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思鄉之情

這是我五年前秋天寫的日記。那天我給天津表妹的QQ裡發去了一些話語,一是我的年邁父母去那兒給她們添了不少麻煩,有點過意不去,二是對我父母的盡心照顧表示感謝!表妹很快就回話了,意思很客氣也很真誠.其中有一句話大家聽起來比較傷感,那就是我母親說這是最後一次回老家看看了,以後想回老家年齡已經不允許了.看到這句話我比表妹更有著同樣的感受.想著想著眼眶也慢慢溼潤了.

父母思鄉之情

我父母的老家在河北省的武術之鄉滄州,快解放的時候父親跟著資本家來到南京,後幾年父親把母親從滄州接到南京。我出生在南京,很小的時候就經常聽父母說老家的事情。有一件事情每次母親說起來總是那麼的愧疚,眼淚也總是隨著話語落下.

那是在我小的時候,家裡很困難,家裡六口人,父親一個人工作,母親打點零工,這些僅有的工資維持生活已經很難了,想要回老家去一趟那就更難了,一直到70年代初我大姐工作以後,母親才回老家看看我的姥姥姥爺,母親屈指一算整整十八個年頭啊!回家的時候連一件象樣的衣服都沒有帶給我姥姥,後來姥姥去世的時候母親才回老家送的。母親現在說起來總是一萬個不是,後悔萬分!總是含著眼淚說,嘮叨姥姥一天的福都沒有享到啊!

父母思鄉之情

到後來生活逐漸好起來了,母親就把我們不穿的舊衣服洗乾淨保存起來,大人的小孩的都有,棉的單的齊全,到回老家的時候,再帶點新的衣服一同帶回去,給老家的親人,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好多個。隨著改革開放到來,社會發展了,進步了,老家也走在了致富的前列。此時父母親的年齡也大了,老人更加懷念著老家。九十年代以後回家的次數多了,帶去的不是大包小包了,更多的是親情。

父母思鄉之情

那年春節的時候,父母親和我們又談起了想回自己的老家看看,同時和天津、黑龍江的姨娘說好一道回家,再聚首一次。在這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母親已經在老家住上了一個月有餘,天津的一大家子,表姐、表妹、表弟,還有老家的舅舅,弟妹忙活的不輕,我在這裡謝謝我的親戚們。其實父母親也不止一次的在我們面前說過,這次回家是最後一次了,以後想去也不行了。老人這個話從南京說到天津,說到滄州,從表妹的QQ裡又回到我的眼簾,我真的感到有太多的傷感。老人一生是那麼的不容易!老爸80多歲,老媽往80跑,一生的磨難,一生的坎坷。

父母思鄉之情

老人對他們的思鄉情、老家情我們應該是能理解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想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首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正是我父母親的回鄉的真實寫照。

好在,如今的生活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這個大家庭和睦可親,父母說起來這個大家庭總是樂呵呵的。幾次電話打到舅舅家問候,那邊的老人們總是笑聲滿堂。

父母的健康是我們兒女的福氣。我想,現在只要父母一聲召喚,《常回家看看》一定會唱得更嘹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