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是1,流量是在後面添0


產品是1,流量是在後面添0



1、生意的本質是流量

從本質上看清楚商業的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生意的本質是流量,進一步說是精準的流量,是有效的銷售線索。在此基礎上,才可以談經營用戶,才可以談管理出效率。

如果市場上沒有賣糧食蔬菜的了,或者糧食蔬菜價格很貴了,買不起了。那末,會做100道菜的廚藝,就顯得沒有用武之地了。這個時候,學會自己種糧種菜成為了首要任務,當然廚藝也不能荒廢,它決定了如何把成本兩塊錢的菜買到200塊。

誰是我們的客戶?到哪裡找到我們的客戶?如何找到他們?有什麼樣的方法和工具可用?這是【營銷的首要任務】。

2、解決營銷問題的辦法是什麼?

要解決一個問題,要麼找到或接近本質,讓你的問題在難度上降低一個維度;要麼讓你自己的認知水平提高一個維度。

今天企業的營銷問題就是獲客難、獲客成本高、過去的營銷方法失靈了的問題。今天也確實到了“新舊”兩種營銷方式轉變的時候了。在此強調:營銷的本質沒變,變的只是方式方法和工具,是營銷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中學課本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生產工具的不斷髮展,生產工具的革命必然引起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生產力又決定生產關係。縱觀幾百萬年人類的發展史,就是生產工具的發展史。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大特徵之一就是【會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從木棍—石刀石斧—青銅器—鐵器—蒸汽機—互聯網,一路走來都是更高效率的生產工具的不斷出現。

一切社會的矛盾都是落後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

企業也是如此!


產品是1,流量是在後面添0



解決營銷問題的辦法就是用好【與時代匹配的工具】。

什麼叫與時代匹配的工具?

一個工具落後了你在用,比如按鍵手機。

一個工具太領先你在用,比如AI智能、虛擬現實。這都叫【與時代不匹配】。

用好時代提供的互聯網工具,與之匹配好使用方法,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案。

過去的營銷失靈了,也是因為過去的營銷工具和與之匹配的方法失靈了,或者效率不高了,比如電話銷售/電視廣告/百度搜索等等。

在新的營銷環境下,時間碎片化、營銷碎片化、信息氾濫化、產品同質化是其主要特徵,這就導致了【流量越來越分散、營銷越來越複雜】。

3、產品是1,流量是在後面添0

做企業就是做好兩件事:做出來好產品,為好產品找到消費者,然後把產品賣給消費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產品和流量。

產品是1,流量是在後面添0——這就是企業轉型升級之道。


產品是1,流量是在後面添0



先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和對比:

產品稀缺時代——賣方市場。信息不對稱。消費者能買到就不錯了,對產品質量要求也不高。商業主導權在商家。

產品豐富時代——賣方市場。信息不對稱。產品極大豐富,良莠不齊。消費者開始挑選商品。品牌商、廣告商時代到來。報紙/廣播/電視/百度搜索等是主流中心化傳播媒介。商業主導權還在商家手裡。

產品同質化時代—產品媒體化時代——產品越來越豐富到嚴重的同質化。信息相對對稱。媒介去中心化。移動社交媒體成為主流。人變成了媒體。商業的話語權逐漸從商家轉為消費者。商業的底層邏輯從這一刻起,開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當來到了信息碎片化、氾濫化、一切媒體化的時代,商家過去的營銷方法失靈了,找不到用戶了,成本極大提高了。

於是這些年出來一個呼聲很高的詞——【轉型升級】。

往哪裡轉呢?

這些年我們能聽到學到的有10000種不同的方法了。

我認為——轉型升級核心有抓2點:

1.抓產品。匠心做產品+產品媒體化。

2.內容營銷。佈下內容之網。獲取精準流量。連接用戶。篩選用戶。經營用戶。

產品是1,流量是在後面添0。

轉型升級的核心大概就是這一句話。

具體一點來說:

1.產品怎麼與眾不同怎麼轉?不就可以避免同質化了嘛!用匠心做產品,你的服務好一點,包裝好一點,性價比好一點,宣傳上好一點,產品媒體化一點等等都可以是與眾不同之處。

