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庄宗李存勖:战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遗憾,一声叹息

前言

公元908年初,唐末的两大枭雄之一——五十三岁的晋王李克用病倒了。

由于长期的军务操劳,再加上一直被另一枭雄——“大魔头”朱温压制,身体、心理的双重压力下,最终忧愤难平,一病不起。

临终前,在众臣的注视下,李克用把长子李存勖叫到身前,心有不甘地从箭囊中取出三支箭,颤巍巍地交到李存勖手上,满怀希冀地盯着儿子,咬碎钢牙:“为父这三支箭,一支扫灭幽燕,一支驱逐契丹,最后一支,给我踏平朱梁!”说罢,气绝身亡。

后唐庄宗李存勖:战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遗憾,一声叹息

李克用临终遗嘱(剧照)

李存勖含泪叩拜,一句一句默念完父亲的遗嘱,从此正式继承李克用的衣钵,成为父亲麾下千军万马的新主人。

天下臣民、诸路群雄,不管是自己人还是对手,大家都满怀好奇,带着疑虑的眼神打量着这位新兵蛋子——新任晋王,英雄还是狗熊,拭目而待。

李存勖踌躇满志,目光坚定,人生战场,正式开启!

这一年,他二十三岁。


潞州战场一鸣惊人

李克用的死,客观地说,一多半是因为潞州之围。

潞州作为河东屏障,对于李克用的河东根据地至关重要,作为对手,朱温自然也很清楚潞州的重要性,所以,他的梁军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动用巨大人力物力,在潞州城外广筑垒、深挖壕,硬生生把潞州变成一座孤岛,也要断绝城内外的一切联系,发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潞州守将李嗣昭拼死力守,苦苦支撑了将近一年,在这一年里,李克用心急如焚,数次派遣大帅周德威前往救援,但每次都徒劳而返,最终气血攻心而亡。

不夸张地说,潞州,就是李克用的催命符。

李存勖掌权后迅速稳定住内部局势,在以雷霆手段铲除异己,确立自己的权威后,立即下令周德威率军回师晋阳,一是为了摸清情况,二是为了收服军心,一切搞定之后厉兵秣马,待剑出鞘。

在朱温眼里,李存勖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他根本想象不到,这个娃娃是个怎样的狠角色。

李存勖憋足了劲,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李克用的儿子不是吃素的!

后唐庄宗李存勖:战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遗憾,一声叹息

大军出征

公元908年四月,李存勖平地一声惊雷,突然宣布领精兵出征,他告诉将军们:朱温这个老狐狸欺我年少,认为我不会打仗,必定松懈,如果我们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潞州之围必定迎刃而解。

将军们躁动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少主竟然有这样的谋略,所有人惊讶之余,一致认同。

李存勖当即沙场点兵,安排妥当,亲率大军迅速开往潞州。

当部队星夜兼程行进到距离潞州只有十多里路的三垂冈时,天色已晚,林中渐有雾气,李存勖见状,立即下令停军,部队埋锅造饭。

将士们饱餐一顿后稍事休整,等到黎明时分,大雾满天,咫尺之外,人莫能识,李存勖命令大家偃旗息鼓,人马衔枚疾进,神不知鬼不觉逼近潞州城外的梁军军营。

突然间,喊杀声此起彼伏,很多梁军还没来得及从被窝里爬出来,就已经被从天而降的晋军送去了阎王殿。

晋军将士们手执火把,一边奋勇拼杀,一边放火焚寨,梁军营盘顿时烽烟四起,成为火海。

后唐庄宗李存勖:战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遗憾,一声叹息

梁营一片火海

在漫天的火光中,梁军尸横遍野,晋军士气大振,越杀越勇,梁军将不识兵,兵中无将,犹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兵败如山倒。

潞州一战,梁军大败,死伤数以万计,晋军一路势如破竹,成功地将已经山穷水尽的潞州解围出来。

远在汴州的朱温听闻潞州大败,一屁股瘫坐在龙椅上,哀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于吾儿,豚犬耳!

