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榆生《词曲概论》——想要读词曲,一本“概论”帮你入门


吴小如先生在他的《古典诗文述略》中提到一个问题,私以为是这是关于所有古典文的首要问题,那就是

“我想读,我该怎么读?”

看起来这似乎不应该是个问题,但是试问,现在的人,如果没有古典诗词歌赋词曲的基础,谁会去尝试这样的阅读?不但是“云深不知处”,而且,这云里雾里的阅读让阅读趣味索然,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的爆文火遍全网,但是古典诗文却泛人问津的原因。因为前者大家都看得懂,而后者只能成为一部分人私密精神领域的享受。

然而,古典词曲、诗文对灵魂的滋养,不应该是属于少数人的“特权”,有心脱离碎片化阅读和易碎文字产品的读者,都可以成为它们的潜在滋养者,比起一上手就要读懂诗词歌赋进而与之共鸣,最初选择几本类似龙榆生先生的《词曲概论》这样概述、一览的书籍,更容易摸到门道。

龙榆生《词曲概论》——想要读词曲,一本“概论”帮你入门

《词曲概论》原是龙先生大学任教时的讲稿。既然说到讲稿,通俗性已在其中,更容易得到普及,但是同时也应该知晓,龙先生的学生已有古典文基础,所以说到这本《词曲概论》,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还是略显艰深。此书对普通读者而言,胜在博,胜在广

上编论源流


龙榆生《词曲概论》——想要读词曲,一本“概论”帮你入门

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论源流,词的特性及起源、发展、流变,并对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加以评价——对于初学者而言,“评价”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在《概论》中,龙先生作品和作家的选择都是有指向的,基本选择的是当时有影响,流芳后世的作品,看大家的解读,起码一开始这个基础打得就比较夯实,从大家的美学启示中如果有所收获,也更能引发自己对古典词曲的兴趣。当然,龙先生也以一些反面例子来分析价值不高、意义不远的词曲——尽管这些词曲在我这个读者看来,也还是水平较高的,但是切记词曲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不是无病呻吟,更加不是为了韵律而瞎凑,类似于我们今天写文章要讲主题,你的主题可以立意不高,但是一定要为主题服务,这也是“大家小书”中我读过的很多大家的共识。比如,龙先生对温庭筠的评价不高——词到了晚唐,已经是普遍发展起来了。可惜那些有才能的诗人,不肯向群众学习,改用这种新形势来反应现实,为人民说话,结果被温庭筠领到另外一条道路上去,造成了所谓花间派的一股歪风。这是词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遗憾。这几乎不是“评价不高”,而是观点鲜明的批评了,之所以说“评价不高”,是因为温庭筠在历史上总体的评价还是正面的,比如——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来源:百度百科),所以即便是龙先生认为他起了坏头,甚至以《菩萨蛮》(为大众熟知是这首词被选用《甄嬛传》的片尾曲,姚贝娜演唱)来做负面解读,到我们今天还是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龙先生与许多大家持相同看法——

写作应有所指,少些浮夸、少些无病呻吟、少些追求华丽辞藻,他个人可能更喜欢利益格局要高的诗词,而利益格局,在龙先生讲课、成书的背景之下,文学是要为人民群众说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词曲虽然曲高和寡,亦有此社会意义。时间的车轮行驶到2020年,我们时代的文学强调的是百花齐放,既要读苏轼、辛弃疾壮怀激烈,也可以读读温庭筠的辞藻华丽。即便是《概论》是入门的好帮手,但是,同样也应该注重时代背景而甄别选择地读,而龙先生对温庭筠的评价是有历史意义的,那就是我们今天不管读书还是写文,都最好言之有物,都最好简洁有所指,那些为了迎合(龙先生认为温庭筠是为迎合贵族阶级的享乐心理)时代也好,流量也罢,大众狂欢也好,浅层阅读者也罢的文章,最终都会化为碎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即便有痕迹,也会在将来的历史被用作“负面例子”来解读。这是真正的大家胸怀。

下编论法式


龙榆生《词曲概论》——想要读词曲,一本“概论”帮你入门

书的下编论法式,着重探讨声韵对词曲的重要作用,阐明词曲中平仄四声的安排、韵位的疏密和平仄转换等对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其实你读这本《概论》,就会发现龙先生其实是对僵死的韵律很反感的,比如苏轼突破以往词曲声韵的限制的创新,老先生就是喜闻乐见,在书里写到好多人对声韵的创新,每一次,都是词曲发展的重大进步。但是,词曲词曲,说到底,词和曲都是先有了调子,再按它的节拍,配上歌词来唱的。它是和音乐曲调紧密结合的特种诗歌形式,都是沿着“由乐定词”的道路向前发展的。不讲平仄和韵律是不可能的,但是今天我们来看这些,更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些韵律和平仄如何表达思想感情上,因为说实话,我们今天已经不可能回到掌握平仄重新作诗作曲的时代了,这些对我们而言,是古老的技艺,只需要带着崇敬的心尊重它们的存在,欣赏它们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即可,懂得一些平仄、词曲韵律,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词曲的鉴赏力,对于想要欣赏古典词曲的入门者而言,这些就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