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種植戶的貸款難說起,貸款不是一廂情願!

前一階段,看了山東問政的蘋果種植戶貸款過程,談點看法。

融資難,是個頑疾。在農村,是頑疾中的頑疾。但還是必須分析,到底看看是什麼樣的融資難。

1、平常有個人很缺錢,想借款,如果借款人還不了錢,有人會借給他嗎?肯定沒人借給他。

蘋果種植戶貸了50萬,是省農擔公司的信用擔保貸款,沒有任何資產抵押。從融資性擔保公司看,這已經就到了極限了,應該說對該項目已經最大限度的支持了。比如,通常農戶創業貸,純信用的最多才30萬元。

為什麼後來貸不出款來呢?電視臺記者在跟蹤採訪中也講,3年換了兩茬經營者,經營存在不穩定性,有風險性。這說出了種植戶貸不出款來的主要原因。

2、什麼情況貸不出款來?仔細分析一下,可以看出,一是該戶沒有任何的可抵押的資產,經營存在風險,這樣農擔公司就不可能給他繼續做信用擔保了,銀行沒有擔保了也不可能給他貸款了。二是沒有還款來源,貸了款如果還不了,銀行要追償農擔公司,農擔公司形成的被追償風險就由自己完全承擔,農擔公司就要自己承擔損失,因此也不會同意。

3、做買賣、幹企業、搞種植養殖等,都要有一定本錢的。如果連最起碼的本錢都不足,總是想缺的錢應該銀行理所當然的貸給,並且連擔保抵押的資產都幾乎沒有,還款的來源也幾乎沒有,同時還欠著別人的債,試想由那家銀行還敢貸給他呢。貸了,能還款嗎?如果不還款,形成了不良貸款,誰負責呢?

4、能不能貸到款,關鍵在還款能力上。電視問政中,記者講種植戶跑了那麼多趟,也沒有跑下來。這裡不在於種植戶跑了多少趟,關鍵是沒有還款的能力,沒有符合貸款的基本條件,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作為創業者,要選準項目,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自有資本應能夠支持發展項目,特別是要會經營,要會管理,形成還款的強大實力。不能手裡沒有多少本錢,就想盲目搞大的,否則弄得上不去下不來,最終會拉一屁股債,陷入經營困境,直至破產倒閉。

5、解決融資難也需要條件。支持中小微企業,支持創業創新,支持鄉村振興,這是國家的政策,必須幫助扶持。從另一個方面說,支持是有條件有標準的 ,就在於還款能力和發展的良好空間。如果沒有標準,放任自流,如同搞慈善,不分青紅皂白,只要缺錢就支持,那就會重蹈2000年左右成立資產公司收購銀行不良資產的覆轍。這不符合政策,也不符合市場規律。如果真的這樣做了,也就不公平不公正了。

6、必須強化全社會信用。現在中小微企業融資是很難,民營企業非常難,銀行向外貸款也很難,不還款的老賴出現的也特別多。目前因種種原因造成借錢不還的,形成不良貸款的非常多,社會上有些惡意逃廢債的“老賴”,連起碼的信用和良知都沒有,欠個人的不還,欠銀行的更不還。

還有一種十分令人擔憂的普遍現象。比如有不少企現在業、個體業戶等,採取各種手段,千方百計貸了款,還了自己個人的欠帳,拍拍腚就走了,跑路不幹了,不僅不還銀行貸款,連人都找不到,這種空手“套白狼”的老賴,直接損害了全社會信用環境,形成了極其不良的壞的示範效應,必須依法嚴懲。

7、理性看待融資難。對融資難的農村貸款戶,需要客觀的來報道,尤其是做好分析,特別是理性公正分析。既要看貸款戶本身是因為什麼原因貸不出款來,也要看金融機構為什麼不貸款,為什麼不做信用擔保,等等。深入分析是否經營戶自身存在問題,還是金融機構的問題,抑或是政策落實的問題。

現在一說到貸款難,就簡單的、一股腦的埋怨,武斷的的把責任推到政府,推到銀行,推到融擔公司身上。一說貸不出款來,就認為地方政府政策落實不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像上述電視臺反映的這種情況,就是再好的政策,銀行也不敢直接貸。

當然,對項目好,成長性好,市場空間大的創新戶,通過調查分析市場後,即使當前現金流不是很好,也應根據預期的很好發展空間,還是要盡最大努力幫助,也可以通過其他融資途徑,比如股權融資、訂單融資、政策保險等來支持,讓企業度過難關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