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最好的爱给你

他是一个8岁女儿的父亲。

在他和我的第四次咨询中,谈到了这样一个困扰。“就是,每当看到别人夹了一个好吃的菜的时候,我的眼睛会不自觉的瞪一下。我在两三年前就觉察到了。但是可能我不知道我的面部表情有多奇怪。直到前几天,我的嫂子提到因此感到很受伤。我才意识到,可能我真的需要好好的来讨论一下了。”

了解一些大概情况之后,通过一些放松方法,我陪他一起回想那个场景。

我问他,“当你瞪眼睛的那一刻,你心里的感觉是?”

他说:“我是觉得这个菜大家都觉得好吃,我就想给女儿夹,我想把最好的爱给女儿。但是我又觉得这是自己的私心不能这么做。于是我会纠结好一阵子。”

他的这段话语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句:“我想把最好的爱给女儿。”我发现他说其他话的时候语速相对快一点。但到那句话的时候语气很和缓,字音长,特别是爱那个字。其中饱含了对女儿的浓浓的爱的感觉。那一刻我也被深深的感动。于是我很好奇,为什么他那么爱他的女儿。好像超出了一种正常的浓度。他说到,女儿8岁,从女儿6岁开始跟自己接触越来越多,陪伴时间越来越长的时候,他开始感受到了对女儿的这种浓烈的情感。同时他平时工作很忙,感到对女儿有种内疚感,想要补偿女儿。

我能感受到,好像他对女儿有很多的爱在心里要冒出来的感觉,但是却可能被压在心里。也许瞪眼睛的症状,其实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爱。

于是,我们在想象的餐桌场景中,回到夹菜那一刻,对心里的女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女儿,我很想夹这个大家都觉得好吃的菜给你,很想把最好的爱给你,可是我又担心被别人认为这是私心。所以我感到有点矛盾。但是我真的很爱你。”

当他在心里对女儿说完这些话,他的声音好像是介于要哽咽但是又没有哽咽之间,说:“哇,突然觉得好像被自己感动了。”那一刻,我的眼睛也有点涩涩的快要湿润的感觉。我在心里暗自感叹:哇,一个人能表达自己的爱是如此的感人。这是来自生命深处的滋养!然后,他感到面部没那么不自然了,好像放松了很多。之后,他说他领悟到“原来心里的想法和感受是可以表达出来的。我从来没有对女儿表达过爱。”

  • 为什么我们无法表达爱,是因为我们内心无法接受对自己的爱。认为这是私心。并对自己的爱感到羞耻。我说,“这个想法不是你的,而是社会文化带给你的对自己的一种评判。”我们80后的父母是出生在50,60年代的人,他们接受的教育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父母给我们讲的故事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认为我们要先给别人再给自己。在那个年代,如果你对自己好可能就被认为是自私,是小资。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会按照父母那一辈人的思想来生活,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忠诚,一种无法言说的很深的爱。

一个人能分辨清楚,哪些东西是我自己的真我的部分,哪些东西是社会文化带给我的社会自我的部分,不断认识内在深层的我,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能力。是心智成熟的表现。

  • 无法表达爱,还有可能是因为爱太多了。

    和他的相遇,最让我触动的地方,是让我想到了我和父亲的关系。好像突然之间更理解了父亲和我之间的很多无法言说的爱。父亲的沉默和看上去的顾左右而言他的语言习惯,可能代表了对我们最深的爱。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更理解了自己。私下里,当一个关系近到一定程度,我也是用这种方式爱别人的。时常让亲人和朋友感到有距离感好像我是不在乎他们的。但其实这是我潜意识对爱的表达。因为爱太浓了,我们会害怕直接面对那个情感,害怕太多的爱会淹没自己失去自我。虽然有时是不自觉的,但我现在已经能觉察了。

  • 我还想到了,整个中国文化下的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在近现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中,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家庭中的父亲通常会忙于工作迫于生活而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这也让父亲积累了很多的内疚感,增加了爱的浓度。爱的浓度越高,可能我们越不敢去直接面对和表达出来。

心理学家说,人与人的情感是靠表达感受来联结的。如果你不会表达,那么可能就会有各种心理症状替你表达。

我真正想说的是,无论你是谁,都可以敞开自己,勇敢说出内心的感受,让爱流动起来。

我想把最好的爱给你。是一种最朴实最真挚的爱。是我听过的最动人的语言。

#征文活动#@头条心理

我想把最好的爱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