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昨天一則新聞讓人悲痛:

一位新媽媽加入了某付費嬰兒睡眠訓練群,讓三個月大的嬰兒跟分房獨睡,訓練寶寶的獨立入睡能力,結果寶寶被悶死了。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其實昨天在我們公司的討論群裡,有小夥伴關注到這條消息,發出來後大家氣得都想摔電腦!

為了訓練自己3個月大的孩子好好睡覺,在監控裡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儘管孩子只在隔壁房間!


我該說什麼?我該可憐這個媽媽還是痛恨她的愚昧!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整個事件。

一個新手媽媽通過官方的營銷信息,加入了一個付費睡眠指導群。這個群的宗旨是,通過一些所謂的「科學睡眠方法」訓練孩子獨立入睡。

4月16日下午1點,悲劇的序奏開始。

下午1:01分,新手媽媽第一次發出了求助,她正實踐讓寶寶獨自在房裡趴睡的助眠理念。

媽媽發現,今天的寶寶有點奇怪,寶寶平時不肯趴睡,今天入眠後卻突然翻身趴睡,而且還哭了起來。

於是,媽媽問老師 :“孩子現在是趴睡狀態,還在哭,我很急,怕她悶到,要不要去把孩子翻過來?”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這位媽媽還附上了一段時常1分12秒的視頻,這是視頻截圖,孩子的姿勢確實很危險,時刻都有窒息的可能。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這位媽媽還同時@了群裡的老師,希望老師給出建議,然而,老師沒有回答。

老師沒有出現,群裡其他的媽媽們倒開始支招了。

下午1點27分,也就是這位媽媽第一次請求救助之後的20分鐘,一位媽媽首先站出來,鼓勵她自己先「分析分析」。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7分鐘後,也就是下午1點34分,這位媽媽覺得寶寶的狀態不太好,她繼續求助群裡的老師,並且有衝動,想要去把寶寶翻過來。

她問老師:“這個時候進去幫她翻回來,這樣可以嗎?”

老師繼續無應答。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20分鐘後,也就是下午1點57分,這位媽媽說聽到了孩子臉抵在床上的聲音,於是,繼續在群裡求助;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群裡的其他媽媽則開始出來支招了,發生了這樣一段對話:

媽媽甲:“我老師講,不是大哭的話,沒問題”

當事媽媽:“怎麼樣算大哭呢”

媽媽甲:“一聲比一聲高,肢體僵硬沒有肢體動作安撫動作”。。。(算大哭)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下午2點01分,為了讓當事媽媽 更加堅定地完成「解鎖孩子獨自睡覺」的技能,又有一位出來,給她打氣:

“想一想,我們在握著你的手,陪著你!”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下午2點10分,當事媽媽又發了一段視頻,她附言:孩子沒聲音了,同時,她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睡著了,還說“我怕她悶死去”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接下去,來到了整個事件中最荒謬的一個瞬間,當事媽媽說:“她解鎖了。”

這位媽媽真的以為孩子已經解鎖了趴睡技能。

於是,群友還送來了三個贊。

事實上,孩子這個時候可能已經危在旦夕了,因為,寶寶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接下去,從下午2點11分到下午3點02分,都是漫長的沉默。

再一次看到當事媽媽在群裡發消息,是51分鐘以後,下午3點02分。

她在群裡寫的文字細思極恐:“女兒流鼻血了,而且全身沒有力 ”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這位媽媽說了一句:“從剛才到現在快一個小時了……我不敢面對……”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最後的結果,真的非常遺憾,3個月大的女嬰——死亡。

整個過程裡,令我疑惑不解的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不會說話,只能用哭泣來求救。

但兩個多小時裡,100多人卻置若罔聞,沉浸在「衝刺睡眠解鎖」的幻覺裡,這到底是在完成媽媽的成就感,還是真的解鎖愛孩子的方式?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這個所謂的專家我就不去扒皮了,簡而言之就是,自稱自己訓練孩子睡眠的理念,來自於美國,而這套培訓的關鍵詞是「哭聲免疫」。

創始人宣稱,“美式育兒”的處理方式是:沒有媽媽願意讓寶寶哭,但是為了讓寶寶學會正確的成長,有些媽媽甚至能在門外掐自己陪著孩子哭,就是不進門安撫。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總之,一旦你進入了這個睡眠訓練群,你會發現,媽媽們都在「愉快地受難」:

