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巴精神,科比自传


曼巴精神,科比自传

科比

兄弟张森买了本《曼巴精神 科比自传》,兴冲冲地跑到我房间对我说,这本书真不错,我刚看完,也拿给你看看。

他知道我最喜欢的NBA球星就是科比,这么多年从未改变,虽然我知道,还有一个叫乔丹的人也很厉害,但是我还是更喜欢科比,因为我的青春有幸路过了科比的黄金时代。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便完全沉浸在了科比的篮球世界中,我用一整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记载着科比心路历程的书籍,感慨万分。

我问张森,看完这本书你有什么感受。这么多年我和张森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在读完同一本书或是看完同一部电影之后便在一起分享一下各自的感受。

张森第一句话便说:“我读了很多名人自传,我觉得这些伟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工作的时间特别多,睡觉的时间特别少,我们成不了伟人是不是就是因为我们觉太多了。”

张森的话让我突然想起了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关于科比的那个采访,当记者问科比:“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

科比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记者摇摇头:“不知道,那你说说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究竟什么样儿?”

科比挠挠头,说:“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

说到这科比笑了,“究竟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但这没有关系,你说是吗?每天洛杉矶早上四点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一天过去了,洛杉矶的黑暗没有丝毫改变;两天过去了,黑暗依然没有半点改变;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早上四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曼巴精神,科比自传


科比的话曾激励无数年轻人热血沸腾,或许这就是曼巴精神,什么是曼巴精神?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有个绰号叫“黑曼巴”,那是非洲草原上毒性最烈的一种蛇,而科比的精神,也被称为“曼巴精神”,“永不言弃”是科比自己给予这种精神的定义。总的来说,曼巴精神,就是从不退却,从不放弃,从不逃遁,忍辱负重,在困难中创造奇迹。因此科比自己的解读是:passionate、obsessive、relentless、resilient、fearless,热情,执着,严厉,回击和无惧,这五个关键词就是曼巴精神的内涵所在。

科比在书中写到:开始,“曼巴精神”只是我在推特上发起的一个话题标签,它激励人心,饱含智慧,令人过目难忘。但随后它从那里流行开来,开始有了更多象征意义。

“曼巴精神”是一种思维模式,它不在于寻求结果而在于如何做才能取得结果,在于从现实到目标的这个过程。它是一段旅程、一种方法、一种生活方式。我真心认为,在所有努力之中,拥有这种心态最为重要。

每当我听到有人提起“曼巴精神”,无论他是一位精英大学球员、一位NBA球星,还是一位《财富》500强公司的CEO,我都感到意义非凡。每当有人谈到他们从“曼巴精神”中获得了激励,我都会觉得所有的辛勤工作、所有的汗水、所有的凌晨3:00早起没有白费。这正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书中的每一页都饱含着我的经验教训,不仅仅关于篮球更关于“曼巴精神”。

通过科比的自述,再加上NBA球员的正常训练规定,总结来说,科比是在凌晨3点起床,4点开始训练,一天四次训练四次休息空当,4点不止是一个训练开始的时间,而是在于要求一整天都要围绕在训练、休息恢复循环这两件事情上,而科比表示自己天天如此。

成功绝非偶然,科比的成就也绝非巧合。

一位网友这样评价科比,一个球员,两件球衣退役,生了三个女儿,凌晨四点训练,五座总冠军。

我是在高中时期开始知道并喜欢上科比的,那时的他已经是拥有三座总冠军的超级球星,在学校,每当谈起篮球,科比总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很多篮球爱好者每天都会津津乐道自己喜欢的球星,无疑,科比的粉丝是最多的。

我是众多科密中的一个,也曾多次在篮球场浑汗如雨模仿科比的动作,记得高一时,学校举行三对三篮球赛,每个班级出三人比赛,我们班有两个一米八五以上、打篮球特别好的人,再加上我这个一米七多点的小个子,组成了两个中锋一个后卫的团队,经过一周时间的轮番交战,我们终于闯进了总决赛。

记得在总决赛的赛场上,人人都倍感压力,紧张感束缚着手感,无论是队友还是对手,大家的投球命中率都大不如以前,我也连续几次投篮都没有命中,用篮球比赛的专业术语就是疯狂打铁。不过在几经尝试之后,大家逐渐找回了手感,但比分却一直咬得很紧。最后时刻,我们班差一分,当我把球传给大个后,大个持球杀到禁区,就在最后出手的那一刻,哨音响了,虽然球应声入网,但是无奈时间已经结束,进球无效。

本以为我们可以拿总冠军的,可无情的比赛浇灭了我们对冠军的渴望,就在输球的一瞬间,感到眼前一片黑白世界,突然理解了科比为什么最不愿接受的就是输球的结局,那种努力后的失落,那种天不遂人愿的遭遇,那种无可奈何的心境,一切都那样真真切切,心如刀绞。

