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辦公進入深水區,或改變整個企業運轉生態


在線辦公進入深水區,或改變整個企業運轉生態

從年初開始,全國在線辦公人數屢創新高,最新的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中國遠程辦公企業規模超過1800萬家,遠程辦公人員超過3億人。在線辦公成了抗疫復工復產的重要工具,成為國家保證經濟秩序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在線辦公,這一模式無疑已經進入深水區。無論你習不習慣,它都來了。

在線辦公進入深水區,或改變整個企業運轉生態

有人預測,非常時期結束後,在線辦公可能會改變企業和員工的工作生態,特別是一些小微企業,不僅可以使工作更高效,還可以節省下一筆不小的租賃辦公場所開支,在家辦公將成為常態。但是,這對企業的長期管理來說,有點不太現實。

不過,對改變企業運轉企業運轉生態,確是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內部的敏捷溝通和跨企業交流,將會更多借助線上方式實現。視頻會議、遠程協作將成為企業內外部合作協同的重要手段,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快速實現降本增效。

那麼,是什麼在改變企業對在線辦公的認知?又是什麼將在線辦公推向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企業從線下到線上要的不僅是“簡單好用”

在線辦公並非新生事物,它在國外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辦公方式。在美國,企業之間對遠程辦公的接受程度早於也高於國內,原因很簡單:彼時美國的辦公環境數字化領先於中國。

首先,是溝通習慣的問題。

國內企業過去普遍傾向於線下溝通,大家普遍對在線辦公的重視程度不夠,多數企業把在線溝通看做是“無奈之舉”,當做一種可有可無的補充手段,而不是正規的工作形式;很多企業主認為不當面溝通是不夠禮貌和尊重客戶,線下拜訪一對一拜訪客戶甚至是一些公司營銷人員的重要工作任務。這些都是由於市場教育不足造成的。

其次,以往的在線會議工具,本身使用門檻就比較高,入會方式也不夠靈活。

操作流程複雜不能快速上手,一些會議平臺甚至需要反覆調試視頻和音頻的設備,對開會的環境、收音、網絡的要求極為苛刻。

且由於不同企業使用的視頻會議軟件並不相同,兩個企業之間無法發起會議邀請是常有的事;開一個線上會議,常常導致每個用戶的手機上裝滿了不同的開會軟件。

除此之外,在線辦公會議管控能力弱也一度是個難題。

過去的視頻會議軟件設計,往往不是真正從用戶角度出發,更多是實現基礎的“在線溝通”功能,而非“在線協作”。簡單在線對話沒問題,直到一開會涉及到兩方需要一起看一個PPT或圖表,甚至雙方參會人員一起完善一個文件;還有參會人員過多時,如果沒有類似管理員一樣的會場維持秩序人員,會議秩序很容易失控,僅僅依靠音視頻連線很難做到合理、高效推進。

隨著國內在線辦公的音視頻技術越來越成熟,和企業對在線視頻會議的需求越來越大,在線辦公迎來了真正的“黃金髮展期”,甚至成為一些企業的“標配”。

只是,市面上支持視頻會議的遠程辦公軟件有很多,但能夠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卻很少。不少主流的在線辦公產品,都脫胎於原公司內部使用辦公軟件,天生帶有的基因就是在一個閉環的關係鏈條中。像騰訊會議這樣的產品獨闢蹊徑,真正推動在線會議軟件和技術走向了大眾視野。

如何變得“簡單好用”,是騰訊會議改變企業溝通習慣的助推劑。從C端用戶起家的騰訊,天然地更能懂得用戶的真實需求,大大降低了企業和用戶的使用門檻。

作為一款專業的視頻會議軟件,騰訊會議界面友好,功能一目瞭然。即使你之前沒有用過任何在線會議軟件,也能直接上手,讓在線參會的門檻和使用的培訓成本大大降低。這對改變用戶使用習慣來說至關重要。

在線辦公進入深水區,或改變整個企業運轉生態

和其他在線辦公產品相比較,巨大的技術優勢加龐大用戶群已經為騰訊會議的開放與連接作了很好的鋪墊。騰訊會議在設計之初就支持客戶端、小程序、電話撥號入會,同時,它和微信無縫連接,實現快速分享和入會,讓跨企業之間的協作不再是麻煩事。

騰訊會議還真正做到了“線上協作”,有豐富的在線辦公協同功能,解決了曾經企業在線溝通的“痛點”。比如共享白板功能,參會人員可以在白板上寫和畫表達觀點,大大方便了開會和學習,除此外參會人員還可以隨時分享屏幕也可以分享其中某一項應用;支持會議在線文檔,企業內外部可以協作完成文檔;支持會議中聊天,實現音頻,視頻,文字全方位溝通。此外,支持設置聯席主持人功能,通過對單個成員\\全體成員一鍵靜音或請求發言、修改入會暱稱等操作,協助管理會議秩序。

確保每一個會議的音視頻始終穩定流暢,需要強大的服務器支持。

背靠騰訊雲,騰訊會議自1月29日開始,每天都在進行資源擴容。日均擴容雲主機接近1.5萬臺,8天總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共涉及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這在騰訊雲歷史上尚屬首次,不但體現了騰訊會議以及背後騰訊雲的綜合能力,也代表了騰訊對於騰訊會議的重視。

