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前必须要知道的一件事情

上次和大家介绍了《怪诞经济学》这本书中的第一个重点,锚定效应,为大家分析了星巴克为什么会成功。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书的第二个重点:避免对比旋涡,认真分析考察。

说,全球知名的杂志《经济学人》有三种订阅方案,分别是全年电子版的,68美元;全年纸质版的108美元,全年电子版加纸质版的,108美元。

相亲前必须要知道的一件事情

对,你没有看错,全年纸质版本的,和全年电子版加纸质版的,是同一个价格。

奇怪吗?也许有些奇怪。但是如果你知道三种订阅方式的比例的话,或许你就不奇怪了。

三者的订阅比例如下:全年电子版的有13%,全年纸质版的只有7%,而全年电子版加纸质版的,竟然占到了80%。

为什么?因为对比效应。

当我们陷入选择之中,无从下手的时候,最容易让我们解脱的,就是一个对比物的出现,产生一个对比,这时候我们会很快地从新的对比中获得新的信息,从而迅速做出决策。这就是对比效应。对比效应的本质,是让我们模糊的决策清晰起来,原本匮乏的信息,因为新信息的加入而变得具有了决策的价值。对比效应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好坏都看你怎么应用这个方法。

对于大多数的商家来说,对比效应基本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妙计,无论多么难卖的商品,只要有对比效应的加成,一定可以大卖。

如果你去过北京街头的一些餐厅,打开菜单的第一眼,你一定会被吓得够呛,因为第一道菜油焖大虾的价格居然是188元。但是隔过几行,菜的价格就降了下来,大几十元的菜多了起来,最后则是一些十几元的普通菜。消费者这时候很容易选择第二种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事实上商家把油焖大虾放在开头就是起着一个强烈的对比效应,它的作用就是为了刺激消费者,让他们产生退而求其次的心理活动,从而把自己店内价格处于中等的菜卖出去。而这些菜品,如果没有油焖大虾的对比,其实也是相当高昂的价格。

房地产商更是善用这一套技术,他们会为想买房的人先看两套迥异的房子甲乙,二者各有千秋,难分高下,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只要带买房的人看一下第三套房丙,十有八九买房的人就会买下甲。秘诀就在于丙和甲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丙的房顶没有装修,是个毛坯,需要自己解决。这下对比顿时显露出来,买房的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甲。

不止如此,聪明的商家还会根据不同的商品定下不同的价格策略。比如,如果自己卖的是价格低廉的小玩意儿,那么自己的策略就是比量,这时候最好采取比周围卖家价格低一点的策略。因为价格低,所以哪怕只是多一块少一块也会因为对比而产生不小的影响。如果自己卖的是高档西服这类价格高昂的商品,那就不用在乎十几块的差价,没有人会因为两条街之隔的西服店里的西服价格低了50元而去特意换一家店进行购买,这也是因为价格对比产生的行为。

在生活中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果你是一个单身者,正要去相亲现场挑一下你未来的另一半。这时候你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你的成功率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带一个同伴一起过去。

相亲前必须要知道的一件事情

但是这个同伴却有讲究,那就是这个同伴一定不能比你漂亮,至少也要比你某方面看起来弱了一截。这样子的好处就在于,你的同伴成了你的一个绝佳的对比物,你所中意的相亲对象会自然而然的在你和你的同伴之间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相亲对象对你一无所知,自然要更加谨慎更加大费周章地对你多下一番功夫,对你进行实地考察。而有了同伴这一对比物,你就可以帮助对方迅速地省下这一个环节,把自己直接送到候选人的位子上。

在电视剧《粉红女郎》中,美丽迷人的万人迷在和意中人约会的时候,就是带上了自己的好闺蜜结婚狂,她所指望的,也自然是想要通过结婚狂外表的朴素无华,和自己的浓妆艳抹作出强烈的对比,让自己的中意的男子更加顺利地选择自己。

相亲前必须要知道的一件事情

著名的经济学家梁小民曾经讲过一个这样的例子,上世纪,他的一个友人开商店,但是糖一直卖不出去,夏天很快就到,眼看着就要变质。这时候梁小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给他店门口挂了一句话,写着“本店新进白糖一批,每户限购两斤,凭本购买,欲购从速,过期不候”。结果没过几天就都卖光了。

这是什么道理?其实这就是一个高级别的对比效应的应用。原来的白糖,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而且在夏天之前买白糖也不是一件理智的事情。但是如果这时候告诉你白糖是限购的,相当于多了一个对比物,二者一相比较,原来的白糖显得尤为的好,不限量,任意购。在现在的情况下,也只好选择买够这两斤白糖,才能挽回自己的一点损失了。

丹艾瑞里指出,对比效应的应用十分常见,如果可以灵活应用,可以起到相当好的效果。但是如果不知道这个原理,很容易陷入商家设置的全套之中。要小心这样的对比陷阱,消费者自己应当具备一定的消费意识,理性消费,不要陷入冲动之中。尤其是短期集中消费。

心理学上有一个三天定律,就是如果你想做什么事情,先把它放一下,如果三天之后你还想做,那么就去做这件事情,说明你经过冷静的思考确实是想做的。消费也是如此。

这就是本书的第二个理论,对比理论,你学会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