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收藏!教育部新增與撤銷專業的影響分析

高考志願填報要解決的兩個核心問題就是1.未來孩子如何就業?2.未來孩子如何就好業?


這兩個問題普遍也是家長們最關心的,結合2月25日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關於公佈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卞老師將為大家分析今年高校專業變動的基本情況以及帶來的影響。


01

2020屆考生的挑戰


根據教育部文件,2019年度全國各高校新增備案專業1672個、審批專業181個(含130個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51個目錄外新專業),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47個,撤銷專業367個。


我們先來看看考生在填報專業的時候有多少選擇。


根據最新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可知,目前高校本科專業分十二大門類,共計703種具體專業。各專業門類的專業種數如下表:

建議收藏!教育部新增與撤銷專業的影響分析

本科的專業情況大致是這樣,等到孩子到碩士研究生階段將會有更多的垂直細分領域,也就是可讀專業種類更多,到時候如何選擇也是一大挑戰!這個我們以後再詳說,現在先說清有關高考的那些事。


為什麼卞老師會一直強調2020年的高考考生太難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從2014年至2019年高校新增設的專業數目,就可以略知一二。


各年增加數目如下表:

建議收藏!教育部新增與撤銷專業的影響分析

2019年高校新增設專業31個,這些專業將在2020年開始招生。近6年一共增設高校本科專業189個,剛才我們列舉過,本科專業一共才703個,也就是說有27%的專業是新增專業。


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近年可供報考的專業數量急速增加,帶來的結果就是高考志願填報難度呈幾何倍的遞增。


為什麼?一方面是因為每一個新增專業都是機遇和挑戰並存,任何事物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它有其必然的內在學科聯繫和學科邏輯,這就需要大量的數據去研判它的發展趨勢,同時需要根據歷史經驗去揣摩判斷。


另一方面,每年高校不間斷輸送著培養出的人才,各傳統行業中人才不斷地累積以及崗位的數量相對恆定,導致了各傳統行業的就業壓力不斷地增大。


兩方面因素綜合,傳統專業選擇簡單但選好睏難;新興專業選擇困難且選好更難。


除了專業的變更,2020年也是各省新高考模式與舊高考模式的分界點。山東已經實行新高考,全新的模式沒有歷史數據可循。江蘇等地是最後一年的舊高考模式,復讀的風險未知,考生基本上都會希望在今年上岸,復讀生也會大幅度的縮減。


還是借用網友們的一句話:

建議收藏!教育部新增與撤銷專業的影響分析

02

2019年本科專業變動結果分析


2019年的本科專業變動將會直接的影響2020年高考考生的志願填報。下面卞老師將進行具體分析。


1、新增備案本科專業名單分析

我們直接看數據,哪些專業有十所以上的高校增設?

建議收藏!教育部新增與撤銷專業的影響分析

最直觀的就是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製造工程等這些高新技術專業增設居多;其次就是學前教育、健康服務與管理、金融科技這些人們日常必須的管理類金融類專業增設較多。


卞老師想著重解讀這兩個專業: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瞭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根據統計,截止2019年1月,已經設立獨立人工智能學院的高校已經接近40所。


這個專業前景廣闊,薪資誘人,但是成材很難。


首先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的細分領域,需要紮實的理論功底,卞老師不建議本科生直接學習;其次這個專業是一個巨人間的博弈,阿里、騰訊、谷歌這些互聯網巨頭都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阿里達摩院AI研究員起薪在40萬左右,但首先你得是頂級名校的本碩博!


如果是普通的本科生估計想在人工智能領域就業會較為困難,原因其實也比較簡單:如果本科生的計算機相關基本技術不紮實,那就無法在計算機行業就業,而本科生想在人工智能行業就業,僅僅本科知識水平又有些摸不到准入門檻。


相較於人工智能專業,卞老師更推薦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這個專業。為什麼呢?未來的時代一定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相信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感受:我們每天都能接觸到很多知識,但也僅僅是每天信息量的冰山一角。當我們需要找到有用的相關信息時,往往像是在在無用信息的海洋裡撈針,摸不著頭緒。


在日常生活中尚且如此,在科研時在工作中更是如此。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這個專業就在此時應運而生,專門為解決各類信息問題而來。剛才卞老師說過,未來一定是一個信息化的大數據時代,各行各業都需要具有能處理好數據關係,找到聯繫的人才。這個專業的准入門檻並不像人工智能那麼高,因此,卞老師更推薦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這個專業。(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去百度一下我兒子的老師人民大學朝樂門教授,他是中國數據科學領域開拓者。)


在這裡推薦一下朝教授《數據科學理論與實踐》,這是一本詳細的專業科普書。


下面是這本書的鏈接,有需要的家長可以自行購買:

廣告

數據科學理論與實踐/全國高校大數據教育聯盟系列教材

京東

數據科學與數據技術目前處於可見的紅利期,碩士畢業在美團、滴滴、阿里等就職年薪在20萬左右是很正常的。


數據科學專業的學生就業還會有一個好聽的稱謂叫數據科學家,不過此科學家非彼科學家,這就是一個工作崗位的名稱。


數據科學家是指能採用科學方法、運用數據挖掘工具對複雜多量的數字、符號、文字、網址、音頻或視頻等信息進行數字化重現與認識,並能尋找新的數據洞察的工程師或專家(不同於統計學家或分析師),目前行業內很是短缺。


