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各自为战

1、


3月的最后一天,意大利的确诊病例突破10万,彭博的一篇报道援引该国紧急事务委员会头头的话说,意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是确诊数据的10倍。这意味着百万之巨的感染人口,同时也意味着其时逾11%的死亡率是高估状态。与一些国家比如韩、德人群进行大规模检测不同,意大利不对未出现症状者进行检测,但会去检测未确诊的死亡案例,确诊后会统计在死亡人数里面。最严重的伦巴第大区死亡率高达18.2%,检测阳性率达30%以上。想象一出门,目之所及3个人左右就有1个被感染,被感染的人会有18%的概率去世,人口流动未控制前病毒已自然传播开来,然后遭遇医疗资源不足时惨烈至此。很遗憾人类现在来不及为一个个逝去的生命哀悼,而不得不忙着统计数据,研究拐点的迹象。目前从日新增和日死亡数看,美英仍未趋稳,并且世界普遍担心医疗资源更弱的第三世界会面临什么。


请别各自为战


2、


在公共危机面前 ,民间对加强公权力的期待成为跨越制度的共有现象。


这边厢爱国热情高涨,记录负面的文字是与此相违背的,何况人还越战越勇,简直不像话。反对的意见指向两个方向,哪怕你在疫城生活,你只是听这个说听那个说,道听途说,与造谣何异?另一个方向认为,此时此刻,与国家站在一起面对不怀好意的外敌是公民的义务,然而偏偏有人为了一己名利,只捡坏的说,好的不说。这是不是等于说,你只要有一点不确切你就讲得不对,居心何在嘛;讲得对,现在也不该讲,不然就是千古罪人?


那边厢,不管它们本国抗疫到底做得怎样,本国内分歧声音大小几何,整体而言,无论是川普还是安倍晋三还是文在寅甚至是鲍里斯,他们的支持率都在疫情期间明显上扬。在公共危机面前,当个体的渺小感突显时,会寻求什么呢?如张医生所言,全球疫情控制不取决于做得好的国家,而取决于做得差的国家,只要有一个还在变差,事情就还没有结束。个体能不能安然度过疫情危机也是如此,并不取决于自己做得有多好,而取决于别人有没有做好,只要每日仍有新增,自己出门便不得安全。要管好别人当然没法靠自己,至少有一部分对安全性、确定性的需求,落到了对公权力的期望上。当然对病毒的敌人化叙事也无形中加强了这一点。


己方的集体凝聚力相对应的,是敌方的可恶。除了病毒这个外敌外,人类内部的敌我之分也随着疫情的全球扩散而严峻起来。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或许加剧了这个现象,却不是这个现象的肇始者,事实上疫情加剧了很多东西,而几乎不是所有这些东西的肇始者。是的,人类自己的问题,别想把锅甩到瘟疫上。


美前财长四年前出版的 Deal with China 便提到,那个时候的十多年前,他因为更积极推动合作而会被质疑为某种背叛。不管是各国的民粹化还是全球的经济增长瓶颈,显然被疫情加速了、催化了,却并不始于疫情。


3、


疫情也放大了微观个体的具体遭遇。当隔离在家的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延长时,更可能发生的情形是,感情好的更好了,感情差的更差了,而不是反过来。那么家暴的呢?


国内疫情仍严峻时,有一天看到一个贴子,网友听到附近不知哪户人家传来的疑似家暴声,担心家暴会否在居家隔离期间加重。后面似乎并未看到相关的报道,直到前两天看到NYT那篇“亲密恐怖主义”时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全球范围内,家暴的确在疫情期间明显增加。


报道中,社会学家玛丽安·赫斯特表明,只要是在诸如圣诞节或暑假这种家庭成员在一起的时间变多时,家暴都会增加,疫情期间几乎一定会。报道援引了中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各国相关求助热线同比增长的数据以及个案的描述,证明了社会学家的洞察力。有一个章节的小标题叫“无处可逃”,如果家是让一个人最感到恐惧的地方,还能去哪里呢?让人窒息。


4、


这世上,也许杀人仍有某些时候存在道义的可能性,但性侵,与性相关的暴力,任何时候都不存在任何正当性。这是一个叫Daniel Sloss的90后喜剧演员在一场脱口秀中所说的话。


多年前看过一个数据,差不多10个女生中,就有一个女生在未成年前遭受过性暴力,并且绝大部分来自于认识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年龄段的女生们在评论中一条条补充着发生在各自身上的故事,很多人小到案发当时并不清楚那是什么事情,甚至是由父母亲自把自己交给那个“叔叔”照看一下。


深大传播学院曾经有一个叫《风吹菩提》的毕设影视作品,讲的是其中一个师妹作为移二代在深圳的成长故事。里面有一段让人心碎,有一天她母亲不在家,她父亲刚好带一个朋友回来喝酒聊天。她父亲喝醉后回房睡觉,那个她叫叔叔的人在她房间强奸了她。影片拍得很柔和,记得有风吹过菩提、吹过巨大佛像的画面,观影者却始终笼罩在绝望中。


Daniel在那场脱口秀中提到的强奸案例来自他的女性好朋友。有一天他们俩一起吃饭,碰到他在另一个圈子的朋友,便互相介绍认识,稍晚他先行回家,几天后再见那女生,问她可玩得开心,她告诉他她那天晚上被他的朋友强奸了。那个他认识了八年的至交好友。


Daniel和他那位勇敢的女生朋友,竟然通过幽默完成了深刻的反思。如果你因为气不过把他打一顿,接下来那个施害者便成了受害者。这如此荒谬又如此常见,乃至近期在网上引起很大关注的烟台性侵养女案也有这么一个细节,警察竟然告诉受害者,因为你反击了,那便成了互殴。难以想象,一个受害者是怎样经历这一波波的二次伤害。Daniel引用的数据足以让女性在养育面前望而怯步:全世界97%的性犯罪者从未坐过一天牢。他这场脱口秀最终呼吁所有男性参与进来帮助女性,因为女性每一天都在努力避免被强奸,男性只要不去强奸远远不能够使世界变得更好。一个人会是强奸犯是否毫无迹象可寻?当然不,当Daniel回忆那个朋友时,有很多不是那么妥当的细节都漂浮出来。


但让我感到不是那么乐观的是,是的,Daniel如果早些注意到一些细节,他不会让他的女性朋友单独留下,他或许阻止了这一场强奸,但其它的呢?他有提到那个朋友并不是初犯,他仍然活着,仍然酗酒抽大烟,不曾坐过一天牢,甚至,他现在控诉Daniel和他的女性朋友诽谤他。让我在这些冰山一角的案例中很难摆脱绝望感的是,性侵施害者既很少受到惩罚,也很少会痛苦、会反思、会悔改,不,他们逍遥于他们的逍遥法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