那是我第一次踏上比赛场地,赢了很多个对手,却输了最后的冠军。

后来我无数次地自责自己的几次投篮失误,如果能多命中一球,我们就可以带走胜利,可最后的我连投篮的勇气都没有了。


曼巴精神,科比自传


科比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宁愿30投0中,也不愿意9投0中。”

这句话是在一次篮网对阵热火的比赛后,科比所发出的。当时,篮网的明星后卫德隆·威廉姆斯发挥糟糕,全场9投0中,科比便就此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句话也引起了外界的一片讨论,褒贬不一。黑科比的人,都纷纷拿这句话来说事,“若不是科铁王打不进还一直要瞎扔,湖人也不会打得这么累!”,“钢铁大师的自我修养。”;但是赞同他的人觉得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你可以暂时的发挥不好,但是永远不要失去投篮的信心,也正是这种好胜、不服输的精神,才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黑曼巴。

那时的我,把赢走冠军的三个人视为了我的目标,总想在篮球场上打败他们,于是每当有机会接触篮球的时候,我都会刻意练习更多的篮球技能,而每当遇到他们三人中的一个,我都会刻意去与他对决,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我的对手并非他们中的一个,而是我自己。

科比从小就有个坚定的信念,“只要努力去做,一切皆有可能。”科比也曾说过自己童年时打球失败的往事,感谢父亲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信心。科比称,输赢过程都一样,但最难的是面对失败,因为害怕重新开始……

很多年后,我才化解了高中那次篮球失利的阴影。

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你应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要比谁更厉害。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如此,你所有的付出才不会显得疲劳和无聊。

就像科比在书中写的那样:我完全感受不到外界压力。我知道自己想要完成什么,以及要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于是我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坚信它终将带来回报。此外,其他任何人对我的期望再怎么高,也高不过我对自己的期望。

“其他任何人对我的期望再怎么高,也高不过我对自己的期望。”这句话特别触动我,我觉得科比不止是一个篮球运动员,还是一个思想家,因为不到一定的境界还真说不出这样的话。

真是“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


曼巴精神,科比自传


在这本书的后半篇幅,科比记载了很多他的队友和对手,记得那天我一页页翻着书对张森说:“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

张森问:“什么意思?”

我说:“一个人的底牌便是他的好友,这就是所谓的软实力,他的朋友越厉害,他的底牌就越强大。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性格脾气相投的人,往往容易走到一起,成为朋友,所以你只要看看他身边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就能大体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看到了他的底牌。你看看科比的好友都是谁,有迈克尔·乔丹、保罗·加索尔、菲尔·杰克逊等等,有队友也有教练,这些人在一定意义上组成了科比的底牌。”

张森问:“那他的对手呢?”

我说:“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即他在和什么人竞争,草根和草根竞争,富商和富商竞争,他要是有能力抗衡强大的对手的话,这个人也没表面上那么简单。看看在科比的笔下,他的对手都有谁,艾佛森、麦迪、奥拉朱旺、卡特、邓肯、皮尔斯、雷·阿伦、安东尼、韦德、詹姆斯、哈登、杜兰特、威斯布鲁克、巴蒂尔、以及后来的库里等。这些响当当的人物,每一个人都如雷贯耳,每一个人都曾在NBA赛场上叱咤风云,正因为这些对手,成就了现在的科比。现实生活中也往往如此,那就是门当户对,富人往往和富人玩到一块儿,穷人往往跟穷人在一起,所以你只要看看他的对手是什么样的身价,就能知道他是怎样的身价了。”

科比的伟大毋庸置疑,他留给我的不仅是青春的回忆,还有最重要的曼巴精神。

2016年4月14日,科比正式结束了他20年的职业生涯。从第1分到第33643分,他用20年的时间诠释了何为伟大,2017年12月19日,他的8号和24号球衣将同时挂在斯台普斯球馆(湖人队主场)上空,一个时代就此结束。

13:02,科比最后发言。

他平和地讲述着生活,篮球,虽然他的泪花也会在眼眶里打转,但他真的可以坦然接受这一切了,科比说“球衣本身只是一件球衣,但球衣背后的精神是值得铭记的。”

电视前的我很清楚的知道,过了今天,NBA赛场上就再无科比了。那一刻,我发了一条微博:从此心中只有篮球,再无NBA。

对科比的热爱,深入骨髓,即使日后联盟再出现第二个科比,那我也没有第二个青春去追了,因为科比代表着我的青春。当我老的时候,我会告诉我的孩子,在我看NBA的时候,有个无所不能的男人,他叫科比·布莱恩特。我不会说乔丹有多么多么厉害,因为在我这个时代,能统治整个联盟的,只有科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