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漢服走在街上,有人怒氣衝衝對我喊日本人,就差扒我衣服了

說起我的漢服歷程,全因小時候看《三國演義》裡諸葛亮那一身飄逸的漢代服裝,而迷得不要不要的(那鵝毛扇除外),覺得要是能穿上那套衣服應該可以仙氣飄飄,帥氣撩人。為了實現這一裝B的夢想,自己參照著電視劇裡的樣式,

找服裝店做了自己第一套“漢服”,那時是2003年。

那時候我完全不知道漢服是個什麼概念。


我穿漢服走在街上,有人怒氣衝衝對我喊日本人,就差扒我衣服了


在往後的年份裡,由於興趣愛好的原因,我對歷史知識的攝入越來越深入,慢慢的理解了漢服這個概念,以及漢服這個詞背後那悠久的文化含義,以漢服意識的覺醒為節點劃分,這個時候是2006年。

在與志同道合的同袍們的交流當中,我入手了直裾、曲裾、圓領袍、襖裙、齊胸、襦裙等漢服制式。漢服也越來越被人所熟知,我很開心。


我穿漢服走在街上,有人怒氣衝衝對我喊日本人,就差扒我衣服了


​但是有一件事的發生,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2012年的夏季,我與漢服社的好友結伴同遊,前往湖南張家界與鳳凰古城遊玩,由於是歷史名城,穿上漢服遊玩自然必不可少。那時候我帶過去的是一套白色的直裾,我眾多漢服裡最貴的一套,記得是1200元大洋。

朋友穿的則是襖裙,她是個土豪,襖裙也是鼎鼎大名的一個商家所制,那時候不像現在是批量按碼製作。而是來料的量身定做。


我穿漢服走在街上,有人怒氣衝衝對我喊日本人,就差扒我衣服了


有一天,我們穿著走在街上,想去買當地有名的特產,是一種酒(具體叫啥我忘記了)。然後突然有個人,跑過來直瞪我,罵了一句:小日本人。

當時我就懵逼了。內心第一個蹦出來的想法不是罵回去,而是千萬別上來扒我衣服,這特麼就坑爹了。

然後才反應過來:額,這個人錯把漢服當和服了。


我穿漢服走在街上,有人怒氣衝衝對我喊日本人,就差扒我衣服了


那時候中日關係並不好,國內也一片反日聲,突然見到一個穿著疑似日本和服的人,跑過來吹鬍子瞪眼睛的,也確實蠻正常的。但讓我感覺傷心的是,他把自家的文化當成是別人家的正統。

那人:“你是不是日本人?”(語氣不善)

我:“啊?我不是。”

那人:“那你穿和服幹嘛。”

我:“emm…… ……這是漢服,漢族的民族服裝。”

好友:“這是漢服的一種,叫直裾,我這身叫襖裙。”

那人:“你這身我知道不是,不就是清朝女人的那身麼(指我好友),但你的(指我)怎麼看都是和服。”

我:“日本和服從源頭上講,是改自漢服的,韓國的韓服也一樣,所以從外形上看,跟漢服很像,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漢服是中國本土漢族的傳統服裝,不信您可以百度下查查看”

來回幾個回合切磋後,那人半信半疑地撇了撇我,再瞅了瞅我好友,最後才離開。


我穿漢服走在街上,有人怒氣衝衝對我喊日本人,就差扒我衣服了


我和好友也鬆了一口氣,因為就當時情況來看,要是他一激動,要上來扒衣服什麼的,真不好搞,而且那時候漢服知識普及率還不高,基本上除了“漢服圈”裡的人,沒人知道漢服是個什麼玩意,要是當場鬧來了圍觀群眾,那就真心太坑爹了。還好那個人除了語氣不善外,其他還算和善。

當時的情況,我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點點後怕。


我穿漢服走在街上,有人怒氣衝衝對我喊日本人,就差扒我衣服了


但現在漢服概念的傳播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遠遠超過了當時,漢服活動經過了10年的發展,漸漸為人所熟知,所接受,所推廣,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漢服當中來,充當傳統文化接力棒的隊員。

這是國力的提升,民族自信心的迴歸,不再迷戀歐美日韓,我們轉過身來重新審視自己,發現千年時光一路走來,其實有很多的輝煌可以被記起,被重提。

我們沒必要一直追逐著別人的腳步而忘了自己是誰,從何而來。華夏之所以是華夏,是因為有禮儀之道,服章之美,大國央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