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出2小時》:一天26小時,原來是這樣實現的

一個無意中的機會,我看到了《職場加速:每天多出2小時》這本關於時間管理的書。

關於時間管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但說來說去,所謂的時間管理,歸根結底不過就是對自己的管理。

市面上有很多書,方法也很多,但我覺得關鍵是要結合各種方法以及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屬於自己的管理策略。

就這本書來說,我覺得最大的好處就是讀過一遍之後,可以反覆再看,既可以當參考書,也可以當日常行為指南。

那麼,就從3個方面來簡單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第一,正確認識時間管理。

第二,如何運用時間管理。

第三,實踐當中的策略和心態調整。


《每天多出2小時》:一天26小時,原來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怎樣正確認識時間管理。

關於時間管理的理論真的不少了,那麼到底什麼是時間管理呢?

書中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就是把時間用好,讓付出的時間有價值,讓時間效用最大化。

很多人包括之前的我會認為,把每天排得滿滿的就是充實,就是沒有浪費時間。於是從早到晚密密麻麻安排各種事項,但到了晚上往往就會發現,完成多少暫且不說,如果不看日程本,能想起來今天做了什麼嗎?

  • 如果是學習,學到了什麼,記住了嗎?
  • 如果是工作,完成的事情是什麼?
  • 出現什麼問題了?
  • 解決了嗎?
  • 怎麼解決的?
  • 沒解決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回答不清晰,基本就說明,只有時間量的疊加,但是沒有質的飛躍。

記得我當年在學外語時,每天背好幾個句子,當時好像記得還行,晚上就基本忘了。再過幾天,我就完全說不出來了。

結果看似是背了成百上千個句子,但實際上效用基本等於零。

不客氣地說,我之前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全都浪費了。

雖然很大的原因在於我沒有複習,但是從時間管理的角度說,是因為我對時間利用得不好,導致了只有付出沒有回報。

我們很多人都面臨時間不夠用的問題,但就算時間足夠,大把的空閒,也不意味著就不需要時間管理,原因在於:消磨的時間沒有創造出價值。

因為時間分配不合理,所以才會只付出而沒有回報。我們常用的定計劃做安排,看似是對時間進行管理,但如果沒有認識到其中的誤區,基本是做不好時間管理的。

那麼,到底其中有怎樣的誤區呢?

第二,如何運用時間管理。

時間就像金錢,我們花的時候應當是有目的性的。比方說是吃飯還是買衣服,還是購買課程。

時間也如此。我們在列待辦事項的時候,要想清楚究竟要做什麼。

對於要做的事情,應當具備三個特點:重要、有價值和有具體目標(要求)。

  • 什麼是重要的事呢?能夠讓自己重視的事情就是重要的事。

每個人的要求和實際情況都不一樣,每個階段的事情重要程度也不一樣,這需要我們結合實際進行分析判斷。

事情的價值則是出於內心的思考。只有從心底認為這件事有價值,才能把這件事作為鞭策,時刻提醒自己別忘。

《每天多出2小時》:一天26小時,原來是這樣實現的

而做事的目標就是,這件事的具體要求是什麼,清晰不清晰?是否可操作可執行?如果只是說我想做什麼,但是怎麼做呢。

比如說我想讀書,想讀多久呢?讀幾本呢?

我想早起做飯、鍛鍊身體,那麼具體做什麼呢?需要哪些食材?鍛鍊的內容是什麼?跑步還是跳繩還是瑜伽?

換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樣。我們每天要面對很多事情,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很多,想學的也很多,但一天只有24小時,一年只有365天,怎麼安排呢?

答案就是按照這三個要求:

  1. 思考這些事對當下的我重不重要;
  2. 能帶給我怎樣的價值;
  3. 是不是清晰可操作的?

做什麼,實際是時間管理的起點。

《每天多出2小時》:一天26小時,原來是這樣實現的


那麼當要做什麼想清楚之後,接下來的就簡單了。無非就是加加減減、排列組合。

我們來看看怎麼定計劃。

可以把要做的事情利用做加法的辦法進行羅列。寫出一串之後,利用前面提到的三個要求進行減法處理。實際上並不完全指的是刪除,而是說經過分析之後進行排序。

可以用標數字的辦法進行,比方說我可以將我的計劃這樣標註:

1. 讀書寫作

2. 鍛鍊身體

3. 學PS

4. 學視頻……

這個步驟的過程關鍵在於,參考前面提到的做什麼的標準,把這些事按照優先級進行排序。這裡可以參考四象限法則,把最重要又緊急的排在第一位,重要不緊急的次之,如果是不重要也不緊急的,直接放棄。

《每天多出2小時》:一天26小時,原來是這樣實現的


要注意學會取捨,別不捨得。

經過了刪除和排序,剩下的事情就是我們認為值得做的,需要好好規劃。

看看自己留下的這些事項,經過觀察可以發現,要麼屬於生活類,要麼屬於工作類,要麼屬於習慣做的事情類,要麼屬於自我提升類……

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將留下的待辦事項做好分類。

這點我覺得比較重要。因為我之前只是習慣羅列,一天列一串,十幾件事,沒有分類沒有排序,就顯得有點亂。就哪怕我用日程表進行安排,也是不清楚的,所以才會導致計劃失效,落實得不好。而把事情按照類項進行分類,會發現清晰好多。

