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为故乡点赞


第一次为故乡点赞


离开故乡二十多年了,也好多年没回去了,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无从落笔,从小到大,故乡在封闭和落后中的封建愚昧深深地刻在我心中,以致从我懂事起的惆怅到读了很多书时就只有一个意念:逃出这个鬼地方!不是因为落后贫穷,而是当地的陈旧观念与几千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日子”让我万分恐惧。

要说故乡,那也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人文地理目的地,举世闻名的壶口瀑布,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女娲伏羲的故事就发生于斯,抗战时期,第二战区与八路军的故事广为传颂,再追溯到金代冯延登元好问,可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第一次为故乡点赞


而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就是靠天吃饭的国家级贫困县,物产虽然丰富但总是贫穷落后,人民勤劳苦干却也经常青黄不接,从我记忆起,出门打工,远涉他乡就是“活命”的优秀表现。

第一次为故乡点赞


1992年,时任县委书记任俊发,县长李苏河决定依靠当地温差条件气候和黄土高坡的土质优势启动大面积苹果种植,这是故乡走向致富的开篇,而当时因为特产没有品牌,生产出来的苹果大多无人问津,果农苹果丰收却无法销售出去,烂在地里或者卖给加工厂,收效甚微。

第一次为故乡点赞


1997年,时任县委书记陈宝堂,策划了柯受良飞跃壶口的品牌活动,使得故乡一夜成名,随之而来的壶口苹果成为中国农产品优质品牌等诸多喜讯,这个不到十万人的小县城沸腾了,从此,吉县苹果走向世界,成为畅销水果。


这些年,故乡富裕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致富后的精神生活也逐步提高,渴望和城里人一样生活,首先得要有文化,从最初物质追求到精神生活的开化,人们懂得了真正的生活是要向着什么方向走下去,于是,重视教育,崇尚知识成为了故乡脱贫后的不二追求。从60后70后的我们,上个中专大学都成为方圆几十里的新闻,到现在80后90后硕士博士都已经是家常闲话了,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农民精神生活的极大提高,从物质攀比逐渐走向奉献的精神提升。

第一次为故乡点赞


2020年2月7日上午,故乡脱贫果农自发发起捐赠吉县苹果,支援武汉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载满吉县脱贫果农爱心的货车马不停蹄地奔赴武汉。这期间,各乡各村自发捐献的钱款也已到位,全县人民尽自己所能援助武汉抗疫。

第一次为故乡点赞


一个刚刚脱贫的穷乡僻壤,民风淳朴,可贵的是,他们懂得了社会责任才会让富裕得以真正的精神传承,他们起早贪黑,累弯了腰,十指如树枝,肤色如树皮,每一分钱的收入都得重复劳动几十次,加之每年都旱涝不均,几乎是在用生命种植,一年到头,除了套袋,除草,雇工(收获季节,必须花高价雇人抢收,不然都掉地上烂掉了)等投资,所剩不多,但不管怎么说,总比二十多年前刀耕火种食不果腹要强很多了,人们知足,也很快乐!

第一次为故乡点赞


随着高速公路的打通,高铁开通,机场扩建,国家级大工程—黄河中游古贤大坝也在筹备中……故乡的前景越来越好,我想,再过些年,等我退休了,再回故乡时,当年的愤懑,泪眼和惆怅,定会随着滔滔黄河水,悠悠高原风飘散,代之而来的,恐怕就是太行吕梁颂,雁门娘子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