無將,猶如無頭蒼蠅一般四處亂撞,兵敗如山倒。

潞州一戰,梁軍大敗,死傷數以萬計,晉軍一路勢如破竹,成功地將已經山窮水盡的潞州解圍出來。

遠在汴州的朱溫聽聞潞州大敗,一屁股癱坐在龍椅上,哀嘆道: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於吾兒,豚犬耳!

鏖戰胡柳坡,禍根初現

朱溫識人的本事雖然有限,但畢竟不是一無是處,李存勖是不是不世出的人才暫且不說,他自己的兒子是酒囊飯袋卻是板上釘釘。

這位年老智昏的“五代第一惡人”因為大搞權色交易,導致分封不均,被次子朱友珪弒殺,然後諸子內亂,一向人緣頗佳的三子朱友貞滅殺二哥後奪得權位。

可惜,有人緣並不等於有能力,朱溫打下的後梁江山在資質平庸的朱友貞手裡逐漸江河日下,優勢不再。

公元918年八月,已經在梁晉爭霸中取得局部優勢的李存勖起兵十萬,深入梁境,意欲對梁軍展開一次大規模的殲滅戰,與他對陣的梁軍名將賀瑰深知李存勖的厲害,所以發明了一種烏龜戰法,專門對付晉軍。

所謂的烏龜戰法,其實就是閉門不出,擺出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任憑你謾罵挑釁,我自巋然不動,這種耗法,對於勞師遠征的李存勖來說非常不利。

李存勖是個急性子,架不住這種烏龜戰法的折磨,不顧眾將的再三勸阻,只帶著百十號親騎兵,就親自跑到陣前去罵戰。

後唐莊宗李存勖:戰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遺憾,一聲嘆息

不顧勸阻,出營罵戰

賀瑰一看,這送上來的肥肉哪能便宜別人,於是悄悄傳令,三千精騎整裝待發,然後突然打開營門,直撲輕敵的李存勖。

李存勖根本沒有想到梁軍會來這麼一出,手下這百十號人,面對梁軍三千精騎,根本毫無勝算,措手不及之餘,只能硬著頭皮揮槍在重圍之中拼殺。好在大營的晉兵聽到陣前的喊殺聲,情知不妙,殺入重圍,救出李存勖,否則,李存勖這一時之勇極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轉眼間到了十二月,李存勖實在是耗不起了,他召集眾將,信誓旦旦地對大家說:梁軍主力現在都被我們吸引在這裡,都城汴州一定空虛,我們不如轉身殺往汴州,拿下朱友貞,大業何愁不定?

老帥周德威頭一個反對,理由很簡單:梁軍士氣正盛,貿然撤兵,不怕別人攆著屁股追麼?

但李存勖主意已定,那是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的,他鐵了心要奔襲汴州,於是立即命令部隊拔營啟程。賀瑰一看李存勖調轉槍頭跑了,想都沒想,跟在後面就追。

三天之後,賀瑰在胡柳坡攆上了李存勖,大戰一觸即發。

周德威建議李存勖按兵不動,既然梁軍已經被調動出來,那就利用修築好的營壘消耗梁軍,待其疲憊之時舉兵殲滅,李存勖血氣方剛,不屑地喝止:你年紀大了,要是膽小,就到後面去!

周德威默默退下,李存勖讓他帶著輜重隊伍先行,自己領兵斷後,與梁軍決戰。

後唐莊宗李存勖:戰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遺憾,一聲嘆息

身先士卒,領軍衝鋒

李存勖打起仗來不要命,領著隊伍殺氣騰騰衝向梁軍,不成功便成仁,像把利刃插進梁軍隊伍,一度把梁軍衝得七零八落,但是這種打法很容易陷入包圍,被分割切斷,前面的輜重隊就是這樣被梁軍給消滅掉了,老將周德威也不幸陣亡在亂軍之中。

血光飛濺中,李存勖率領的精兵被困在了一個土包之上,雙方鏖戰許久,都已精疲力盡,李存勖也深知身處險境,想要轉敗為勝只能拼死一搏,所以,他身先士卒,咬碎鋼牙,帶著心腹精騎返身從山坡上衝向已經身心俱疲的梁軍。

晉兵們一看主子如此奮不顧身,也都像打了雞血一樣猛虎下山,戰場上大刀長槊,血光劍影,吶喊嘶鳴,不絕於耳。

一場惡戰之後,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晉軍最終慘勝,李存勖雖然自始至終勇敢無畏、衝鋒陷陣,但他的急躁、自傲、剛愎自用,導致了二號人物周德威和數萬將士殞命疆場,並因此元氣大傷,無力再戰,只能退軍休整,這種性格上的缺陷,已然為日後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志得意滿,奏響覆亡三部曲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東滅桀燕,北卻契丹,盡取河北河中之地後,正式登基稱帝,建立後唐,並且一鼓作氣,於當年末奇襲汴州,一舉攻滅宿敵後梁,然後平蜀並岐,使得四方臣服,獨霸天下,自唐之後,功業之盛無出其右。

不得不承認,李存勖太能打仗了,但問題是,他好像只能打仗!

盛極而衰,用來形容進入汴州城後的李存勖再恰當不過。

彷彿中了邪一樣,他的人格、生活習慣在登頂天下之後迅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質變,往昔打天下時的英氣和霸氣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整日的花天酒地,縱情神色,原本一條康莊大道被他稀裡糊塗地走成了死亡三部曲。

  • 第一步,帶有李存勖鮮明的個人印記,那就是——伶人!確切地說,戲子!

