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疫情”心理攻堅戰

《面對疫情,打贏心理攻堅戰》


週日,志願者的我,再一次來到"密切接觸人員"集中醫學觀察點,提供抗擊疫情心理援助服務。

我繼續熱情主動打電話去關心問候"密切接觸人員",幫助他們消除緊張焦慮情緒,幫助他們順利度過14天的隔離期。


打贏“疫情”心理攻堅戰

公益諮詢 有你也有我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因感冒導致焦慮的"疑病"案例。

第一次給R先生電話訪問時,電話那頭傳來的一聲"還行吧",讓志願者感受到了R先生情緒的低落。

志願者通過問候共情,與R先生建立良好的交流關係,R先生說道:"這兩天嗓子發炎、咳嗽,鼻子疼,有點感冒症狀"。自己因出差廣州,乘坐的航班上有國外回來的確診病例,且就在自己前排,還沒戴口罩,所以,現在自己有點擔心是不是傳染上了新冠肺炎。

志願者問道:"您的這些情況與工作人員反映過麼?"

R先生說:"我覺得,將這些信息發在微信大群裡也不合適吧。"

志願者首先理解並感受到了R先生的想法,對他能夠顧及他人感受的做法表示讚賞。在共情建立了良好關係的基礎上,志願者運用貝克和雷米認知療法的"提問和審查技術",幫助R先生髮現自己思維中不完全合理的地方,並能主動加以改變;鼓勵R先生說出自己的看法,並自己體驗和反省。

具體來說,通過不斷交流,R先生說:"自己這兩天要喝好多水…"。

志願者問道:"那原來呢?"

R先生想了一下說:"我原來就是這樣,喝水很厲害的。"

志願者問道:"這兩天生活有什麼不同麼?"

R先生說:"吃得菜鹹,嗓子不舒服"。

志願者:"那睡覺好麼?"

R先生:"前兩天睡覺著涼了",說到這裡,R先生似乎明白了,"我應該是睡覺著涼感冒了,嗓子好像是不習慣這裡的菜鹹的,其實喝水我一直很多的。""昨晚我吃了兩片藥,其實現在好多了"……聽得出來,R先生情緒放鬆多了。

隨後,志願者讓R先生放心,志願者會及時聯繫"密接點"工作人員,讓專業的醫生進一步關心他。

R先生表示感謝,並抱歉說,其實入住酒店時,工作人員已經將對接醫務人員的微信給他了,自己不舒服時一著急,反而忘了聯繫醫生,光顧自己焦慮了,幸虧志願者的提醒。

兩天後,志願者再次電話回訪,R先生狀態不錯,焦慮情緒已經緩解。他非常感謝工作人員的關心照顧。


打贏“疫情”心理攻堅戰

感謝幸福公益


附錄:

抗擊疫情

——諮詢師如何使用蘇格拉底式的提問

蘇格拉底式的提問,是使用提問進行的一種教育活動,它是一種非教導的會談,是建立在經驗引導基礎上的啟發式的教育。蘇格拉底式的提向,是認知治療中最迷人的部分。其幾種具體的提問方式如下。

第一種,概念澄清式的提問

通過攝入性談話,諮詢師發現了問題,因此要去進行概念澄清,這個提問可以是"你想通過你肯定被傳染了,這句話說明什麼呢?"或"你想表達的準確的意思是什麼呢?"通過提問,諮詢師準確把握求助者所使用的那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明確他所遇到的問題,內心感受,情感等等。這對於後續開展對他具體的心理幫助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種,探索假設的提向

通過提問,可以動搖求助者原有堅信的一些想法和信念,從而促進認知的改變。如有人說,"目前疫情太可怕了,一定會死很多人。"諮詢師通過提問與之探討,你是如何得出這些結論的?你的這些假設都是真實的嗎?或者,對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的假設存在的可能性嗎?通過這些提問,可以使其原有假設動搖,之後其認知,也就發生改變了。

第三種,探索證據的提問

通過提問,探索對某一件事情看似合理的解釋和充分的理由。如提問"你說這次疫情很嚴重,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因為新型病毒傳染,會有很多人得病,那麼傳染是一個充分的還是不充分的條件呢?有沒有不支持這說法的證據存在呢?"通過探討,可以得出新的結論,認知得以改變。

第四種,針對觀點和看法的提問

如"因為什麼你認為這樣的想法是最正確的?","從另外的角度看問題,那會是什麼結果呢?"通過提問幫助受干預人群明確其目前的想法,觀點,態度等,進而要做的一件事是評估這些想法產生的結果。諮詢師可以與之探討,"如果你這樣做,對你意味著什麼?""這樣的假設會產生什麼後果?""這樣的看法可能給你帶來什麼影響?"

通過探討,明確其產生的原因,認清自己堅持某些認知產生的後果及對自己的影響,最終認知得以改變。


打贏“疫情”心理攻堅戰

共同戰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