她們一邊要忍受孩子就在隔壁哭泣吵鬧的焦慮;一邊也要堅定地相信,讓他去哭,讓他去哭,總有一天,孩子能解鎖獨自安睡的技能,現在的狠心,是為了孩子好。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知名心理學者李雪說,六七年前,哭聲免疫法一度在國內很流行。受到很多心理學者的批判後,此法銷聲匿跡了好幾年。


現在它換了個裝扮,搖身變為“睡眠訓練”或“睡眠引導”,又悄然流行起來。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哭聲免疫法、獨立睡眠法的危害,網上文章非常非常多,此處就不再贅述。


此處只說一說,“哭聲免疫法”理論的創始人華生和他孩子的故事。

華生理論的核心,就是漠視孩子的親情需求,對孩子進行冷酷訓練。他認為這會培養孩子的韌性和強大的體魄。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他的著名實驗是“小艾伯特實驗”。


華生在八個月大的艾伯特身邊放了很多毛茸茸的小動物,如小白鼠、小兔子、狗等。


兩個月後,艾伯特和小動物建立了親密的情感聯繫。

之後,華生開始了他的實驗。

華生把小動物放在小艾伯特的身邊,當艾伯特開心地想要和小動物接觸的時候,華生突然在他背後重擊大鐵棒,發出巨大刺耳的聲音,小艾伯特當場嚇得劇烈抽搐、哇哇大哭。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反覆幾次之後,小艾伯特一看到小動物就會立刻大哭並試圖躲避。


小艾伯特的恐懼反應讓華生興奮異常,他據此撰寫了一篇論文,認為人的行為是可以被訓練的。


在他的理論中,人就是機器,你對孩子輸入什麼樣的塑造和訓練,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如果出現異常,只要採取一些懲罰措施,就可以讓其重回正軌。


華生對世界宣稱:

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

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任何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和種族。

——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

華生的論文一出來就震驚了全球的教育界和心理學界,華生被公認為歐美最偉大的教育家。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華生開始了美國兒童毀滅之路。

直到40年後,心理學家哈洛用“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徹底推翻了華生的理論。

當時的美國,在華生的影響下,產後立刻斷奶,讓孩子獨立睡小屋,儘量避免與孩子進行親密接觸,以此來培養孩子獨立性的父母不計其數。

但是,哈洛發現,被母愛剝離的小猴子,目光呆滯,當撤掉籠子之後,他們手足無措,無法融入同類。

這些幼猴無一例外地對鋪在籠中的毛巾產生了強烈的依賴,他們喜歡抱著毛巾、或者用毛巾裹住自己。

當哈洛想要換掉髒毛巾時,幼猴產生了激烈的抗拒反應,恐懼地尖叫並縮成一團。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後面哈洛繼續實驗,他給猴子準備了兩個假媽媽:

  • 一個用鋼絲網做成的鐵絲媽媽,上面帶有奶瓶,可以提供食物,不能擁抱;

  • 一個是覆蓋著柔軟墊子的布料媽媽,只能擁抱,不能提供食物。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所有的幼猴,都選擇了布料媽。

只有飢餓的時候,他們才會爬到鐵絲媽媽身上一小會兒,絕大部分時間,他們都依偎在布料媽媽身邊。

幼猴受到恐嚇時,全部緊緊抱著布料媽媽,毫不猶豫地拋棄了鐵絲媽媽。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當哈洛在籠子裡放置玩具,幼猴只有在布料媽媽在籠子裡面的時候才會試圖觸碰玩具;

一旦布料媽媽被撤走,幼猴立即縮成一團,拒絕接觸外界的一切事物。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哈洛由此得出結論:

獨立並不是簡單的孤立和狠心培訓可以得到的。

恰恰相反,細心呵護、在媽媽的懷抱裡得到安全感的孩子,更願意去外界獨立探索,長大後會更加獨立,更加適應社會。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然而,更驚人的在後面。

當初那群被母愛剝離後長大的猴子,成年後出現了明顯的孤僻、抑鬱和自閉,有的猴子甚至出現了強烈的自殘性,出現了極其明顯的心理問題。

這群幼猴中,有20只母猴產下了後代。

  • 其中7只對自己的孩子表現冷漠,對小猴不理不睬;