有些事情不那麼緊急,也可以挪到後面,可以列到計劃裡,在時間那裡做好備註,作為月計劃甚至年計劃。

也就是說:這些事我要做,但不是現在。具體什麼時候呢?我先計劃出來,這樣就可以提醒自己,這件事不要忘記做,這件事也是需要做的。

關於定計劃,主要就是這些。回顧一下:

首先是彙總待辦事項,具體要明白自己為什麼選這些事,其價值和目的何在。

確定要做的事情之後,進行分析,根據其重要緊急程度進行排序。要事第一,非要事依次往後排。

之後再檢查一遍,沒什麼問題的話就這麼定下來實施吧。

第三,計劃被打亂或難以堅持怎麼辦?

計劃定好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實行了。但是很多人包括我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擾:自己總是被各種因素干擾,打亂計劃,煩死了。這該如何是好

我覺得可以從計劃進行d 前中後三個階段進行處理。

在開始前,我們儘量選一個安靜不受干擾的時間和空間。

《每天多出2小時》:一天26小時,原來是這樣實現的

但如果是工作場合,自己明明要寫一個報告,結果一會同事來找,一會老闆來叫,這時可以提前打好招呼。比方說跟同事說一下,這一小時我要寫個報告,有什麼事情一小時後叫我可以嗎?

還可以根據干擾的性質判斷。比方說老闆叫,那可以先問一下是什麼事情,如果不是非十萬火急的,可以問一下,我在寫您安排的某某重要報告,半小時後去可以嗎?

這樣就可以避免,領導發話我們不得不從,但是去了又發現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我記得有一次,老闆安排我緊急下架一些可能有問題的產品。但是呢,他還在線上不停地跟我說這個問題那個問題,我就直接說:現在正在跟渠道溝通,如果回覆您的話會耽誤不少時間。一句話他就不找我了。

實際上有時候老闆不過是刷存在感,沒必要遷就。

以上說的就是事中妥善處理。也就是如果要進行一項需要集中精力完成的任務,如果遇到這種意外干擾,就可以稍微判斷一下,能不能暫緩或者換個時間。

當然這也不算完,當事情完成時我們也要總結。在進行過程中我們是否按時完成,如果耽誤的話是因為什麼原因;

為什麼出現這種原因?是我之前沒交代清楚還是我沒想到;

以後應該怎麼避免。這樣當下次遇到同類事情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做好預防。

《每天多出2小時》:一天26小時,原來是這樣實現的

當然,要養成一個核心習慣來替代舊習慣當然不容易,因為這需要打破我們的舒適區。此時,學會分解時間或者說目標就好。

番茄法告訴我們,一項任務可以25分鐘進行一次,那麼我們做其他事也一樣。例如鍛鍊要是堅持不下來,就先來5分鐘的。

當我們進行時間管理最開始的時候,覺得很難進行,那就先完成一件事好了。比方說早上提前10分鐘到工位,花5分鐘寫下今天要做的事情。把第一件事做完。這就可以了。

堅持幾天,你會發現,已經形成了慣性。不寫還不行呢。

那麼,如果因為情緒或者身體原因導致心情不好,不想堅持又該怎麼辦呢?我的辦法是轉移注意力,該休息休息,該暫緩暫緩,當調整一段時間後,自己會重新擁有力量。

當然,如果不是身體不好,那就可以告訴自己,再堅持一小會,我就勝利了。自己給自己加油,這樣當完成之後,成就感會比較強。

此時可以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比方說吃塊糖或者零食啊、給自己下單買個心儀的不太貴的、類似9.9包郵的小玩意啊,甚至可以看個小視頻都行。這樣是告訴自己,我努力了,我就應該得到這些。

當自己每天都能按部就班完成既定任務,養成了高效工作和遊刃有餘的生活習慣時,如果持續一個月,可以給自己一個稍微大的獎勵,比如買個稍微貴點的東西,或者做一件比較費時間但是又很喜歡的事情。例如看電影。

《每天多出2小時》:一天26小時,原來是這樣實現的

這樣形成正向循環,整個人也會越來越好。因為當我們集中於自己要做的事情時,對於其他的、之前覺得不滿意的事情,就會減少注意力。

結語

這本書的亮點不止上述3點。

首先,日計劃周計劃的設定,讓我明白原來待做事項是要分類的。這就讓我一下子感覺清晰了好多,似乎之前被困擾的問題也得到了解答。

其次,書中的論述,條理非常清晰,這本四色彩印、圖文並茂的書,幾乎是手把手地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哪怕完全不懂時間管理的人,只要照著做,就能學會管理時間。

《每天多出2小時》:一天26小時,原來是這樣實現的


希望我們都能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把每件事進行合理安排,之後踏實地一點點去做。逐步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做自己想成為的人,讓自己快樂充實地過好每一天。

我是琦亭,好習慣踐行者。致力於分享有溫度的 文字。

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常來轉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