2、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分析

2019年新增審批本科專業數量181個,專業種類78種,涉及155所高校。新增審批專業開設數量最多的專業有: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網絡空間安全、中醫骨傷科學等


三所及以上院校新增審批專業數量如下表:

建議收藏!教育部新增與撤銷專業的影響分析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管理類的學科和醫學類的學科新增審批的院校數量最多,這些專業目前屬於社會的緊缺人才,未來就業前景良好。


3、撤銷本科專業名單分析

2019年撤銷本科專業數量367個,專業種類171種,涉及161所高校。撤銷本科專業數量最多的專業有服裝與服飾設計、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等,具體情況如下:

建議收藏!教育部新增與撤銷專業的影響分析

2018年,175所高校共撤銷了416個本科專業,撤銷數量較多的專業前5位,分別是:服裝與服飾設計(17個)、教育技術學(13個)、信息與計算科學(12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11個)、產品設計(11個)。


2017年,135所高校共撤銷了241個本科專業,撤銷數量較多的專業前5位,分別是:公共事業管理(9個)、應用統計學(7個)、信息與計算科學(6個)、產品設計(6個)、政治學與行政學(6個)。


從近三年的撤銷專業數據來看,服裝與服裝設計、公共事業管理以及信息管理類,這些軟學科撤銷的較多。


但是需要明確概念的是,以上被撤銷的是具體學校的具體專業,並不代表這個專業的整體水平不行。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嶽昌君就曾撰文指出,只要該學校某專業的教育質量不能達到一定水平,不管就業市場是否有需求都會被撤銷。

03

專業選擇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1、明確考生和家長自身的專業選擇導向

人生有兩面:現實和理想。說的直白一點就是雖然我們追求情懷但也還是要吃飯。


每年的考生和家長在報考志願時都在糾結這對矛盾的問題,兩者得其一居多,兩全其美者頗少。


卞老師就經常遇到這種問題,比如2019年內蒙的一對母女,女兒就喜歡歷史要學歷史專業,媽媽非不讓要讓她學師範,看上去無法兩全,事實上是可以兩者兼顧的。想要兩全其美就需要依靠豐厚的專業知識,以及運用卞老師自創的多維分析法進行合理配置。最後卞老師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建議這個女生選擇師範類歷史專業,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家長和考生要有目標有大方向,這樣填報志願才能更加的明確。


在填報志願的時候有一些基本的原則:(1)不要望文生義,而要了解專業目錄及內涵。(2)不要只追求熱門,而要因人制宜分析就業前景。(3)不要一廂情願,而要量力而行、留有餘地。(4)不要就專業論專業,同時也要分析學校的專業競爭力。(5)不要用選學校代替擇專業,而要把握專業錄取辦法。這些方面需要家長和考生填報志願時合理把握。


①名校>城市>大學(非名校)>專業

②能上“雙一流”不上普通本科;能上本科不上專科;能考研則考研(學校有較多的保研資格更好)。


2、緊跟國家發展趨勢

卞老師在之前提到教育部公佈的“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這必然是國家的政策研判,我們未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學生和家長需要著重的考慮。


接下來卞老師帶給大家一個新概念——“新基建”。這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就業的重點方向。


新基建三大框架:交通網、信息網、能源網


以高鐵、地鐵為核心的交通網的升級是為了進一步提高人們通行的效率。發改委去年下半年以來密集批覆多地軌交項目,鐵路局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建設川藏鐵路。新型交通網的投資規模將高達數萬億。


信息網以5G為核心,以大數據為載體,以人工智能為輔助,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5G(未來可能6G、7G...)為信息網提供了“速度”。在5G時代,速度快必然導致了數據多。有數據顯示,5G時代的數據量將是目前的數十倍,並且每年以幾何倍數持續增長。所以5G時代為龐大的數據存儲和處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信息網為實現真正的人工智能提供了可能性,人工智能的不斷升級也在進一步完善信息網。


能源網的升級則是為了改善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同時也能從根本上治理汙染、保護環境。

從能源需求端看,目前“煤改電”、“煤改氣”等政策,新能源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以及未來大數據中心等新型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都將促使我國進一步減少傳統能源的消費佔比,提高光伏、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消費佔比,尤其是電力。


從能源運輸端看,能源網的升級關鍵在於特高壓的建設。特高壓也將進一步平衡國內新能源的供給和需求,將新能源電力從供過於求的西北部地區輸送到供小於求的東部地區,解決了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消納問題。


這三大框架不是獨立的,而是相輔相成、互相支撐的。


例如智能電網,加入智能化、自動化輸配電;高鐵需要電力支持、5G通信支持。再例如無人駕駛汽車,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大腦”,需要5G提供信息傳輸速度,同時也需要更先進的交通設施、更完善的充電設施。


“新基建”作為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非常值得考慮和關注。


3、守正出奇

高考志願填報的王道就是分數,由於疫情的影響對今年的各類考生衝擊都很大,今年必然是一個充滿風險和機遇的年份。


希望看到結尾的你或者你家的小孩就是這危機中的黑馬。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刺破這長空,劃破這黎明,未來屬於你。


考生們!還有大概九十天的時間你就要走上考上,戰勝它等待你的就是人生的輝煌。


堅持住加油!卞老師與你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