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嫁接技術,番茄苗嫁接前如何管理,番茄苗嫁接後如何管理?

番茄嫁接栽培果實生長良好,單果質量增加,採果期延長,使產量明顯增加、外觀品質和風味得到改善。番茄嫁接最好砧木品種有哪些?番茄嫁接方法有哪些,番茄嫁接步驟是怎麼樣?番茄苗嫁接前如何管理,番茄苗嫁接後如何管理?


番茄嫁接技術,番茄苗嫁接前如何管理,番茄苗嫁接後如何管理?

番茄嫁接砧木和接穗的培育


  番茄用晚熟品種作砧木,早熟品種作接穗,不僅保留了早熟性,而且可以大大縮小結果期,提高總產量。

  1、砧木:應根據生產需要進行選擇,如在根結線蟲病高發產區種植番茄,首選抗根結線蟲病能力強的砧木品種,而在青枯病發病率高的地區種植番茄,則首選抗青枯病的砧木品種。此外,綜合抗病力強、適應性強也是選擇番茄砧木品種的重要條件,目前用得比較多的是砧木1號、砧木3號、線蟲絕3號、日本阪神等品種。生產上首次使用新品種砧木時需要先進行小範圍的試驗,視品種適應性再擴大使用面積,以防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接穗:選擇時首先需要實地進行2~3年的試驗,不同季節如春種、夏種、秋種都要先試驗,春番茄種植需要選擇耐低溫弱光、早熟的品種,夏季種植則需選擇耐高溫高溼、坐果力強的品種,秋冬季節種植則需要選擇採收期長的品種。此外,我國南北方消費習慣差異,南方喜歡大紅色番茄,北方喜歡粉果番茄,因此,南方種植番茄首選大紅果、硬果型、耐雨水、微扁圓的品種,如果是遠銷的番茄品種則更側重耐貯運能力的選擇。

番茄嫁接技術,番茄苗嫁接前如何管理,番茄苗嫁接後如何管理?

番茄嫁接方法


  番茄嫁接的方法很多,但分類上主要有三種:劈接法、靠接法和插接法隨若生產實踐的發展,也衍生出許多比較科學實際的操作方法,比如:改良插接法、套管嫁接法、針接法、芽接、皮接、舌靠接、抱靠接等,這些方法也只是對於基本方法優化或改進,其原理與基本方法相同。

  1、劈接法:砧木比接穗提前5~10天播種。當砧木長到8~10釐米高、莖粗0.5~0.8釐米時即可嫁接。嫁接時,先將砧木留2片真葉平切掉生長點,保留下部,然後用刀片將莖向下劈切1~1.5釐米。接穗在第2片葉處連葉片平切掉,保留上部。用刀片將莖削成1~1.5釐米楔子,再將接穗緊密地插入砧木的劈開部位,然後夾上嫁接夾,遮陽保溼5天左右。嫁接苗成活後即可進入正常苗期管理。

  2、靠接法:接穗和砧木同時播種。待接穗和砧木長出3片真葉,子葉與第一片真葉間的莖粗為3毫米時進行嫁接。切口選在子葉和第3片真葉之間,先將砧木由上而下斜切1刀,切口長1釐米左右,深度為莖粗的2/5。然後在接穗相應部位由上而下斜切一刀,切口長度與深度同上,將兩切口吻合,用特製塑料夾將接口夾住。嫁接後儘快把嫁接苗移栽到大棚或溫室內。2~3天內保持較高的溫度和溼度,並適當遮光,避免陽光直射。嫁接後7天,將嫁接部位上方砧木的莖及下方接穗的莖切斷一半,3天再將其全部切斷。

  3、插接法:接穗比砧木晚播7~10天,砧木有3片真葉時為嫁接適期。嫁接時在砧木的第一片真葉上方橫切,除去腋芽,在該處用與接穗粗細相同的竹籤向下插一深約3~5毫米的孔。將接穗在第一片真葉下削成楔形,插入孔內。嫁接後的管理條件同靠接法。


番茄嫁接技術,番茄苗嫁接前如何管理,番茄苗嫁接後如何管理?

番茄嫁接苗管理


  1、嫁接前管理:

  番茄嫁接前的管理包括:調整接穗與砧木的播種時間、番茄幼苗的管理、番茄嫁接時期的判斷、嫁接前的準備等。接穗與砧木的播種時間徭需依據嫁接方法、當地的氣候條件等因素來調整。

  番茄幼苗的管理主要有:凋整砧木的行間距離;培育節間中等、主莖較粗的壯苗;加強苗期水肥管理;及時防病治蟲。

  嫁接前的準備:嫁接前1~2天將砧木苗淋足水並噴滅菌劑,拔除病苗、弱苗及殘株病葉、雜草;接穗於嫁接前3~4天適當控制水分。

  2、嫁接後的管理:

  ①溫度管理:嫁接後白天保持25~28℃,夜晚16~20℃,溫度低於15℃或高於30℃不利於接口癒合,影響成活率。

  ②溼度管理:嫁接後扣小拱棚封閉保溼,嫁接苗定值後要充分澆水,保證嫁接後3~5天內空氣溼度大於90%,嫁接後2~3天可不進行通風,第3天以後選擇溫暖而空氣溼度較高的傍晚和清晨通風,每天通風1~2次。隨著傷口的癒合要逐漸加大通風量,通風期間棚內要保持較高的空氣溼度,地面要經常澆水,完全成活後轉人正常管理。

  ③光照管理:嫁接後4~5天要全部遮陽避光,以後半遮光,即兩側見光。隨著傷口的癒合逐漸撤掉草簾或遮陽網。完全成活後及時摘除砧木萌發的側芽,待接口癒合牢固後去掉夾子。

  3、傷口癒合後的管理:①較強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風條件。②莖上也容易再長出不定根,適合進行再生栽培和扦插栽培。③分枝多,需要整枝打杈,同時,在這段時間,對養分需求量大,特別是磷鉀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