2.哪裡人多向哪裡轉?獲取流量就是要到人多的地方,找到一種相對便宜的精準流量量獲取方式。


產品是1,流量是在後面添0



這個地方就是——【人網】

,即主流社交媒體平臺,這裡都是人,想辦法連接—篩選出來就可以了。這個辦法就是【佈下內容之網】,去連接用戶、篩選用戶、經營用戶。

產品是1,流量是在後面添0


在主流社交媒體平臺這樣的【公域流量池】與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之間搭建一條【流量之渠】,持續去做好【內容營銷】,精準流量就源源不斷了。線上線下各種場景、媒介、載體,只要有人經過的地方,都要想辦法做連接,加到個人微信裡,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產品是1,流量是在後面添0



上面說了一大段話,總結起來4句話就是:

把產品做精、把服務做深、把內容做寬、把傳播做透。前兩句是在講產品,產品是1;後兩句是在講流量,流量是在後面添0。


產品是1,流量是在後面添0



4、中小企業的營銷突破,要聚焦在怎麼在互聯網上搞定流量上?

要麼是買,要麼是自己去做,沒有別的路徑了。

我覺得私域流量的來源分為以下幾種?

第1個是線下的門店,走過路過和進店的用戶。

第2個是去KOL的自媒體平臺上投放廣告,引流別人的流量.

第3個是主流的社交媒體平臺,圖文類的、短視頻類的、音頻類的,有十幾二十個。可以自己去做,也可以投放廣告去買。

第4個是每一個員工也都是一個小的流量池,他的朋友圈裡都有幾百上千人。有的企業有幾百個員工,這些流量也很可觀的,員工朋友圈裡的好友是離這個企業最近的粉絲。

這樣去看流量的問題,也揭示了一個現象:流量越來越分散,所以營銷變得也越來越難。如果自己去做流量,就是把自己的產品、品牌、服務、體驗等變成內容,用好主流的社交媒體平臺,去做好內容營銷,講好自己行業的故事。


產品是1,流量是在後面添0



很多中小企業就是因為買不起流量,才想別的辦法,這就是辦法,這就是解決方案。要做好內容營銷,就要重視起來,當作戰略去執行。這就意味著人力、物力、兵力的投入,如果還是小打小鬧的做呢,跟沒做沒啥區別。

今天的流量競爭的太激烈了,想要撕開一個流量的口子,是要拿代價出來的。企業往往在投放廣告上面很捨得花錢,在自己做內容營銷獲取流量上,不捨得花錢。這種思維不改變,就等於把唯一的兩條路全部給堵死了。

與其花時間追遍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一個個熱點,不如專注於自己的行業,不斷突破。多去想想怎麼把產品做的更好,把服務做的比行業更進一步,把行業/品牌/產品的故事講好,這樣沒有理由找不到用戶啊!

——這就是佛家說的: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

5、抓住本質做事情,才能事半功倍!

水面以上的東西,大家去看,無論是做產品、做營銷、做傳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引爆、爆款、刷屏、爆文,都是一些快速的、一夜暴富式的極限詞彙。

可是,實際上,這些個東西充斥著互聯網,很多人也學了好多年了。學會了嗎?這裡面可以說大部分是純忽悠!

務實做事的人,會看水面以下的本質:

1.互聯網是怎麼改變這個世界的?

2.新產品、新營銷、新零售…這些【新】與對應的【舊】區別在哪裡?

3.商業底層邏輯發生了哪些變化?

4.為什麼說營銷=傳播?

5.經典的傳播學說了些什麼不變的原理?

6.人、產品、場景都是媒體,為什麼說一切皆媒體?

7.為什麼任何一家企業都要建立一套高頻打低頻的自媒體傳播體系?

8.為什麼說【內容是最好的廣告】?

9.為什麼【內容】是企業的第一個產品?

10.內容營銷的本質又是什麼?

11.為什麼今天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默默的建立私域流量池了?

…這些問題的答案,我過去的文章裡都有。

把以上這十幾問,解答清楚,找到答案,回頭再去看遇到的問題,絕大部分都可以找到答案?企業負責人問問自己,問問你們的高管,營銷負責人,有沒有答案呢?


產品是1,流量是在後面添0



【作者丨祝福:IP營銷方法論開創者、為個人/企業做好內容營銷和打造IP賦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