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糟糕的育兒建議真相扎心:父母"看不見"的孩子,到底有多委屈?

最糟糕的育兒建議真相扎心:父母

圖|網絡

作者|西涼

前段時間,看了這樣一條微博:

你認為上一輩最糟糕的育兒建議是什麼?

最糟糕的育兒建議真相扎心:父母

說實話,其中這兩條無疑是最傷人的。

"你媽媽不要你了"。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看看你連人家手指頭都比不上。"

底下的評論置頂較高的是,除了最後一條其他都有。

有人補充,你不聽話,警察叔叔就會把你抓走。

還有人說,考第一第二從類沒有被表揚過,但只要一沒考好,肯定是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

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孩子越哭越不能哄,否則就是給孩子慣毛病;孩子不聽話就必須要教訓,否則無法無天;孩子表現好了更不能表揚,否則孩子的尾巴要翹上天了。

就是這樣,很多父母為了孩子能夠儘早的獨立起來,面對孩子需求的時候,他們選擇了看不見。

他們寧願孩子在小小的年紀戰戰兢兢,不知所措,也不願意給孩子以「共情」。

殊不知,共情力才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而那些不被父母看見的孩子,真的很委屈。

最糟糕的育兒建議真相扎心:父母

圖|網絡

01

「你以為警察叔叔來了,就能給你撐腰?!」

家住江蘇南京的一位父親憤怒的說道。

原來,這位父親11歲的兒子,因玩遊戲充值一萬七錢塊。父親知道後,一氣之下暴揍了"熊孩子"一頓。

沒想到,兒子不服氣,報警讓警察來主持公道。這才發生了文章前面的那一幕。據兒子說,因為自己沒寫作業,玩遊戲,父親先是摔了手機,隨後又動了手。

可在父親看來,卻是因為孩子玩遊戲充錢。

父親說,"我還要打你,我還要教訓你。"

隨後,他解釋道,三年的時間,孩子一個遊戲賬號充值了一萬七。說著,這位父親又氣呼呼的用東西砸了兒子一下,"衝那麼多錢,你家有礦啊?"

兒子很委屈的吼道,"錢是媽媽給的壓歲錢。"

視頻一出,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值得注意的是,評論區一水的支持父親打孩子。並說,這樣的孩子就應該使勁打,不打將來就得揍你(父母)了。

孩子沉迷於遊戲固然是不對的,可就這件事來說,我並不贊同父親的做法。

錢是媽媽給的,還是孩子的壓歲錢。在孩子心裡,我的錢我可以自由支配,充值遊戲還是買玩具,我自己說了算。

但在父親看來,花錢充值打遊戲就是不對。

孩子一直認為父親打自己,是因為自己沒寫作業。父親一直強調孩子打遊戲還充了那麼多錢。

發現什麼了嗎?

這兩個人一直在兩個頻道對話,所以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一個靠打控制對方,一個選擇報警主持公道。

客體關係心理學大師溫尼科特跟蹤研究過6萬對母嬰關係,他說,不存在嬰兒,只存在母嬰。也就是親子關係。

所以,想要孩子聽自己的,父母得先聽見孩子的聲音;想要孩子看見父母,父母首先得看見孩子。

兩個人只有在同一個通道里,陽光和黑暗才能彼此與共。

只可惜很多人都沒有這種意識,他們始終抱著"改正"孩子的心態,對待孩子,而不是愛孩子。

最糟糕的育兒建議真相扎心:父母

圖|網絡

02

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6歲的小女孩丫丫,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採了一把野花。但因為野花的根莖有白色的汁液,花朵也會掉下紅紅的顏色,所以丫丫的手和衣服都弄髒了。

尤其是那條幹淨的藍裙子,被野花弄得紫一塊、白一塊的。丫丫知道媽媽會不高興,就使勁地用小手拍,可沒想到越拍越髒。

回到家後,她無比殷勤的把鮮花送給了媽媽,希望媽媽看見漂亮的野花能夠不責怪自己。沒想到,媽媽接過野花的瞬間,笑臉就僵在臉上。

她怒吼道:"丫丫,你怎麼搞得,跟你說了多少遍了,還把衣服弄得髒兮兮的。採這些爛花爛草幹什麼?!"

說著,媽媽就把手中的野花扔了出去。

然後脫下丫丫的裙子,意味深長的教育丫丫,女孩子要乾淨、要整潔,不能弄髒了衣服,也不要去採摘廉價的野花。

女孩應該矜持、優雅、得體,要拿著花店裡名貴的手捧花,而不是隨處可見的野花。

在母親心裡,女孩子只能做對且高貴的事情,這樣方顯一個人的氣質。可從未想過,丫丫的內心渴望什麼。

李雪的《母嬰關係決定孩子的一切關係》一書中寫道:

假如我的腦袋裡充斥著為對方好而要改正他的念頭,我已經看不到他了,我看到的只是自己頭腦中的妄想,不會對對方有真正的幫助。

然而,命運好像開了個玩笑似的。退了休的媽媽,變得非常喜歡路邊的花花草草,經常給丫丫拍照、錄視頻看。

一天,媽媽拍了丫丫小時候採過的野花,併發了一條語音,"丫丫,記得嗎?你小時候最喜歡的花了。每次採完弄得滿身的顏色。"

丫丫說,"看到那張照片和語音的時候,我感到了莫名的噁心和恐懼。我知道母親一個人生活不易,我想盡力的善待她,但那不是愛。"

每一次媽媽向丫丫表達愛意,她都會刻意的躲閃。她已經不需要媽媽愛了,她也無法愛媽媽。

愛是迴流澆灌的模式。

父母從未以共情和愛,澆灌過孩子;孩子也無法用共情與愛回應父母。

小時候不被父母看見,長大後便不願意看見父母;小時候的我要的親密你給不了,長大後你要的親密,我也不想給。

我的喜悅你無法分享,你的孤獨我也不想承擔。

最糟糕的育兒建議真相扎心:父母

圖|網絡

03

很多人說,父母傾其一生,卻養育不出感恩的孩子,這是中國父母的悲哀。

但其實,這所謂的養育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並非孩子真正的需求。因為父母從不願看到真正的孩子。

父母為之傾其心血的,不過是自己心裡幻想的"完美"標準化寶寶,而不是孩子本身。

爆款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句話說得好,"你是靈珠,肩負斬妖除魔的重任。"

即使所有人都認為孩子是混世魔王,需要被剷除、被修正的時候,李靖卻讓哪吒看到,你只是我的兒子。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魔王。

看見孩子、擁抱孩子、用愛澆灌孩子。

而不是不斷的否定他,打壓他,修正他,把孩子變成父母渴望的提線木偶。

心理學書上講過一個案例:

請不要評價我,甚至連建議都不要提,我只渴望你能聽到我、看到我、陪著我,我就能感受到溫暖在內心產生,我就會慢慢有力量去面對外部世界。

我以此作為結尾,與大家共勉。

希望在生活中,不做看不見孩子的父母、不做看不見伴侶的夫妻、不做看不見自己的假好人。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