  • 8只極其暴力的毆打、虐待自己的孩子;

  • 有4只更是殘忍的殺死幼猴,其中一隻幼猴直接被咬碎頭骨而死亡。

  • 只有1只母猴,笨拙的嘗試給自己的孩子餵奶。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 不理睬幼猴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 虐待幼猴


恆河猴母愛剝奪試驗證明,那些從小缺乏母愛的人,成年後極易出現巨大心理障礙,且沒有能力去撫養後代。

哈洛的論文發表後,一夜之間華生就成為了美國媽媽最討厭的人,華生育兒法被徹底推翻。


而小艾伯特6歲即死於腦積水,所以小艾伯特的案例其實並沒有支持華生的理論。


華生堅持用自己的理論教育自己的孩子,結果卻是:

  • 華生大兒子雷納在父親行為主義理論的教育下,精神出了嚴重的問題,多次自殺,並在三十多歲時成功自殺身亡。

  • 華生的女兒Mary,在成年後,同樣多次自殺,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 華生的小兒子離家出走,常年流浪。


踐行“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的華生家族,悲劇甚至延續到了第三代,華生的外孫女Mariette酒精成癮,心理異常,多次考慮自殺。

華生的理論在美國早就被棄如敝履,然而竟然飄洋過海來到中國,被炒作成了雞湯,灌給無知的父母。

冷漠的訓練孩子,的確能得到一個不哭不鬧的孩子,但是那並不是孩子變乖了,而是嬰兒在絕望中陷入死寂的平靜,不再對外發出信號。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很多人認為,小嬰兒,出生沒多久,不懂事,不記事。

殊不知,在孩子的幼年時期,需要得到足夠的觸摸、需要充足的運動和玩耍。

否則長大後往往性格內向,自我價值認定低,抗壓能力差,不合群,社交能力比較弱,甚至會抑鬱、自閉、自殘和充滿攻擊性。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每個父母都努力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大部分父母並不知道,真正的起跑線其實並不是學了多少知識,背了多少詩,會說多少外語,而是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階段,從在嬰兒時期起,就給與足夠的關注,和陪伴。

養育孩子不是考試,符合標準並不會加分,唯一能給父母評分的人,只有孩子。

在年幼時期受到驚嚇,或是曾經與父母分開生活的孩子,自我價值感和安全感都會降低,與父母分房睡需要孩子擁有充足的安全感。

當孩子安全感不足時,獨自入睡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恐懼折磨,而父母,則是將他推向恐懼的幫兇——劇烈、突兀的改變,會帶給孩子傷害。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當父母們有讓孩子分房睡的想法,落實到行動上,也需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做:

  1. 在生活中,允許孩子做出他自己的決定,讓他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2. 和孩子一起佈置他的房間,營造他喜歡的氛圍;

  3. 從父母其中一人單獨陪孩子睡開始,讓孩子有慢慢適應的過程;

  4. 從與父母分床睡開始,漸漸過渡到分房睡。


那麼,當孩子已經因為父母強硬的舉措受到傷害後,父母們應該採取什麼做法來滋養孩子,補上孩子心靈的缺失呢?

給予孩子專注的陪伴,溫柔的撫觸。

讓孩子平躺下來,閉上眼睛。

家長坐在孩子頭部前方,先將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與孩子呼吸同步,再搓熱雙手,用手輕輕的接近孩子,用最溫柔的力量,輕輕地按摩孩子的臉頰和四肢。

孩子在一歲前,是通過身體的感受與世界建立連接的。在父母的撫觸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安全感得到滋養。

通過這種方法,孩子很容易入睡,並且睡得更安穩。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對他濃濃的愛。

愛是對抗恐懼最好的武器。

3個月小嬰兒死在媽媽監控中,125人圍觀2小時

孩子與父母的分床睡,是在孩子擁有充足的安全感後,自然發生的過程。

那些曾在安全感上受過傷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支持與陪伴,才能邁出這一步。如果用粗暴的手段加速這一過程,只會讓孩子再次受傷。


如果說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育兒準則,或許只有「愛與自由」。

本文轉自青青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