鏖战胡柳坡,祸根初现

朱温识人的本事虽然有限,但毕竟不是一无是处,李存勖是不是不世出的人才暂且不说,他自己的儿子是酒囊饭袋却是板上钉钉。

这位年老智昏的“五代第一恶人”因为大搞权色交易,导致分封不均,被次子朱友珪弑杀,然后诸子内乱,一向人缘颇佳的三子朱友贞灭杀二哥后夺得权位。

可惜,有人缘并不等于有能力,朱温打下的后梁江山在资质平庸的朱友贞手里逐渐江河日下,优势不再。

公元918年八月,已经在梁晋争霸中取得局部优势的李存勖起兵十万,深入梁境,意欲对梁军展开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与他对阵的梁军名将贺瑰深知李存勖的厉害,所以发明了一种乌龟战法,专门对付晋军。

所谓的乌龟战法,其实就是闭门不出,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任凭你谩骂挑衅,我自岿然不动,这种耗法,对于劳师远征的李存勖来说非常不利。

李存勖是个急性子,架不住这种乌龟战法的折磨,不顾众将的再三劝阻,只带着百十号亲骑兵,就亲自跑到阵前去骂战。

后唐庄宗李存勖:战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遗憾,一声叹息

不顾劝阻,出营骂战

贺瑰一看,这送上来的肥肉哪能便宜别人,于是悄悄传令,三千精骑整装待发,然后突然打开营门,直扑轻敌的李存勖。

李存勖根本没有想到梁军会来这么一出,手下这百十号人,面对梁军三千精骑,根本毫无胜算,措手不及之余,只能硬着头皮挥枪在重围之中拼杀。好在大营的晋兵听到阵前的喊杀声,情知不妙,杀入重围,救出李存勖,否则,李存勖这一时之勇极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转眼间到了十二月,李存勖实在是耗不起了,他召集众将,信誓旦旦地对大家说:梁军主力现在都被我们吸引在这里,都城汴州一定空虚,我们不如转身杀往汴州,拿下朱友贞,大业何愁不定?

老帅周德威头一个反对,理由很简单:梁军士气正盛,贸然撤兵,不怕别人撵着屁股追么?

但李存勖主意已定,那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他铁了心要奔袭汴州,于是立即命令部队拔营启程。贺瑰一看李存勖调转枪头跑了,想都没想,跟在后面就追。

三天之后,贺瑰在胡柳坡撵上了李存勖,大战一触即发。

周德威建议李存勖按兵不动,既然梁军已经被调动出来,那就利用修筑好的营垒消耗梁军,待其疲惫之时举兵歼灭,李存勖血气方刚,不屑地喝止:你年纪大了,要是胆小,就到后面去!

周德威默默退下,李存勖让他带着辎重队伍先行,自己领兵断后,与梁军决战。

后唐庄宗李存勖:战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遗憾,一声叹息

身先士卒,领军冲锋

李存勖打起仗来不要命,领着队伍杀气腾腾冲向梁军,不成功便成仁,像把利刃插进梁军队伍,一度把梁军冲得七零八落,但是这种打法很容易陷入包围,被分割切断,前面的辎重队就是这样被梁军给消灭掉了,老将周德威也不幸阵亡在乱军之中。

血光飞溅中,李存勖率领的精兵被困在了一个土包之上,双方鏖战许久,都已精疲力尽,李存勖也深知身处险境,想要转败为胜只能拼死一搏,所以,他身先士卒,咬碎钢牙,带着心腹精骑返身从山坡上冲向已经身心俱疲的梁军。

晋兵们一看主子如此奋不顾身,也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猛虎下山,战场上大刀长槊,血光剑影,呐喊嘶鸣,不绝于耳。

一场恶战之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晋军最终惨胜,李存勖虽然自始至终勇敢无畏、冲锋陷阵,但他的急躁、自傲、刚愎自用,导致了二号人物周德威和数万将士殒命疆场,并因此元气大伤,无力再战,只能退军休整,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已然为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志得意满,奏响覆亡三部曲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东灭桀燕,北却契丹,尽取河北河中之地后,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后唐,并且一鼓作气,于当年末奇袭汴州,一举攻灭宿敌后梁,然后平蜀并岐,使得四方臣服,独霸天下,自唐之后,功业之盛无出其右。

不得不承认,李存勖太能打仗了,但问题是,他好像只能打仗!

盛极而衰,用来形容进入汴州城后的李存勖再恰当不过。

仿佛中了邪一样,他的人格、生活习惯在登顶天下之后迅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质变,往昔打天下时的英气和霸气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整日的花天酒地,纵情神色,原本一条康庄大道被他稀里糊涂地走成了死亡三部曲。

  • 第一步,带有李存勖鲜明的个人印记,那就是——伶人!确切地说,戏子!