李存勖從小精通音律,雅好詞賦,這在武人當道的五代時期,絕對算得上是個另類的文藝青年。

按說作為興趣愛好,這無可厚非,但痴迷到忘乎所以就說不過去了,他不但喜歡看戲,還老是塗脂抹粉親自上臺走穴,儼然一個戲曲發燒友,為此甚至可以不理朝政。

既然天子有這般愛好,那天底下的戲子們自然想破腦袋也要往李存勖的“戲曲同好會”裡擠啊。戲子魚龍混雜,但不學無術之人居多,李存勖卻幾乎不加甄別,一律優加恩寵,一時間,朝廷烏煙瘴氣。

後唐莊宗李存勖:戰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遺憾,一聲嘆息

登臺戲子

最出名、最有權勢的伶人景進,除了有副好嗓子,最大的本事就是巧言令色,搬弄是非,他平時從民間網羅些奇聞逸事,然後隔三差五跑到李存勖身邊添油加醋。

李存勖非但不察,還把他引為心腹,甚至每次都屏退左右,讓景進得以趁機大進讒言,干預朝政,搞得大臣人人自危,畏之如虎。

  • 第二步,更是出人意料——怕老婆!關鍵問題在於,這老婆還是個拖後腿的!

李存勖的皇后劉玉娘,原來只是李存勖母親身邊的一個丫鬟,因為有幾分姿色,再加上能歌善舞,被李存勖相中後立為中宮之主,可這位劉皇后一無格局,二無氣度,平生最愛斂財、胡鬧。

偏偏,李存勖對她言聽計從,寵愛無度,這對皇帝夫婦沒事就喜歡跑到大臣家裡開轟趴,簡直活寶一對。

後唐莊宗李存勖:戰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遺憾,一聲嘆息

荒唐帝后

劉皇后出身低微,又死要面子,為此不惜轟走自己的鄉巴佬父親,轉身認朝中大臣作乾爹,這種前所未有的荒唐怪事,李存勖竟然抱著看戲的態度哈哈大笑,還和劉皇后一起給人家祝壽,簡直讓天下人恥笑。

在李存勖一再的縱容和袒護下,劉皇后行事作風越來越大膽,賣官鬻爵,插手朝政不在話下,天下稅賦,一半入國庫,一半入後宮,甚至連股肱之臣郭崇韜,她也敢越過李存勖,矯詔弒殺,而“政治白痴”李存勖竟然不聞不問,一笑了之,真把治國當如兒戲了!

  • 第三步,就是死灰復燃的宦官

眾所周知,唐朝之亡,一多半的原因就是宦官專權,閹黨們囂張到已經可以肆意主宰皇帝生死的地步,所以革了唐朝命的朱溫上臺後,將宦官殺得一乾二淨。

宦官干政本來已經成為歷史了,但李存勖似乎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他當政短短數年,宦官又逐漸有了尾大不掉之勢。

李存勖貪圖享樂,疑間忠良,很多就是宦官們慫恿的結果,這幫人為了中飽私囊,憑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向臣僚們獅子大開口,稍有不滿就開始在李存勖耳邊煽風點火,耳根子軟又缺少判斷力的李存勖在他們的影響下沒少做糊塗事。

後唐莊宗李存勖:戰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遺憾,一聲嘆息

無良宦官

荊南節度使高季昌入京謁見李存勖,帶了很多金銀珠寶以備打點,宦官們把他當成了肥羊使勁宰,奈何僧多粥少,有人就不滿意了。

當高季昌獲准離京之後,這些人一再告訴李存勖切不可放虎歸山,應該先下手為強,李存勖果真派人追殺過去,要不是高季昌跑得快,回程路就真成黃泉路了。

李存勖貴為一國之君,如此出爾反爾,朝令夕改,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結語

伶人、劉後、宦官,猶如三駕馬車,載著李存勖在窮途末路上徹夜狂奔,糊塗的李存勖非但沒有察覺,反而顛顛地麻醉著自己,欣賞著嗜血殘陽的風景。

一系列自掘墳墓的騷操作,使得李存勖前半輩子積累起來的英明果決的形象在天下軍民心目中迅速化為烏有,為了滿足私慾橫徵暴斂導致民怨四起,因為濫行分封賞罰不均又導致將士離心,李存勖最終把自己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終於,掘墓人出現了——李嗣源,李存勖的義兄、曾經的左膀右臂,因為屢受猜忌被排擠出外,最終迫不得已從率軍平叛變成了率軍反叛。

直到此時,李存勖才發現,他無比信賴的伶友、宦官、甚至是皇后,都成了鏡中花月,跑得比他還快。

公元926年5月,孤家寡人李存勖不得不親自上陣前去平叛,想不到半路上連近衛親軍都發動叛變,亂兵之中,眾叛親離的李存勖臉部中箭,飲漿而亡,作為一個帝王,壯盛之年而沒,時年四十一歲。

僅剩的親隨把屋簷下各式各樣的樂器胡亂堆蓋在李存勖身上,一把火點著,這位荒誕的“李天下”,在絲竹弦琵“噼裡啪啦”的奏鳴中,化為灰燼。

從軍事戰神到政治瘟神,從智勇進取到庸劣紈絝,判若兩人的前後半生,是他自導自演的一場噩夢,如夢如夢,和淚相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