此外騰訊會議所具備的帶內FEC+PLC關鍵技術為網絡環境提供強大保障,可以很好地抗擊網絡丟包或抖動。滿足在網絡丟包80%的情況下,話音清晰,語意分明,網絡丟包70%的情況下,畫面清晰,會議正常進行。

對於滿足個性化會議需求,騰訊會議還推出多檔美顏、虛擬背景等功能。尤其是在細節上,騰訊會議更加註重用戶的實際使用感受。比如說,騰訊會議的虛擬背景功能,不僅可以背景虛化,而且還給用戶更多的選擇:可自定義圖片作為會議背景,同樣能保護用戶隱私,避免了在家時打開攝像頭開會的尷尬。

目前,騰訊會議國際版已在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上線,並藉助騰訊雲全球應用加速GAAP,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穩定的視頻會議服務。

企業在線辦公已經進入深水區

一切都無法阻擋新時代的來臨。曾經GGV紀源資本企業服務投資團隊很早之前就做了預判:中國的大型To C企業會對To B市場產生深遠影響,而且會在這些體系下誕生一些美國沒有的在線產品。

現在的中國,正處在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隨著企業數字化程度的提高,遠程辦公軟件的使用也會越加廣泛。現在唯一的意外是疫情的發生,加速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

當前國內在線辦公所需要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像騰訊這樣深耕互聯網和線上社交多年的公司,從視頻技術到服務器的穩定性,乃至對用戶需求的洞察和在軟件交互體驗設計上都已經十分成熟,能滿足絕大多數企業的在線辦公需求。

技術和環境的時機成熟了,優質的產品出現了,還要企業主的認可和習慣的養成。

在線辦公進入深水區,或改變整個企業運轉生態

一名企業用戶在經過一段時間對騰訊會議的深度使用後切實地認為,用騰訊會議和客戶溝通確實高效方便,省去了大量的通勤時間,要協商隨時隨地可以召開視頻會議,不僅如此,會議效率還得到了提升,免除了線下溝通見面大量客套的寒暄,協同辦公和在線溝通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不僅僅是企業,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和高校,也開始使用騰訊會議。像青島交警部門就在近期使用騰訊會議召開了交通安全會議,天津自貿區官方機構也在使用騰訊會議,用於主題會議的研討,甚至遼寧海關和國網電力直接使用騰訊會議“復工復產”,部署工作。包括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在內的許多高校都在利用騰訊會議完成遠程授課、在線答辯,不僅滿足了內部溝通協調的需要,還為迴歸社會秩序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上個月,一則有關“聯合國選擇了騰訊會議”的新聞還引來巨大的關注度。3月31日,聯合國在紐約總部宣佈,騰訊公司成為其全球合作伙伴,為聯合國成立75週年提供全面技術方案,並將通過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和騰訊同傳在線舉辦數千場會議活動。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晚即將舉行一場名為“抗疫先鋒,同舟共濟”的跨國交流會將藉助騰訊會議全程在線上舉行。屆時,鍾南山院士將與歐洲、美國、非洲臨床醫生進行視頻連線,首次分享中國從無症狀者篩查、疑似診斷、確診患者治療、重症ICU方案到愈後檢測的“新冠全路徑”經驗。

現階段,國內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世界範圍內疫情迅速蔓延,騰訊會議作為騰訊旗下雲視頻會議產品,正在為中國與世界搭建交流橋樑,將寶貴的“中國經驗”通過線上分享,促進全球合力抗疫。

騰訊會議的應用並不僅限於“B”端,在近段時間有人用它實現了好友間的“雲聚餐”,有人用它體驗了親戚間的“雲聚會”和“雲party”,這款足夠簡單而且好用的應用程序激發了使用者的諸多創意。

有分析認為,各種外部環境的成熟,讓在線辦公的發展被提前了5年。而一旦有了這方面的使用體驗,並嚐到縮減辦公成本、提高辦公效率的甜頭,很可能會由此形成一股潮流,甚至演化為一種剛需,它已成為了很多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在線辦公將成為此後業界的常態。

風口來了,用戶至上才能抓住機會。

在線辦公進入深水區,或改變整個企業運轉生態

在企業服務市場,光靠砸錢搶市場是遠遠不夠的。對於企業而言,好的銷售只是一方面,出色的產品才能真正抓住用戶的心。數據表明,騰訊會議自19年12月底正式上線至今2個月日活賬戶數已超過1000萬,已經成為當前中國最多人使用的視頻會議應用。

騰訊會議用to C(消費者)的思維方式來做to B(企業)的應用,通過用戶體驗和反饋不斷優化產品,以適合更多用戶的需求。

上線100天即快速迭代20個版本,推出會議直播、虛擬背景、語音激勵、表情彈幕等功能,從產品功能和用戶體驗層面,滿足線上教學、商務會議的不同需求。

同時,伴隨著開工復工的節點,騰訊會議還根據需求推出雲簽約、雲招標、線上答辯、在線面試等場景,這樣的垂直細分功能對其他在線會議軟件是難以想象的。重視用戶反饋,根據用戶需求不斷優化騰訊會議細節體驗,正是用戶喜愛的根源。

業內人士指出,從產業升級角度看,中國將面臨經濟活動從物理世界走向數字世界的重大機遇。在線會議、網絡課堂、家庭網絡社交都將迎來大規模發展的黃金階段,雲經濟已經到了萬事俱備的時候,在線會議的爆發式紅利必將轉化為持續的增長動力。

在線辦公進入深水區,或改變整個企業運轉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