李存勖从小精通音律,雅好词赋,这在武人当道的五代时期,绝对算得上是个另类的文艺青年。

按说作为兴趣爱好,这无可厚非,但痴迷到忘乎所以就说不过去了,他不但喜欢看戏,还老是涂脂抹粉亲自上台走穴,俨然一个戏曲发烧友,为此甚至可以不理朝政。

既然天子有这般爱好,那天底下的戏子们自然想破脑袋也要往李存勖的“戏曲同好会”里挤啊。戏子鱼龙混杂,但不学无术之人居多,李存勖却几乎不加甄别,一律优加恩宠,一时间,朝廷乌烟瘴气。

后唐庄宗李存勖:战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遗憾,一声叹息

登台戏子

最出名、最有权势的伶人景进,除了有副好嗓子,最大的本事就是巧言令色,搬弄是非,他平时从民间网罗些奇闻逸事,然后隔三差五跑到李存勖身边添油加醋。

李存勖非但不察,还把他引为心腹,甚至每次都屏退左右,让景进得以趁机大进谗言,干预朝政,搞得大臣人人自危,畏之如虎。

  • 第二步,更是出人意料——怕老婆!关键问题在于,这老婆还是个拖后腿的!

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原来只是李存勖母亲身边的一个丫鬟,因为有几分姿色,再加上能歌善舞,被李存勖相中后立为中宫之主,可这位刘皇后一无格局,二无气度,平生最爱敛财、胡闹。

偏偏,李存勖对她言听计从,宠爱无度,这对皇帝夫妇没事就喜欢跑到大臣家里开轰趴,简直活宝一对。

后唐庄宗李存勖:战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遗憾,一声叹息

荒唐帝后

刘皇后出身低微,又死要面子,为此不惜轰走自己的乡巴佬父亲,转身认朝中大臣作干爹,这种前所未有的荒唐怪事,李存勖竟然抱着看戏的态度哈哈大笑,还和刘皇后一起给人家祝寿,简直让天下人耻笑。

在李存勖一再的纵容和袒护下,刘皇后行事作风越来越大胆,卖官鬻爵,插手朝政不在话下,天下税赋,一半入国库,一半入后宫,甚至连股肱之臣郭崇韬,她也敢越过李存勖,矫诏弑杀,而“政治白痴”李存勖竟然不闻不问,一笑了之,真把治国当如儿戏了!

  • 第三步,就是死灰复燃的宦官

众所周知,唐朝之亡,一多半的原因就是宦官专权,阉党们嚣张到已经可以肆意主宰皇帝生死的地步,所以革了唐朝命的朱温上台后,将宦官杀得一干二净。

宦官干政本来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李存勖似乎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他当政短短数年,宦官又逐渐有了尾大不掉之势。

李存勖贪图享乐,疑间忠良,很多就是宦官们怂恿的结果,这帮人为了中饱私囊,凭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向臣僚们狮子大开口,稍有不满就开始在李存勖耳边煽风点火,耳根子软又缺少判断力的李存勖在他们的影响下没少做糊涂事。

后唐庄宗李存勖:战神?瘟神?一念之差,一世遗憾,一声叹息

无良宦官

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入京谒见李存勖,带了很多金银珠宝以备打点,宦官们把他当成了肥羊使劲宰,奈何僧多粥少,有人就不满意了。

当高季昌获准离京之后,这些人一再告诉李存勖切不可放虎归山,应该先下手为强,李存勖果真派人追杀过去,要不是高季昌跑得快,回程路就真成黄泉路了。

李存勖贵为一国之君,如此出尔反尔,朝令夕改,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结语

伶人、刘后、宦官,犹如三驾马车,载着李存勖在穷途末路上彻夜狂奔,糊涂的李存勖非但没有察觉,反而颠颠地麻醉着自己,欣赏着嗜血残阳的风景。

一系列自掘坟墓的骚操作,使得李存勖前半辈子积累起来的英明果决的形象在天下军民心目中迅速化为乌有,为了满足私欲横征暴敛导致民怨四起,因为滥行分封赏罚不均又导致将士离心,李存勖最终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终于,掘墓人出现了——李嗣源,李存勖的义兄、曾经的左膀右臂,因为屡受猜忌被排挤出外,最终迫不得已从率军平叛变成了率军反叛。

直到此时,李存勖才发现,他无比信赖的伶友、宦官、甚至是皇后,都成了镜中花月,跑得比他还快。

公元926年5月,孤家寡人李存勖不得不亲自上阵前去平叛,想不到半路上连近卫亲军都发动叛变,乱兵之中,众叛亲离的李存勖脸部中箭,饮浆而亡,作为一个帝王,壮盛之年而没,时年四十一岁。

仅剩的亲随把屋檐下各式各样的乐器胡乱堆盖在李存勖身上,一把火点着,这位荒诞的“李天下”,在丝竹弦琵“噼里啪啦”的奏鸣中,化为灰烬。

从军事战神到政治瘟神,从智勇进取到庸劣纨绔,判若两人的前后半生,是他自导自演的一场噩梦,如梦如梦,和泪相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